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听听名校校长怎么说?「生命有声书·第十辑」

标签:
爱与幸福理论育儿杂谈 |
分类: 生命觉醒反思类 |
他是一位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所著名小学的校长,他与爱与幸福结缘已久,深刻感受到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正能量的环境,去影响孩子、帮助孩子、支持孩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请听名校校长怎么说:
我是巴蜀小学的副校长,名叫李永强。我作为一位在基础教育界工作了二十几年的一位老的教育工作者,参与这次活动,是想寻找除了知识教育外,还能给孩子更多的什么东西。因为当前的基础教育,更多的条件强调的是理性教育和知识科学教育,其实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迷茫。
其实我们感受到学生的价值观的一种混乱,以及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协同,但是在现在的教育体系里面,这个很难解决,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主动地去整合这些力量,就有可能在学校教育里面做到一些对学校教育现状有所改变的事情,所以我们怀着这样的希望走进这个活动。
在活动里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样的力量实际上来自于这个团队一种有形的传递。而且我在里面看到他们最强调的,不是教育什么,而是传递什么。而传递最重要的东西是传递一种正能量的汇聚,在这个里面会感受到最明显的是,我们在教知识的时候总是强调过程。但是我们觉得在情感表达里面,他更强调的是一种关系的传递,其实当他解释的时候说,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是一种关系,其实我们发现关系最关键的就是沟通和表达。
所以说两天的学习时间里面,如果让我来看的话,起码有一天半的时间都是在教人怎样去表达和传递爱,其实就是沟通的精髓。怎样看到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让人不断地完善,其实这也是中国文化上根的根源,通过他这样挖掘中国文化,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其实做人挺简单的,只要把底线守住,把红线站住,再有点儿追求,这个国家就更有希望。我们在现在的社会中只要每个人好一点,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一点,所以说我在参加这次活动里面,我获得的最大的一种能量就是,其实爱要表达出来,表达出来还是个技术活。这是我感受最深的。
怎样让一个在遇到情感、遇到价值观混乱的时候,我们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引领,让这个人从困顿中清醒过来,今天我在这个地方感受是特别特别深刻。所以我就说“幸福”这个东西和“爱”这个东西,应该是每个人内心最大的一种追求。所以说我觉得他的理念,正好跟巴蜀小学提的“教育是做的哲学”,因为对小孩来说,生动的说教往往变得没有震撼力,只有用你以身示范的行动,以老师点点滴滴的熏染、浸泡,以身示范,中国的家风和教师的作风才能在孩子身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所以说,爱与幸福其实说的是一个价值,传递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更传递的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就是怎样把关系调整到恰当的度上,让人与人之间各归其位,就像孔子里面说的众星拱月的情况,“各归其位”良好的一种秩序。
我们的家国情怀里面更多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说,怎样把家国情怀放在学校里面,其实,在今天的培训里面给人震撼很大的是,一是孩子和妈妈,一是夫妻之间,还有三代人之间的沟通,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企业人之间的沟通,因为中国人现在最大的关系,其中我觉得可能是同事关系的猜忌,我想在学校的团队里面非常好。但是如果要达到我们现在家国情怀的要求,我觉得要站到红线上去,还有很远的距离。
如果能够把企业人之间、我们学校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能够提升到红线的境界的话,我相信,中国教育一定会发生核剧变的一种能量,它会持续性影响。因为中国教育现在是不缺技术,缺的是明确的价值观和拧成一股绳的共同创始的热情,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在这方面做一个尝试,我觉得是最了不起的,因为这个一旦突破,它改变的可能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可能是整个社会的70%。
所以在我的感言最后一段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在小学工作了二十余年的一位老师,看完孩子走进罗布泊那段视频的时候,很多人都哭得稀里哗啦,而我却作为一个无动于衷的人,我自认为不是一个麻木的人,为什么今天会有这种样子?我在反思中感到自己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更多的强调的是理性的训练和知识的传授。感动和爱在我的身上在慢慢地离去,更多的是理性,脑比心大的现状,让我感到了恐惧。
当这个视频看完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一定要以真实的行动去改变自己,用真实的行动让爱的能力回到自己身上,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教育的钥匙。教育不是教什么,而是制造环境,选择时机度人的过程。所以说我觉得教育其实更多的是让美好的行为在你营造的氛围里能够绽放。
当美好的行为在你营造的氛围内绽放的时候并且把它固化下来的时候,这种美好的行为有可能就会得到正向的福报,这样孩子就可以把这种好行为坚持到学校以外的地方,这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营造一个正能量的场,去影响孩子,去支持孩子。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一个功能,其实还是在把握火候,怎样把这个度做好。
其实一个人过河,不一定要给他一艘船,有可能是上船的一个引领,所以说教育的技巧,选择时机、选择方式永远是最重要的,但其中最核心的是,你怎样读懂孩子,而读懂孩子这个里面,就有很多专业的东西,其中我们能够读懂知识的要领,怎样读懂人的心灵,是我们现在整个中国教育里面都比较欠缺的。这也是我这次参加会最大的收获和开始入门的一种感受吧。在我们关注知识教育的同时,可否关注孩子的心灵,可否关注孩子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尽管我们原来有这样的意思,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继续努力,更多的去寻找这方面的专业支持,让我们老师变得更有力量,走得更远。

倾听生命故事,传递美好生活
如果亲爱的你
愿意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或者愿意推荐分享嘉宾
欢迎致电
生命有声书编辑部
187 9562 9089

爱与幸福全国微信群管理员微信号:ayxf100
课程咨询:
郑老师助理:孟老师13511057996
颐和学校:
爱与幸福爱未来: 贺老师13805797503
心灵小院:修兰老师15916211961
爱与幸福大家庭微信公众号:ayxfdjt
郑委老师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p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