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力量和男人的力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8-10-12 09:48:07)
前言
曾看过一篇有关描述中国式家庭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当今时代,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仿若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父教缺失的时代,父亲无论从情感的传递、亲密的陪伴、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家文化的传承等等方面支持得都很少。
而女人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会全身心地扑在孩子身上,似乎男人只需要承担干活、提款机的角色就好。当男人在忽视中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家庭的隐形人后,女人对男人或者对婚姻的依赖越来越少,内在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被激发,母亲就自然而然地从孩子身上索取。
母亲与孩子的这种纠缠和焦虑,这种让人窒息的爱像个无形的枷锁捆绑着孩子,孩子会以各种问题的方式呈现出TA的无力、压抑、挣扎、伪装和暴虐。
以工作逃避家庭问题的男人,以照顾孩子掩盖问题的女人,会有一个自卑的、爱逃避的(可以是逃避情感也可以是逃避学业)、不敢承担的、没有力量的孩子。
然后,当大家碎片阅读了一些文章,突然发现,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父爱不能缺失。女人们就要求男人多陪伴孩子,似乎多陪伴就能给孩子父爱和力量了。真的吗?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孩子,孩子就会得到父爱?就会有力量了吗?
当然不是,这种只学到皮毛没学到精髓的模式,总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父亲的力量该如何传递,才让孩子拥有榜样的力量?男人的力量该如何体现,才让女人拥有安全感?
在颐和学校,就上演了这样一幕,被芳芳老师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品味一下。
正文
一年前,我的一篇《一滴水融入大海就成了大海 ——有血有肉的一群可爱的人》感动了很多人。也是在那一天,我萌发了要将颐和发生的故事记录成册的想法。一年后的今天,我又找到了那一天的感觉。和那天一样,我有一股非要写下来的冲动;而不一样的是,我们这群“有血有肉”的人,更“有血有肉”了。因为,我们好像更真实、更美好、更有力量了。
原本,今晚是吴极老师的生命故事分享会。吴极老师与她女儿参加东莞研修班时,真实地呈现出他们内在的状态,也暴露出他们家庭的核心问题:女儿一直都是体制学校里公认的好孩子,学霸型。可爸爸在家庭中的逃避造成了女儿父爱的缺失,女儿没有依靠感,内心极度孤独和寂寞,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开心和冷漠,不相信情感。
当视频中,女儿打开心扉、泣不成声地说出自己的愿望是:想让别人听听她的故事;想让很多人喜欢自己;不想责怪任何人,谁都没有错,因为情感是脆弱的也是伟大的。
我们在台下已经泣不成声。颐和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无论是谁,看到自己的亲人如此状态,都会难受不已。我们心疼着这两个生命,又为这两个生命的成长而喜悦——女儿感受到了爱,愿意打开心扉,让爱进入;吴极老师开始真实,真实就会有力量,真实后才会去面对不逃避。
我们或心疼他们,或看见自己,或被他们的真实打动,或被自己的真实感动。在没有任何预演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和孩子纷纷上台分享自己当下的感受,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情感,现场一如即往的很“颐和”。
有孩子从中看到了自己的逃避模式;有孩子从中看到了自己父亲的生命;有孩子从中看到了自己象吴极老师女儿一样的孤独,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走上台去,表达和直面,并从中获取了力量。
我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中有喜悦、有感动、有欣慰……就象吾家有儿初长成般的心潮起伏。本以为,这一晚就如此美好的结束了。
可最后,宋老师请所有的男老师上台来,对吴极老师说了一段话。让我有一股想冲上去拥抱他们的冲动,更让我有一种很安心很安宁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如“天塌了,有人陪你一起顶着”般的踏实,就如“地陷了,有人伴你左右”般的安心。我想,这可能就是很多人追求一生的“安全感”吧!
