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想活得美好,就两字:勇气

标签:
爱与幸福理论杂谈 |
分类: 感受生命的故事 |
【前言】
一个人怎么才能真正地成长,修行到底要做什么?在爱与幸福大家庭里,郑委老师给了我们修行的梯子:真实不伪装,直面不逃避,奉献不自我,传递不孤岛。
ZQ,最初是个把内心的怨气以各种方式宣泄出来的人,习学四年的最初,他不敢真实,没有真实直面的勇气。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数次“点燃”他,让他不得不真实。实际上,孩子是最真实的人,他们可以包容成人的不够好,但不允许成人不真实。ZQ在爱的环境中真实后,发现孩子们更心疼他了,特别是听了他的生命故事后,更爱他了,这让他有了更多直面自己的勇气。我们相信,当勇气越来越多,他内在的“怨”就能通过真实不伪装,直面不逃避的方式,被清理得烟消云散,到那时,他就活明白了,也就活美好了。
曾经的他,在青春期也是一个陷入“问题”的孩子,随着他的长大,问题一直都藏着,直到遇到爱与幸福,才真正开始成长。
让我们跟随他的叙述一起去感受他的生命故事。人的一生,看似由诸多偶然组成,实质却是必然。读生命的故事,品百态人生;翻开生命这本厚重的大书,让你对生命有更深刻的领悟。

文|
排版|郑咏红
如果问人最难的是什么?对我而言就是做真实的自己。
很久以来我不敢回看我自己过往的生命经历,也不敢在人前展露真实的一面。多年来一直过着人前遮遮掩掩,用笑面伪装;在家里低落冷漠、情绪阴晴不定的生活。如果说我胆小懦弱吧,可是情绪激动起来,却是个暴跳如雷,视生命如草芥的疯子;如果说我勇气可嘉吧,我又是个不敢担当、遇事慌张的懦夫。我曾经内心压抑、黑暗,热衷于虐待小动物,在家里最喜欢干的就是杀鸡杀鸭、剖鱼剁肉的活。我心中有太多的怨气,只有在干这些活时,仿佛才能将它发泄出来。我对生活没有热情,也不知道想要什么,整天就是在生存需求的驱使下去寻找生活的依靠罢了。你要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就讲讲我的人生经历吧。
1原生家庭
我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工业城市包头,爸爸是从天津来的知青,妈妈是本地的知识青年。在那个时代他们都属于阶级成分不好被剥夺了追求美好生活权力的人。爸爸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市民家庭,由于孩子众多,过着勉强吃饱穿暖的生活。妈妈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因为是大地主家庭成分,她的父亲常年被关押、批斗,不能养家糊口,她就带着弟弟妹妹捡煤核、拾牛粪,去人家田里挖丢弃的土豆谋生。她凭着自己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上学到初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可她是没有资格上高中考大学的,最后只能作为知青,被下放到偏远的农村务农。我的父亲和母亲就在那里相识、相爱并结婚了。
在我人生最初的记忆里,父母总是吵架甚至动手。我最深的一个印象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里,跟着爸爸去找从家里跑出去的妈妈。当在一个湖边找到她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哭着说“要不是有你,我早就不想活了。”从那时起,我就觉得都是我不好,因为我,他们才会经常吵闹,我如果不乖的话他们肯定不会开心快乐的。
指导师点评: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每一次吵架,无论是什么原因,对孩子来说都如同一场灾难。尤其是越小的孩子,内心就越恐惧,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爸妈吵架是否与自己有关,他们会害怕惹爸妈生气,害怕父母不要自己了,恐惧就这样在孩子的心灵里深深埋了下来。有时父母的“一句话”就让孩子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如果不通过修行,这个错误的认知就像一个枷锁一样伴随着孩子的一辈子,剥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后来我才从他们的口中知道,那个阶段正是他们事业起步的时期,工资刚够养活一家三口,家里遇上舅舅要钱娶亲的事。她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大姐的责任,从已经十分紧张的收入中每月拿出一部分钱攒着,甚至到了连给我弟弟买奶粉时都买不起,只能让我弟弟喝面糊糊的境地。面对如此的窘境,我想没有几个人还能谈笑从容吧。
2童年
反正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我必须得乖巧不惹事才能活得下去。记得有一次妈妈去呼和浩特开会,没有人照顾我,就把我带去了会场,她开会整整一天,我就蹲在地上等了她一天。我的童年没有玩伴,没有爬墙上房,没有掏鸟放羊,连和其他孩子打架都没有。我总是那个静静地呆在角落看着大家的那个人。就这样渐渐地我上学了,爸爸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度过了人生最初的难关。
指导师点评:九岁、十岁前的孩子没有形成自我评价系统,他们所有的行为不是为自己,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让父母开心,表现出来就是“很乖”,父母因为他的“乖”而很容易忽略了孩子在情感上的需求。但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有他的喜乐哀怒,而他不敢表达。孩子害怕自己的表达会受到父母的责怪,慢慢地失去了表达自己的勇气,久而久之也就不懂得如何表达真实的自己。
