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2019-11-09 22:10:19)
标签:

爱与幸福理论

教育

情感

分类: 颐和教育爱未来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有时候,一个人的长大和一颗树的长大有什么不同?

 

●他们都需要时间和耐心,他们都不可能一夜之间长大。——我们在耐心等待着维纯的成长,不担心不焦虑,甚至还庆幸孩子变淘气了……

 

●他们都需要敞开自己,吸纳阳光、空气、水和土壤里的养分。——我们要给维纯足够的爱,他只要敞开胸怀,好好接收着,学会大笑更学会大哭就好;我们要做维纯坚强的后盾,他跌倒了,我们会伸出双手;他害怕了,我们会陪在他身旁。

 

●他们都需要经历突如其来的狂风、大雨、暴雪。——对于维纯来说,这两年就是一场狂风暴雨,让他重生的狂风暴雨。我们陪他走弯路,陪他跳坑。只有不惧风雨,才能收获越来越强大的自己,才能找回生命的本真。

 

●也一定会遇见许多温柔的小鸟和美丽的夏季,因为生命本就是璀璨、明媚、温柔的……——是的,维纯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天使——他的同学们。他们结伴走过风雨,走向光明的人生。

 

这是《少年,别来无恙》里的一段话,而这段话恰恰印证了爱与幸福的树成材就是人成才的理论《家庭教育误区:盯着黄叶子,要着大果子 ——树成材的过程就是人成才的过程》。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颐和给了维纯很多的力量。

 

假期时,他会对我说,他在家里很痛苦。他的痛苦在于,他能够看到家里每个人的状态,知道每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却无能为力。

 


他说唯一能够支撑他的就是坐在电脑前,翻看着颐和每个人给他的礼物,或翻看着每个人的照片,只有那个时候,他的心中是充满力量和希望的。

 


接着,格格的毕业也触动了他内在的情感。当时,格格要毕业飞往新西兰,他特别难受却表达不出来,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和班里的同学一起拍微电影表达他们这群人无论走得多远,都要回到颐和的那种美好的情感;他们一起写下了《开化杨林的日子》这首歌。

 


但是他还是难受,我让他给格格表达,让他体验到情感的纯美。


用清江老师的话说,就是通过颐和的环境,让维纯对情感的认知越来越强,对美好的感受越来越多,让他建立起新的认知体系;让他感受到:原来人生可以这么美好,人的情感可以这么美好;让他走向更高层次的情感中,去感受人性的光辉,他原有的痛苦也就消失了。

 


接着,他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暑假的新西兰游学营。这次,他找到了自己的魂。

 


在游学营的毕业典礼上,他对我说:“艳妈,你给我点力量吧!”我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他跟我拥抱完,在外面徘徊了几圈,回来后,就到了他上台分享的环节。

 


当时,他用英语向Homestay家庭的爸爸妈妈们介绍颐和,说着说着,他告诉大家每一张颐和的照片都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于是,他用内在非常强大的生命力量吼出了颐和校训。


当时,全场都是外国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听懂,可大家应该是感受到了他那份强烈的、浓烈的、振奋人心的情感,全场情不自禁地都站了起来,为他鼓掌喝彩。

 


那天,我特别开心。我对他说:“维纯,你终于可以站起来了,你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他对着新西兰的天空大声呐喊:“我是刘维纯,我可以,我能行!我是中国的未来!”

 


那天,他找到了让他站起来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

是颐和的精神,是颐和魂,是和所有人融在一起的力量,是颐和人共同的志向,这些让他顶天立地站了起来。

 


但是在他的内在仍然有一个还需要打通的结,就是他和父母之间心与心的链接。

妈妈现在能够理解他,能够支持他,但是情感的流动还需要再增加。与爸爸之间,其实他的爸爸是给了他支持的,但是目前他仍然没有勇气与爸爸真实表达,没有力量去冲破他对爸爸的诸多担心。

 


至于说,我是怎么陪伴他的,说实在的,对于他,我真没给他什么,就是去感受他。一是他和我有比较相似的地方,我能感受到他的真实需求,所以我更愿意给他温暖和爱。二是当你内心对这个孩子有了心疼时,他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我的爱就能传递到他的心里。那时,我只要一拉起他的手,就能看到他的内在状态,就会心疼得掉眼泪。也许就是这样的方式,让他感受到了温暖。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我收获的东西其实就是温暖,是它把我拉了回来,拉回了五彩的调色盘上。