宋老师说:“这么多年来,我们似乎都没真正走进吴极老师的心。这一次,吴极老师的成长,让他真实了、落地了、通透了。我代表这些男人想告诉吴极老师,你是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哥们,你不再是飘荡在外的吴极。
从这一刻起,我们颐和的男人,要扛起颐和的大旗。进到颐和,我们就没有逃避的理由,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一路护送这些孩子成长到三十岁,护送他们走向光明和辉煌。所以,希望你能回归,和我们一起前进。
我想,当我们的孩子,能接下我们手中的旗帜往下传承的时候;当我们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能和我们一样,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肩并肩手挽手地走下去,把颐和传承下去,并温暖和感动更多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其实,最近这段时间,我特别心疼颐和的女老师们,因为她们承担着很多琐碎、细致的工作。
我们男老师承担的压力比较多,而女老师承担的繁杂的事比较多。其实我们男人没有颐和的女人们辛苦。
从这一刻起,我想我们男人要学会心疼自己家庭的妈妈(颐和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里又分成七个小家庭,每个家庭里有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大家在相处中践行着中国最深远的“家文化”),心疼这些女老师们。
我们这群男人,应该扛起颐和的天,让颐和的女人们轻松一点、快乐一点。那么,在将来,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尽心了,我们不负重任!”
女老师和孩子们冲上台去拥抱这群可爱的男人们!我们眼含喜悦的泪水,面露灿烂的笑容,跳跃的心更近了,靠在了一起,这也许就是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没感受到的幸福感。
这群“有血有肉”的男人们,虽有“肉眼凡胎”的躯壳,却有“超越世俗”的灵魂。他们的“有血有肉”是一种生命境界和情怀的提升。
这种提升,带给女人和孩子的,是男人的力量和父亲的力量。真正强大的男人之力,可以让女人拥有很难寻找到的“安全感”。真正强大的父亲之力,同样让女儿有强大的安全感;并可给予儿子榜样的力量,让他们知道男人的代名词是担当和责任,是格局和情怀,是挺直脊梁和顶天立地。这才是“真男人”。
我想,这不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吗?
董老师说:“一位哲学家用非常诗意的话语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其实,这不就是爱与幸福的口号:‘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吗?”
是的,这就是摇动、推动和唤醒,更是感动和带动。试想,当这群女孩长大后,她们会是多么平和与安心的女人,她们内心一定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一定充满着美好,能给人以温暖;而当这群男孩长大后,他们会想成为颐和男老师这样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充满爱和力量。
曾听郑老师在很多场合,开心地诉说颐和的男孩在成长营吸引了很多女孩目光的故事。他说,在成长营时,他听到几个女孩在讨论颐和男孩与其他男孩的不同,女孩说:“颐和的男孩真的不一样,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温温和和的,可是一旦有需要,冲在最前面的都是他们。”郑老师说完,就像位父亲般乐滋滋地,说的仿佛就是自己的孩子。
我就想,这群孩子是多么幸运的人啊!他们有一群智者在引领着成长,有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在带动着成长。他们能不变成顶天立地的男人吗?她们能不变成温暖有爱的女人吗?
而颐和的女老师们又是多有福报的人啊!她们因为他们而拥有了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追寻的东西——安全感!以前人生经历中缺失的东西,都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一一弥补。
结束语
现在是快餐时代,大家忙忙碌碌、汲汲营营,总想找寻最快捷的办法来解决家庭矛盾和孩子的问题。
殊不知,人与人的情感哪是懂点道理和知识就能解决的?它依赖的是一颗心,一颗强大温暖有力量的心。
而一个家没有文化和道德,一个家庭没有爱,是养育不出真正优秀的孩子的。一个家庭中,父母最该做的就是:修行自我,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爱生活,最后才是养育孩子。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爱与幸福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环境,浸泡着、被感动着、被打动着,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优秀的人。”
就像颐和学校时时上演的故事一样,像颐和的老师们一样,修行自己,让自己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去感动和打动别人,才能传递给孩子温暖和力量,孩子才能成为同样优秀的人。
请系统地看待问题吧!为中国式的家庭寻找真正的出路,也是为自己过有意义的人生寻找出路。
——————————————————————————————
爱与幸福全国微信群管理员微信号: ayxf100
课程咨询:
郑老师助理: 孟老师135 1105 7996
颐和学校:
爱与幸福爱未来: 贺老师138 0579 7503
心灵成长爱相伴: 盯盯老师189 9894 4498
爱与幸福大家庭微信公众号:ayxfdjt
郑委老师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p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