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2020-01-21 13:05:34)
标签:

爱与幸福理论

教育

情感

分类: 颐和教育爱未来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颐和成人文学课已经开了两期,我们跟随董老师一起畅游在诗的海洋里,学习了现代诗、唐诗和对联,也学着自己写诗。从小到大学语文,才发现语文可以这么学,才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为了学一学汉语知识,写一写华丽的文章,而是可以与自己的生活、生命相遇,体验一种更高级的审美方式,或者说思考方式,更可以让我们这些文学小白们从不自信走向自信。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人丢失了文化,只有数理化。而爱未来板块想把语文、文学、文化这一条线串联起来,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去体会真正美好的生活方式。公众平台曾分享过几篇关于董老师与颐和相遇,关于成人与文学相遇,关于孩子与语文相遇的文章:


 

《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因为语文专家董老师的到来,想和老师们说的话》

《颐和●成人文学课里的那些事儿……》

 

《语文课,也可以怎么学也学不够!




文章发布后,很多爱与幸福学员都对董老师的语文课、文学课心生向往,那这次在成人文学课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曾经以为文学离自己很遥远,学了之后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并不是高大尚的代名词,它仅仅是你书写内心世界,与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相遇的一个媒介。

 


在唐诗课的最后一堂课,一位学员分享了自己通过文学与自己的生命,与爱人的生命相遇的过程,让我们备受触动,也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真的可以疗愈心灵,带给我们对生活更深刻的启发,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下面,我们先聆听这则美好的生命故事。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芳(化名),故事先从小芳与爱人发生了几年来首次激烈的争吵开始。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痛苦是起点,和解是过程,爱是终点

 


我和爱人的争吵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我认为爱人在逃避,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爆发了多年来首次激烈的争吵。

 


当时,我看见了自己内心深处压抑着的想要的依靠感,它像个恶魔般啃噬着我的心。以前这种索要在冒头时都会被我用脑强压下去,这次压不住了。

 


争吵的第二天,和指导老师聊天时,他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我和爱人,一个要父爱,一个要母爱。是啊!本可以相互疗愈的夫妻,却没有给到对方需要的,一切都来源于想得到(索要)和怕失去(恐惧)。我执着在自己的索要中,看不到爱人已经尽了全力,爱人即使逃避,他也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了他能做到的。可这些都只是“脑知道”,内心还是对爱人有怨的,抱怨他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伤害,也同时让我承受了这种伤害。

 


我在受害者的角色中怨着,最终怨的是没有得到自己要想的依靠感,这份渴望来自于从小没从父亲身上得到过,虽然父亲很好,却因为缺少情感的链接,让我有了这份缺失感,我深深地把这份渴望隐藏了起来,时不时地通过各种形式来向爱人索取而不自知。

 


我知道自己要面对、要负全责,可我想缓一缓,我不想努力地去为了解决问题而“清垃圾”,又或者我想与这种痛苦相处一段时间,去感受这种痛苦带来的愤怒,感受一个这样的自己,这本来就是我,没有好和不好,只是一个来到人世间需要带着觉知去走向光明的我。

 


那天,我独自一人走向水库,看着那山那水那雾那田野,我泪流满面,我知道自然在给我力量。我突然特别想写首诗,一开始只是想抒发一下痛苦,为了写成这首诗,我不断去观察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我看到了脚下被碾成泥的松针,初落时它也是如针般坚硬,可最终它愿意化作泥去滋养万物。

 


我想我可以是它

 


我一直都没真正找到过自己人生的意义,我只是跟随着我的榜样走着,心底并没有很确定很坚定地相信过自己,这小小的松针好像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坚定了自己最纯粹的志向,就是成为泥土去滋养我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

 



当确定自己志向的那一刻,我的内在真地升腾出无穷大的勇气。

 



我既然要成为滋养万物的松针,为什么不能先去滋养滋养爱人呢?

 


我完成了我的诗,也放下了我的怨,并决定去真真正正地清垃圾。

 


晚上,我和爱人通了电话。

 


我说:亲爱的老公,那次冲突,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在一直压抑着的对父爱的渴望,这份渴望时不时像恶魔一样出来为所欲为,让我不断地向你索取。其实,你已经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尽了全力,对不起,我伤害了你,也用自己讲理的模式压制了你。

 


老公说:他不是想逃避,是他不知道怎么面对,他怕还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伤害我们,所以就想着先选择离开……

 


我俩说着说着都哭了。最后,爱人说了一句话:“娶到你是我的福气。”这是十几年的婚姻中他第一次说出的最深情的情话,不是被要求而说出来的,我知道这是他真正地有感而发,我听完掩面而泣。