就是这份温暖,支撑着我的肉体,撑过了那段日子,那段行尸走肉的日子。于我来说,曾经的黑白都已经记忆模糊,可只有温暖,却全都在我心里,时不时就会涌上心头。

 


在我跌落最最谷底时,艰难挣扎时,是老师和同学们伸出了他们的手。每一双手,都如此温暖,如此有力。他们告诉我别放弃自己,告诉我还有将来。



那段日子,每每走进C班的家,看到大家的脸庞,看到大家给我的包容,就能给我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

 


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有一群家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人陪我,支持我,真有种一滴水融入大海的感觉。


这种力量之大、之暖,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形容出它的圣洁,也绝不可能被任何一种形式所表述。

若想了解,唯有经历。

这种感觉可能在我人生中都不可能被消散,它给了我一颗心。

 


以前我看似像个人样,但内里是空的;现在我很鲜活。




我觉得以后无论我从事什么职业,唯一不变的是我要通过我所从事的工作去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了解,人生有一种活法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美好。


我觉得能遇到大家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有了一颗心,让我坚定地为颐和、为社会、为国家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没有大家,我极可能与这个国家都没啥关联了。

 



维纯的故事暂时讲到这里,可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郑委老师在家长会上问维纯:以你的经历,想告诉在座的父母一些什么呢?

 

维纯:请送孩子到颐和学校吧。

 

维纯的回答让我们哄堂大笑,笑过后也让我们禁不住思考:



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生命底色,

而颐和教育在做什么?

教育的真相又是什么?

一个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什么?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父母给了他生命,颐和给了他活着的意义、色彩、情感和爱,这些东西很重要

 


正是因为这两年里他在颐和感受到了这些,所以他同样是过一辈子,但是他可以过得独一无二,可以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这种精彩就叫作活出人性的光辉

 


以维纯为案例,并不是说国际学校的学霸都会这样,也有活得有色彩有理想的学霸,我们不能评判。

 



在颐和这个炼狱里,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打破、重塑、再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极其痛苦,痛苦到有些孩子想逃离。当父母不够坚定时,孩子就可能逃离成功,而只有走过这个过程,他此生都会无悔,此生都会强大,因为我们教会他们的是勇气和爱,是灵魂的天真与高贵。



勇者,气也。“气”是连接天地自然的浩然正气。勇者能够无惧,是因为有这股浩然正气。



,是爱别人,也被人爱。因为他们体验过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他们相信并愿意给予别人这样美好的情感。他们会像温暖的小太阳,感动、打动、带动着周围的人,被人喜爱和倾佩着。



天真,不是幼稚,是生命与生倶来的一份单纯。就如孩子如果是颗柳树,就一定要让他学会杨柳依依,如果是颗松树,就要让他傲立冬雪一样。生命的天真是为真实的自己,为生命本身而活,不是为了身份、地位、权利、野心、称谓、名声而活。成人想要让孩子保有这份“天真”,一定要给予孩子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想要的。



高贵,不是说人有高低贵践之分,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平等的。高,是一种独立;贵是难得,因为坚持很难,所以,灵魂的独立和自由就非常难得。如果孩子们拥有高远的志向,用信仰照亮自己内心的光,那灵魂才真正具备高贵的品质。



拥有这样素质的孩子,不可能没有工作,不可能挣不到钱,不可能买不到房子。并且他们还会成为一群让人喜爱并敬佩的社会正能量。

 

不久的将来,颐和会有很多孩子走出国门,去寻找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我想,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相互帮助,都会去爱别人,也被别人所爱,那将会发生多少神奇的故事呢?真的很让人期待!

 

在爱与幸福全国联谊会上,维纯以诗为媒,为自己这两年的成长做了一个总结。



我想以此作为此篇章的结束,祝福他开启了更光明的人生!




我骄傲,我是颐和人!

 

 

我是刘维纯

我来颐和两年了

我来自一个不靠海的城市

所以曾经的生活

风平浪静

行驶着一叶小船

终点

那无人能知的孤岛

但我知道

心苍白却铿锵

卷着铁马冰河的豪迈

吐出温暖与火热

去见你们的笑脸

我骄傲

我是颐和人!

 

 

前章链接: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一)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二)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三)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四)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五)


一、爱未来·老君山重装徒步穿越:20191120-1124日。报名公告链接:《爱未来·老君山重装徒步穿越∣活动公告

 

二、爱未来· 孝亲之旅第九期(珠海站):2019125-129日。报名公告链接:《爱未来·孝亲之旅第九期(珠海站)|活动公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