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一)

标签:
郑委老师育儿咨询 |
分类: 感受生命的故事 |

全文共3943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前言
光哥的家庭在外人看来,是一个美满的家庭,他事业有成,妻子漂亮得体,女儿学习优异,儿子活泼可爱,老人更是一心一意扑在他们身上,无怨无悔地付出着,似乎这已是大多数人奋斗一生想要追求的美好生活。
可他却说,他的过去是一段无明人生,他的当下是一段鸡肋人生。这是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聆听光哥的分享。
正文
6月16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我参加了郑老师的一对一辅导,这次的辅导对我是一次心灵的大洗礼。
辅导结束后,郑老师要求我在两个方向践行:
一是要扔掉“我不好”的认为,把过去的故事说出来,咬紧牙关疼过去就好了。
二是要宣布未来努力的方向,把生命原有的光明散发出来,去照亮更多的人。同时,布置了写一篇题目为《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的辅导作业。
当晚,我还听了郑老师在小水滴的公益讲座,听完后的感触是:感觉好像说的就是自己,毫不隐讳地说,我的过去就是一段无明人生,我的现在就是一段鸡肋人生,我的未来肯定是一段光明人生。
过去看似光鲜靓丽的生活,实质潜藏着很多的黑暗和不堪。
所以,我今天分享的主题就是:我从未放弃
分享内容从共享屏幕可以看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过去的我,过的是无明人生,走的是错误阶段;
二是现在的我,过的是鸡肋人生,步入正常阶段;
三是未来的我,向往光明人生,渴望跨入提升阶段。


如果没有爱与幸福这样美好、温暖和安全的环境,可能我会把自己的生命故事,永远放在内心最深处的暗室里。
只有在极度痛苦的时候,借助酒精的麻醉,我才会在独处的时候想一想,让灵魂有个属于它自己的空间。
我觉得,自己过去的生活是由苦难串成的一串珍珠,既是痛苦的回忆也是珍贵的礼物。不用回避,原生家庭给我一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首先是妈妈的自杀让我一辈子无法忘怀。
我出生于四川小城镇的农村家庭,还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
爸爸是一个老实的不能再老实的乡下人,初中毕业,有文化、有思想,可惜文革的动乱毁掉了他的理想;妈妈是个能干的女人,改革开放政策刚放开,她就开始在小镇上做小生意。
由于家庭逐渐富裕,引起了街坊邻居的眼红,开始对妈妈闲言闲语、说三道四。妈妈是个急性子,听不得闲话,就整天与人吵架。
爸爸不爱说话,来来回回总用一句话劝妈妈:我们干我们的,不管别人说啥。这反而更让妈妈生气,她忍受不了在外受人欺负,在家又得不到父亲的支持,于是开始在家里吵闹。
最后,在我11岁的时候,我记得那天下午天很阴冷,她叫爸爸去河边洗衣服,然后把我和弟弟叫到二楼的阁楼,抱着我俩,一边吃桔子一边吃老鼠药,并对我们说今后要听爸爸的话。
当时可能还小,根本不知道妈妈要自杀。
等到爸爸洗完衣服回来,妈妈告诉爸爸,她吃了老鼠药好难受。爸爸赶忙背着妈妈赶往1公里远的小镇卫生所抢救,我牵着弟弟跟在后面跑……
永远忘不了的是,妈妈临死的一刻,她对爸爸最后交代的一句话就是:我走了,把两个娃娃照顾好,不要给他们找后妈,别让他们受苦。那一年,她才34岁。
记忆里,她的样子,就是家里唯一珍存的一张2寸的已经褪色的黑白照片。后来我把这张照片修复放大摆在了书柜的最高处,静静地怀念她,但她总让我觉得有些陌生。她的样子,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中,我甚至根本不想去了解她过去的任何一个片段。
这次,端午前夕,我赶回老家给爸爸过七十大寿的前夜,鬼死神差地一个人步行5公里从家走到妈妈的墓前,在那里哭了一个多小时,一点也不害怕,走回家时天已经天亮。
我想今后我再也不会这样痛哭了,妈妈,我必须把这段故事翻过去,不能永远活在这样的痛苦中。
再说说我的爸爸吧!
很幸运我碰到了世上最好的爸爸。妈妈走后,爸爸拉扯着我们两个孩子,既当爹又当妈。
他没有什么长处,唯一精通的就是给人家做布鞋。为了让我们兄弟俩读书,他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又在昏暗的灯光下做鞋挣外快。
我上初二的时候,由于国家小城镇建设征去我们家的土地,父亲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土地。
于是,他就跑很远的农村去承包别人的田地来养活我们一家。当时的生活,现在想想还真苦。
说吃吧,每天基本都是白米饭拌豆瓣酱,偶尔炒个豆腐或者空心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对这两个菜印象太深了,吃肉基本都是过年过节。
说穿吧,一年四季就几件换季衣服,有时候脏了洗了没干,第二天就面临无衣可穿的尴尬。
妈妈去世时,爸爸才36岁,正值青春年华。可他为了我们的成长,当时毅然决定不再娶。
直到我上初二时,父亲才重新组建了家庭,可最后爸爸为了我们,与新妈妈离婚了。后来,我上高一,无意间,看到了父亲的日记。
我才知道,父亲过得是那么痛苦,他用他的青春和感情去换取我们的成长!
他在日记中写道,“虽然苦点、累点,为了孩子,为了他们死去的母亲,怎么做都值得!”。
正因为如此,我上大一后,鼓励爸爸再找了一个妈妈作为终生伴侣。
这么多年,我一直发愤读书,就是想改变家庭命运。但学习毕竟是需要经济基础做后盾的。
在学习上,爸爸从来没有亏待我们。当时,也没有想明白爸爸是怎么供得起我们读书的。高中生活费从每月150元左右,到大学慢慢涨到每个月300-400元。
家贫所带来的自卑感,让我又极度自尊,在学校里,我既要保持正常的社交,又不愿意申请困难学生补助,这更加重了爸爸的负担。
我不知道我上大学时,爸爸和继母的生活是怎么过的?
参加工作后有一年春节除夕,我的继母(我一直叫妈妈)告诉我:“你要多关心你爸,他真不容易,为了供你们上学,他选择了打扫街道卫生这最让人看不起的工作,每次你放假归来就是他最头疼的时候,周围邻居都借了一遍。你爸是个傲气的人,从来没有向亲戚张口,如果有人给他钱也会记账,这几年你们寄的钱他逢年过节都还了人情。实在没办法,就贷款和卖房。”
后来,我慢慢知道,初中上高中,高中上大学,每个阶段我们家都相继卖了一两间房子。
写到此,我开始记起,从初中到大学期间,父亲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有主动进过一次餐厅,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那是一段多么难忘的相依为命的日子。
爸爸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他的毛笔字写得不错,家里的白墙上全是励志的话,比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
我现在还保留着高中时父亲给我写的一封信,他在信后附上了一篇文章《特困高才生,圆梦在京城——一名特困生催人泪下的故事》,并留言一句:“顺便邮来党员文摘中的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人比起我们的家庭还困难。值得一读,深思。”每当我读起这封信,就泪流满面。
在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干出名堂,去报答父亲。