小学一年级是我最幸福的童年时光,每天中午在妈妈的办公室,和她躺在椅子搭的床上,听她给我讲各种故事书;在我没有被第一批选为少先队员的时候,她温柔地安慰着痛哭的我,抱着我抚摸着我。那时我不知道爸爸在哪,他经常不在家,弟弟也被送去姥姥家长期由老人带着,我一个人独享着母爱,真的是最幸福的时光。
指导师点评:孩子想要的幸福很简单,就是妈妈每天用心地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快乐;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妈妈细心地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包容温暖地接纳孩子。
3少年
幸福总是短暂的,随着父亲工作调动,我和他单独到了另一个城区。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虽说只有40公里的距离,我和妈妈却也只有一周才能见一次。更可怕的是弟弟回到了家中,我独享的爱没了。我总是觉得爸妈不爱我了,他们把所有的宽容、关爱、认可都给了弟弟,我不是背锅挨打挨骂就是处处要忍让。
我气、我怨、我恨,我就在他们不在的时候欺负弟弟,甚至有一次用石头打破了他的头,还要他说是自己碰的。事后我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腿上都是一条条血痕,从此我虽然不敢欺负弟弟了,可我内心的怨恨却是与日俱增。
我试着伤害自己,想让他们来看看我、摸摸我,可每次换来的都是呵斥和忽视。我那时的身体很是单薄瘦弱,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殴打,我气极了就用削铅笔的小刀去狠狠地反击,在伤了几次人以后,就没有什么人愿意跟我玩了。在家里,因为爸妈工作努力都走上了部门领导的岗位,工作十分忙碌,除了关注我的成绩外,每天和我说的话都超不过十句。
指导师点评:孩子所有行为都是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因为长期压抑而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只会用发泄情绪和欺负弟弟、甚至自残的行为来索爱,父母没有能力读懂他情绪和行为背后藏着的需求,认为他不懂事打骂他,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他又形成了另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父母不再爱他了。
4青年
我就这样孤独地长大,平时上学,周末不愿在家就去旁边的林子里、田地里捉各种虫子、蜥蜴、刺猬、蛇,捉到就杀死他们。
反正我讨厌在家里,我无法忍受家里的气氛,我不愿听到爸妈的声音。就这样我糊里糊涂混到了初中,混过了中考,因为成绩不理想,妈妈找人给我弄到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可是没有理想的混日子状态仍旧持续,我保持着成绩在班里排名中等以应付父母的压力。每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去台球厅、录像厅玩,和几个同样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抽烟喝酒,乃至陪着他们去打群架,当然不管输赢我都是最先跑的那个。
三年时光很快混过去,高考成绩很差,这次又是妈妈帮我托了关系,找了一所听都没听过的学院去上大专。来到所谓的大学,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自由,过上了翘课、喝酒、白天睡觉晚上打牌的生活。没钱了就找家里要,实在紧张就去派派传单、摆摆地摊支撑着两年的无聊生活。
5步入社会
毕业后,我继续想着逃避现实,找工作碰壁就不去找了,继续上学也没那个心思。这次又是我的妈妈,给我在老家找了一份羊绒衫厂做国内销售的工作,我做了半年不到就心高气傲地辞了职,跑到北京找同学开始闯世界了。
那时北京的雅宝路是俄罗斯倒爷聚集的地方,借着自己在中学学过的一点俄语,我开始了在北京漂泊的生活。在靠着胆大就能成功的年代,我处在这个每天都有暴富神话的地方,心态是飘摇不定的,今天卖皮草感觉太累不干了,明天卖童装生意不好关门了,反正兜兜转转几年也没有找到一个容身的地方,就这样不尴不尬地生活着。这段时间经常性地喝醉酒闹事,还差点被关进拘留所住几天。
指导师点评: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实际上父母的爱一直都在,一直都没有放弃他,一直都在关心他,尽全力帮助他。但他因为父母错误的方式让他从小形成的错误认知,而看不见真相,屏蔽掉父母爱他的每一个信息,活在自己的孤岛中迷茫而痛苦,无力而逃避。
但不管我怎么胡闹,我的生命里总是会有一个人拉着我不让我彻底地沉沦下去。在家是父母,在外是我高中要好的同学和兄弟。当他抓住机会发展起事业的时候,及时地拉着我进入公司,带着我从南到北地走了很多地方,更让我从此结识了改变我一生的人——我的太太。我和爱人属于是一见钟情,她身上散发着一种和我妈妈类似的温暖气息,让我产生了一种依恋。我们很快就确立了恋爱关系,也没有经历多大的波折就结婚了。现在想来我真的愧对我的爱人,我是因为渴望被人爱才结的婚,我那时根本给不了她爱,甚至我都不知道什么是爱。
指导师点评:有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和TA结婚?如果我们结婚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得到对方的爱,那你的婚姻就不可能幸福,因为你的目的在于索取。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会附着于自私,幸福婚姻的本质在于奉献,在于我爱TA,和TA结婚是想把自己的爱奉献给TA,让TA因我而幸福一辈子。而文中的作者因为小时候内心母爱的缺失,所以在找伴侣时,自然而然地会找寻对方身上自己渴求的母爱,那他如果内在不觉醒,只会是索取而不是奉献。
