哪有什么问题孩子?!

标签:
郑委老师家庭教育文化践行孩子优秀 |
分类: 理解孩子内心类 |
郑委老师前言:小荃,曾经一定是所有人认为的“问题孩子”,我想说的是,认为他有问题的人才是真正有问题的!
他写的文章我仔细读了十几遍,今天推荐给全天下的父母,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孩子有问题的父母们仔细阅读,孩子在用他的内心感悟教育父母们“什么是真爱!”
只有父母改变自己、内心有爱,才能帮助孩子重燃希望重塑自信。
今天小荃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哪有什么“问题孩子”,越有问题的孩子越缺爱,他们一旦得到真爱,他们一旦重燃希望、重塑自信后,会因为曾经经历过痛苦而更加绽放,未来会更值得期待!

正文
文 |小荃
我想谈谈我休学的事情。就当作个纪念,使我记得我还休学过。
先来说说在休学一年多的时间中,我都做了些什么事:大部分时间都是黑白颠倒,天天玩游戏,我印象中是这样的。
15天可以无跳过地看完了600多集《火影》(除了坐船去雷之国的那段时间);接着又不知花了几天看《海贼王》;美剧之前是一直都在看的,像什么狗血青春剧《闪电侠绿箭侠》;我现在还怀疑当初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态看完了《行尸走肉》一二三季;还有就是看完金庸全部的武侠小说。大致就是这些。
其实我就像把自己置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没开灯,狠狠地划了根火柴,双手比划着,默默地发泄着。
做完一件事就代表着一根火柴灭了,我划了一根又一根,想看清前方的路,但想法和结果总是背道而驰。
这就是那一年多我所做的事。
最近,我就打打乒乓球,顺便看看高觉慧、方鸿渐和保尔柯察金都在做些什么。
为什么休学呢?要是我知道原因,我就不会休学了。
家长和老师都在急功近利地要求着孩子,谁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灵?谁来引导孩子的价值观?谁来和孩子谈谈人生?
现在我或多或少明白了一些。
外在的原因就不用提了,有些是我现在所不知道的,还有些是那时的我无力改变的,大概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意思吧。
我想说的是内在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想太多。
遇到一件事时,我总是想着应该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于是当我遇到某些选择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脑中的思绪像爆炸般散开并蔓延着,我联想到了许多事情,最后结论总是都不怎么好,要是有一条新的路该有多好。
其实那时的我就是“脑”大于“心”。
小荃来到爱与幸福的课程现场,听了短短两天的课,他的收获是巨大的,他竟然明白了很多家长怎么学都不明白的“心和脑的区别与相互左右”。
孩子到底为什么不上学?
其实就是脑子里想要的,心力根本达不到,心里又接受不了,所以就崩溃了。
心,就是内心的感受,即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则是想做什么,想说什么就去做,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他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伤害,不妨碍”。我们可以把他比喻为“小红人”。
而脑,就是逻辑就是知识吧,把他比喻为“小黑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小黑人“愈来愈强大,最终演变成我的担心与焦虑,“小红人”则被遗忘或者束缚住了。
据说,他回到厦门还给很多爸爸妈妈们分享他的学习感悟,震惊和感动了很多在场的成人。
这令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些例子。
初二时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研究环境这个课题。在我上台分享研究成果之前,我是没做什么功课的,对我们小组同学做的ppt一眼都没瞧的(没有贬低的意思哦,实在是贪玩得太忙没时间瞧),但我却能夸夸其谈,并在其后的答疑环节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知道,那就是我,真实的我。就像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遨游,无所顾虑。那时的我是没有这些做“真实的自己”的清晰概念的,就自发地表现出来,小红人是生来就有的。
前不久,偶然地获得一次上台分享的机会。我不知有多久没握过话筒,或者有没有握过,我已经忘了。拿着话筒,想说却不知应该怎么说,眼前飘着到处都是“应该”两个字。
说了几句话就看着手中的话筒,黑色的手柄外加灰色的球,球上纵横交错地布着均匀的线条,一道一道地勾勒出一个个黑色的洞。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话筒还得再加上两片叶子,背后再布以圆圆的地球作为背景。(这就是小学时我为学校设计的校园讲坛的图案,时光蹉跎,连曾经的老朋友都不认得了嘿。)
当时,我还是讲了几句话,不过这几句话就像长了脚的跟屁虫,好不容易从我的口中溜出来就随着离手的话筒而去了,在脑海中只留下了些稀稀落落的痕迹。
是啊,那时我的“小红人”还没被放出来哟。
现在,我要放出“小红人”并让他成长,那么我遇到问题就可以解决和超越了,就像“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一样的感觉。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缺乏自信。
关于自信,这次听课时有人提起这个词,我才知道自信是自发的,是自己认可自己,而不是外界给予的。也就是说,自信是随时的,是当下的,也并不是需要达成某个目标而得来的。
主要就是这么两点吧。
第一,失去了希望如何重燃希望;
第二,没有了自信如何重塑自信。
这两点解决了,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两点的解决都没有特效药,都需要家长自我改变,通过爱的力量和信任的力量去激发孩子。
小荃的这句话,说明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信:为了迎合别人而表现出来的自信,其实是内心自卑的表现形式,只有内心强大,不在乎别人评价,不活在别人眼光里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家长们,不要胡乱去引导孩子了,看看小荃所写出的文字的深度你是否具备,如果你不具备,你怎么能引导了孩子呢?