最后,我还想说说我的弟弟,他也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
弟弟小时候成绩比我好。直到现在,邻居都说,弟弟脑子聪明,我更懂事些,弟弟显得贪玩些。
可他那么小,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已经很不容易了。父亲的教育方法是从不打我们,即使干了多大的坏事,只是给我们说清楚对错。
弟弟到了初中,成绩下降,对他的打击很大。所以,弟弟初中没毕业,就进入了社会。
让我一生内疚的是,他这样的年龄进入社会,其实还只是个似懂非懂的少年,并且他没读多少书,技术也学的少,进入社会生存真的很艰难,又没得到正确的引导,所以,他经历了很多磨难,还误入过歧途。
后来,亲戚们老把我跟他对比,让他内心更加痛苦。其实,当时,父亲可能也是为了保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弟弟支持了我读书。
与弟弟相处的这么多年了,有一晚我至今难忘。
当时我在县城高中上学,弟弟给我写信,说他最近在我们学校附近干活,如果有时间的话,能不能去看看他。
我努力了三天晚上,终于见上了他的面。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抱着他哭。
弟弟反而比我坚强,他对我说:“哥,对不起,我给家里添乱了。你也不要太伤心,我会好好工作,你也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
弟弟的话,让我心疼,我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去回报爸爸,去弥补弟弟。
在我毕业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纠结于我的父母债,我的兄弟情。
值得庆幸的是,弟弟后来很懂事,也很能吃苦,做人也很诚实,赢得了所有与他交往的人的尊重。
现在与我在同一城市,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我对浪子回头金不换是深有体会的。

分享到这,我想说,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感情,比如友情、爱情等等,但是,没有一种可以抵得上亲情的,尤其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有一段时间,我老是做梦,晚上也睡不好,特别是看到有关孝顺和亲情的文章,我总在内心骂自己不是人。我如果春节没有回老家,我可能就会喝醉,然后在阳台上大声喊:“我的爸爸啊!”
以前,我害怕真实的我被别人知道,我害怕被人瞧不起,所以总是掩饰。
今天我鼓起勇气说出了我的原生家庭,主要的动力是:
一是我也想走出黑暗的房子,我不能永远活在过去的故事里,这对我现在的家人不公平。
二是我也想对今天为父为母的后天家人说,好好地去爱你们的孩子,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爱温暖!
三是我更想告诉大家,我的父母已经倾其所有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东西,当时看似苦难的经历,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让我拥有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而那些不足和缺失,也是为了让我从无明找到光明的宝贝,没有对错。
光哥在分享这一段原生家庭的故事时,几度哽咽。
光哥曾经以为让别人知道这一段历史,会被人瞧不起,一直藏在心底,这一次终于敢于直面了,我为光哥感到高兴。
同时,光哥描述这段历史,也是为了给接下来的分享埋下伏笔,因为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价值观、人生观都与他的过去紧密相联,也就决定了他未来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走怎样的路。我们明天继续分享光哥的故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