 


爱人说,谢谢我每周两次给公公婆婆打电话,公公觉得有我这媳妇真好,他也觉得有我真的好。其实给公公婆婆打电话,并不是我给了他们什么,而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包容和支持的力量。

 


我和爱人约好了,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孝顺好老人,孩子没那么重要。似乎这是我和爱人第一次如此轻松地说出这句话,我俩的观念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多年的修行,好像一切才刚刚起步,过去的我们,都没真正放下过孩子,也正是因为这份过度的在意,让我们失了原则,给不了孩子成长所需的力量。

 


修行就是在困惑、混沌、痛苦中寻找幸福和光明的过程。其实我想告诉自己,可能我一辈子都无法达到我认为的最好,因为人生没有最好。郑委老师说过:我们不用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要想抛弃自己的“不好”,这些我们想抛弃的,它保护着我们长大,也必然会陪着我们成长,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没有好和不好之分,这就是最好的我。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从明天开始,就会越来越明亮。这是不是最奇妙的巧合和预兆呢?特别感谢文学,让我体会到文学疗愈心灵的力量,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志向,更让我感觉到文史哲其实是一家。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大家被打动了,也被感动了……

 


颜莺说:书上说以诗明志,或者在大事大非时可以借诗达意,看来真的可以啊,真是太好了!


启明说:自然的力量,文学的熏陶,让小芳突然被打通了。


奇峰说:这是唐诗与美好的相遇

 

于是,董老师以此为开篇,开启了我们最后一堂别开生面的“生命的相遇”的唐诗课。

 

董老师说:这堂课上的是我和唐诗的相遇,唐诗和唐诗的相遇,唐诗和其他诗的相遇。这些相遇从根本上是我们与生命本真相遇的一种方式,也是情感共鸣的一个媒介。

 


在现实的生活中,无论我们去学现代诗,还是唐诗,首先站的角度是相对比较功利的,我们常把这些写作的方式,当作一种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比较高大上的方法,把它作为一种很值得炫耀的单方向的沟通方式,它会让我们的谈吐和朋友圈显得很高级,其实不是这样的,好的诗歌,比如小芳的诗,总是在很个性化的表达中去揭示出共通的人性情感,共通的生命密码。

 


郑委老师在珠海爱上幸福吧的开营仪式上说,爱与幸福,其实就是要去找有共同人格的人。那么在诗歌里,我们能够表达出相同的人生感叹,或者是生命情怀,其实也就找到了伙伴。那么在唐诗里,那些很高古悠远的灵魂,和我们这些数字化时代的人们,能够穿越千年跨越时空和文化的阻隔,找到共同的人性和生命层次的喜怒哀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能即使有的时候我们身边没有朋友,也能在时间的经纬线上某一个点,比如说唐诗里找到一个懂我的人,或者懂我的物,其实这也是一种大同。

 


今天我们最后一节唐诗课,不讲具体的诗人,也不去讲方法,而是去讲一讲,在我读唐诗的过程中,或者说我在读很多很多诗歌作品时,那些让我曾经惊心动魄的相遇,我想讲两种相遇,一种是孤独遇见喜悦;一种纠缠遇见解脱。

…………


 

这就是我们的最后一节唐诗课,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当文学遇见爱与幸福,或者说当爱与幸福与文学相遇,我们上的不仅仅是堂文学课,而是一堂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这堂课可以让看似痛苦的故事变得美好和幸福。痛苦是起点,和解是过程,爱是终点。



文学不是只有忧郁、哀伤和痛苦,它也可以是积极的、阳光的和美好的。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点击链接听音频:https://mp.weixin.qq.com/s/--meEUj_IIa1NPyv0xLvPQ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每一段生命故事都需要我们停下急促的脚步,去聆听,去探寻,去感知,去看见,生活的美好也许仅仅来自于灵魂的美好与高贵!



2019年,文学课为了我们的生活画上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特别感恩董老师,感恩与他的相遇!他已经拥有了无数粉丝,每一位上过董老师课的成人和孩子,都对他喜爱无比。而在2019年末,董老师坚持将两期颐和成人文学课收取的所有学费捐赠给了颐和新校区的图书馆建设。



在此,代表颐和人,对董老师表达深深的感恩!

 

 

2020年,我们将开启全新的文史哲课程,将文学、历史、哲学结合在一起,内容更丰富,更饱满,更多彩,更深刻!


2020,继续与董老师相约,不见不散!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上一堂爱与幸福的文学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