关于“爱”这个词是很抽象的,是属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类型吧。
人们常常把爱跟一些很形象的字摆在一起组成词语,例如母爱、友爱等。其实如果真的感受到了爱,就会发现爱是具有包容心的,没有太多的限制的。就像无私地帮助他人本身就是爱。
前几天,我有幸体会到了爱,我置身在一个爱的环境中,那是一群之前素未谋面的叔叔阿姨们。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环境,他们都是为孩子而来的,毫无疑问,他们心中是有爱的。
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周遭人,他们都可以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他们如家人般互相拥抱、互相问候、互相诉说着那些年的花前月下、家庭风云。然而眉间的忧伤以及流露真情地嚎啕大哭都诉说着他们或多或少的不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去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为他们不会爱孩子,从而表现出各种的家庭问题,最明显地就体现在了缺爱的孩子身上。
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了爱是什么,很多困惑他的问题因为他感受到爱而迎刃而解。
我现在努力搭建的爱的环境,就是希望父母和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只有感受到爱才最容易成为爱。
在刚刚结束的志愿者培训大会上,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大家一起营造爱的环境,给自己,给他人,给孩子”。
让人感受“爱”,因为“爱”可以产生希望,爱是化解一切问题的良药。
那要怎么去爱呢?
我还小,我还不太懂。但至少我知道,我之前之所以感受不到父母主观的爱,是因为他们包办我太多,帮我做了许多事情,甚至帮我做出了些选择或干涉了我的选择。我可什么都不懂呀!
于是乎,机缘巧合,当下一个岔路口再次出现的时候,也是我碰到外界挫折的时候,就体现在了,我没达法到父母的要求,并需要被迫做出不能让“活在父母眼中的自己”满意的那条路时,这挫折就像一记重拳,击在了已负重太多而伤痕累累的我的身上。
那是致命的一拳,它打开了我的双眼,但同时我也倒了。
这其中蕴含着孩子出现问题的核心秘密。
我犹豫了,最终选了这传说中的第三条路。
我当时在现场拥抱了上课的叔叔阿姨们,我试图去给予他们力量,让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爱的方式。
我坚信一句话,传播“爱”,并体会“爱”,最终就成为了“爱”。或许到了那时,就没有所谓的方式了。
“真正懂得爱的人是没有方法和手段的!”有几个父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呢?
我体会到爱了,我好似能感受到他正在慢慢积聚。
心中有了爱,我会发现周围一些不起眼的或习以为常的事都有他们的独特的美。
乒乓球的来回跳跃,划成了一道道弧线,慢慢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动态的美丽的图画。一下一下地触碰拍打的节奏感就不说了。
对着网球挥拍,感受的是火花的碰撞,力量的爆发。
网球比对乒乓,一个是缓慢的优雅,一个是激烈的转瞬即逝。
好吧,虽然我网球只学了两节课,但至少我还是看过电视比赛的。
金庸笔下张三丰看山而可创拳法,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城春草木深
风筝断了线
我总是以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作为结尾。
近期课程与活动公告
爱相伴•生命成长研心会第三期(天津站)(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如何做好妻子\丈夫?
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如何教孩子做好男孩\女孩?
爱与幸福智慧家长训练营川渝【六期】(成都)(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爱相伴孝亲反哺指导中心会带着家人们逐次去做三件大事
爱与幸福心灵小院版块,
帮助陷入困境家庭、个人,走向正常,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不变的初心。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3223213@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58270546
- 联系方式 -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拨打010-5989-7129(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