婚后不久她怀孕了,就跟着我在广州生活,靠着自己不多的收入过着不敢想象未来的生活。当孩子降生后不久,我借着机会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妻子也经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发展的机会,渐渐地感情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柴米油盐、工作事业。
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潜藏着危机,有一次我爸爸来帮我们照顾孩子,他对我说:“你的脾气要是不改,你们一定会因为孩子发生很大的矛盾。”我当时很不理解,那么糟糕的日子我们都坚持下来了,现在好过了怎么反而会发生矛盾呢。我不以为然,还是浑浑噩噩地过着生活,只有金钱的增加才能弥补我内心的空缺,只有物质条件的改善才能让我有安全感。对孩子我是忽冷忽热,对爱人我是要么忍耐、要么冷战、最后忍无可忍就找孩子发泄。
事业上随着经济的转型,我所从事的行业渐渐萎缩,于是就彻底转向配合爱人经营自己的客户。当我们两个人形成她主导,我配合的工作关系后,我的内心感受到极大的不平衡。任性在我的行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情绪差脸难看,甚至以撂挑子不干要挟爱人。我们工作中差不多百分之八十都是爱人担了起来,每天都工作到深夜,遇到问题她顶了起来,我却从来没有感恩过她,总是把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当然。
指导师点评:看似偶然的人生,其实有很多的必然。因为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所造就的性格特点,注定让他遇见该遇见的人,发生该发生的事。
6走进爱与幸福
最终所有的矛盾都在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爆发了,爱人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经常自己默默哭泣。好在她不是压抑消极的人,遇到问题总是在找原因想办法,经过种种的机缘就带着我一起踏入了爱与幸福的课堂。
从进入课堂伊始,我就带着我没问题,老师讲的我都懂的自我心态听课,遇到认同的就点赞,遇到分歧的就不听。
在进入爱与幸福学习的四年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没有离开都算是个奇迹。一方面郑委老师像明镜一样看透了我,从来不“敲打收拾”我;另一方面我在这里有价值感、存在感;混在各类的活动中还特有面子。我就是这样自私地满足着自我感受良好地混着,还时不时怨着,但从来没有内观过修行过自己。
这期间,郑委老师一直包容着我,直到爱与幸福十年变革的开始。2017年伊始,我就没有收到任何活动的邀请了,渐渐地我开始慌张了,同时也开始更有怨气了,傲娇地想“你不叫我,我还不去呢!”
指导师点评:爱与幸福大家庭中,有很多像主人公这样的人,打着奉献爱的旗子参加各种活动,但实质上没有真正地修行过自己,只是来找价值感。爱与幸福十年的变革用“有原则的爱”让“混”的人不能继续混下去了,要么远离,要么真正地改变自己。
可是对于真正走上家庭改变道路的人来说,爱与幸福就是有魔力的,离开了会特别难受。虽然我内心傲娇,可是还在私下里和平时走得近的家人保持着联系,最后在17年9月借着去珠海心灵小院看望家人的机会,我再一次走进了爱与幸福的大门。这一次我不是在门口徘徊的那个小男孩了,我算是彻底地想为爱与幸福做些事了。
写到这里,我泪流了好几次,刚开始是为自己童年的委屈,后来是为自己年轻时的混账,到这里我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感恩。
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养育我成人,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我。
感恩我的兄弟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拉了我一把,给了机会让我的生活变得丰衣足食。
感恩我的爱人,无怨无悔地给了我家的温暖和妈妈般的关爱,引领我走入生命成长的大门。
感恩郑委老师多年来对我的宽容理解、鼓励帮助,感恩您对每一个生命的爱!
相遇是缘分,保住这个缘分靠珍惜;修行是福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走出无明;爱身边的人去奉献是天地赐予人的力量,坚持修行自我是老天给予的最大的机遇。虽然有面对真实自己的痛苦,虽然增强勇气增加力量要经受磨练,可人生的光明与通透就是今生最大的福报。
我看到了光明,也知道自己还远没有触摸到光明。我依然有怨、有气、有伪装,但我看到了并走在这条道路上了。我现在的内心算是安宁平静,因为我向所有的人真实了,不管别人爱不爱我,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我就是我,就是越来越好的我!
指导师点评:爱一直都在他的身边,今天我们看到了他在父母的爱、太太的爱、郑委老师的爱、爱与幸福家人们的爱的浸泡中终于有了感恩之心,有了敢于直面自己的勇气了!每个人都值得被爱,只是你是否相信。只有相信了爱,选择了真实地直面自己,力量就会回到身上,祝福ZQ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