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赢怕输的女孩|艳红老师讲述颐和孩子的生命成长故事系列(二)

标签:
爱与幸福理论教育情感 |
分类: 感受生命的故事 |

亲爱的听众朋友:
大家当下好,一天愉快!我是颐和学校的艳红老师,今天继续和您相约讲述格格的生命成长故事。上一次,我们讲到了格格从颐和毕业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格格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集的名字就叫做——想赢怕输的女孩。
音频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eWv6N8p9gxGumtU4ZCRpng
格格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她有个理性的妈妈。母亲理性,孩子身上就会缺少一些柔和的东西。格格的爸爸是一个挺温和的男人,相对于妈妈的理性和强势,爸爸的内心少了些力量。长期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格格变成了纠结内耗、不敢选择、没有力量的性格,我们也就看到了一个想赢怕输、心态不好的孩子。
格格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总体还不错,但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她永远都没办法忘记那次数学的八十多分。妈妈当天对她极度冷漠,她从那时就开始了害怕考试的历程。她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原来考不好是错的!是不能被接受的!是会被鄙视的!是可耻的!她觉得很愧对妈妈。
从那以后,格格对考试充满了”敬畏",通常从两周前就会制定严密的复习计划。考前准备总是充满了"仪式感",考前必须她去文具店购买崭新的笔芯,再装进她最喜欢的笔壳里去使用。文具盒里的各种笔都会装两三支,连橡皮都会拿两个,一个装进文具盒中,一个装进口袋里。草稿纸每科两张,不论用不用得上。格格最害怕的事莫过于忘带纸笔或是笔没水了,她认为这种事"不吉利",会影响临场发挥。晚上也经常梦到"考砸了"的事

就这样到了初三,这个时候学习开始力不从心了。虽然那个时候,她考不好父母也不会对她再冷漠。可是学校的压力仍然让她对考试极度重视,她可以为考试不吃饭不睡觉。像着魔一般地追求分数。随着学习难度加大,她甚至用不着理解解题思路,觉得背公式就行。有时甚至会背几道必考题的答案,出现原题就直接写答案。
越学越本末倒置,疯狂地学习都是为了追求分数充满了欲望,并不是真正渴求知识。那时格格经常干一件事,就是考试之前就不去学校,呆在家里,从早学到晚,她干什么呢?考前突击,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因为她接受不了成绩不好。
到了快中考的时候,她就发现政治和历史成绩怎么也上赶不去,就开始害怕了。她怕什么呢?她怕有可能考不上学校的高中部,考不上高中部就没有办法考一个特别好的大学。在当时的格格看来,考不上好大学可能就没有办法继续前进了,未来就会变得一团糟了。
于是越想越怕,越怕越想,干脆就休学了。休学一年之后,格格再次参加了中考,她考上了。或许这个时候,大家看来应该是极大欢喜没有什么事了吧,连格格自己也觉得高中应该会是非常美好。可使没想到啊,高中的第一天格格就没有去上学。之后一直断断续续地。每天不是百无聊赖,就是被对考试的恐惧笼罩着。

什么是恐惧,其实就是“怕”,因为怕而努力,当努力发现不能战胜“怕”的时候或者说“怕”成为生活主旋律的时候,人就开始出现问题。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

有一件令格格记忆犹新的事。高一的上学期末,学校把期末考试移到了下学期开学。瞬间格格就安心了,发誓要好好补上落下的课程。他们全家在三亚过年,去的时候,格格往旅行箱里装满了各种书,笔,本子。坐飞机的时候生怕托运行李损坏丢失,一路上担心学习用品,路上还列了一张表,分析了一下只要每天学九个小时,就能把东西全部学完。
可事情真的会如此吗?事实是,在三亚的第一天直到最后一天,格格几乎什么都没学,也几乎哪都没去,整日里黑白颠倒,过着和家里一样的日子。内心充满着对考试的焦虑和恐惧。
回家的时候,格格甚至暗暗地想,要是托运的行李丢了就好了,她就有理由不复习考试内容了。自然开学考试格格没有参加,开学后整一周都没去,因为每次没有参加考试后的一周格格对学校都是很抗拒的,老师讲的卷子她没有,所以每次都要去教导处要卷子,也总有老师询问她为什么不参加考试?
大家感受到格格的心理状态了吗?格格心里特别想好,但却没有力量去用行动达到自己的好,这就是严重的心态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心上进不自信,当表面连上进也失去的时候,人生就跌入了深渊。

高二开始了,格格依旧断断续续地上学,内心的焦虑与日俱增。到高二下半学期的时候,格格在学业的压力下选了文科,被分到了一个平行班。全新的老师与同学让她恐惧到了极点,于是,这次她彻彻底底地逃避了,一直到十月份也没有再去学校上课。
这时,她特别纠结,但她最终听从了郑委老师和高冬梅老师的建议,决定停下脚步,内观自己的心,去看到自己当下的核心问题,把核心问题解决掉。于是2016年11月,格格带着种种的怀疑与期待来到了颐和学校,从此开启了她生命觉醒的成长之路。
今天的故事讲完啦~艳红老师将沿着格格的生命成长关键点,给大家讲讲格格是如何成长的故事。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