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我,生命就幸运的开始走向光明
——我的2017
文:颐和的孩子 李想(15岁)
郑委老师前言:颐和是一个培养”未来栋梁“的地方,颐和是培养”拥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大写的人“的地方,很多人都认为颐和是”问题孩子“学校,颐和建校初期,我们选择了11个看似”问题“很大的孩子作为学生,其深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真正有爱的教师团队“,因为唯有爱才能帮助陷入困境的孩子,当这11个孩子从困境走出来了,我们的教师团队的灵魂和学校的文化也就建立起来了,所以会有人误解颐和是”问题孩子“学校这很正常。李想是第一批11个孩子中的一员,这11个孩子现在都脱胎换骨般的成长,今天推荐李想的2017年总结,你一定会从心底敬佩这个孩子,你一定会对这个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你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一定会给社会带来光亮甚至光明。没有问题孩子,只是孩子遇到了问题,没有问题的孩子才是最有问题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走向美好的未来的。
————————————————————————
不知不觉,我又陪着颐和走完2017的春夏秋冬。叶子绿了,红了,落了;桂花开了,香了,也谢了。每朵落花,每片落叶都与我一同纪念我的15岁,每棵嫩芽,每只燕子也同我一起憧憬我的16岁。
2017给我留下的是一份包装丑陋的礼物,外面被各种纠葛与负面情绪填满,一点想要回忆的想法都没有。与此同时,我又发觉有人在指引我、教导我去拆开这份礼物,一点一点地,光芒忽明忽暗地从里头透出来。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这份礼物的特殊......2014年走入爱与幸福,2016年来到颐和上学,周围有很多人都说,我早已走出过去的阴影,变得越来越好之类的话。但我的心里很清楚,这只是鼓励的话,我还没有真正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休学留下的阴影只是被我隐藏起来,并没有真正地把自己晒在阳光下。(郑委老师:李想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的生命状态,这份对自己的真实的了解是一个人走向光明的阶梯,这个世界上那些无聊,享乐,迷茫甚至痛苦的人,本质上的痛苦都是因为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敢看见那个看似丑陋不堪的自己,其实丑陋不堪只是一个外在包装难看的礼物,当打开这个礼物的时候遇到的是那个本就光明和觉悟的自己。但是,打开这个包装需要外在的爱和内在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李想是幸运的,她泡在爱中,积累着勇气,一点一滴的拆开了这个礼物,遇到了本就美好的自己。)
10月份开学时,郑委老师让我去走独木桥。走上独木桥的那一刻,我才发觉自己内心隐藏着如此多的负面心态,原来我从未敞开过心扉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我一直活在紧张与焦虑中,在欲望中独自狂奔。敞开心扉,对他人赤诚相待对我来说太难了,从小到大在家里,我就学会包裹自己内心的感受,不会去表达对他人的爱意,活下去的意义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获得一点父母的关注。长时间对爱的隔离,造成了孤僻、封闭的性格,很难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一旦开始建立关系,我就会回到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不会去表达自己对他的在乎,用抱怨与要求去让对方满足自己贫瘠的内心,怕受到伤害也怕伤害别人。渐渐地,我就从心理上,失去了爱的自由。(郑委老师:一个15岁的小女孩就能如此深刻的看见自己生命,这份睿智和深刻是多少成人都很难企及的,这样的孩子不断的面对着真实的自己,不断的一次又一次突破过去的自己,她未来怎么能不光明,她未来怎么能不去爱周围的人,不去爱这个世界,成为未来的栋梁呢?人不能活得浑浑噩噩,急急忙忙每一天过得都一样甚至一天不如一天,人应该活得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勤奋从容,止于至善。)
想要真正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我必须去面对一个我的核心问题:与父母的关系。过去的几年,我与父母的关系陷入索取与不愿付出的纠缠当中,我一直都在怪罪他们让妹妹如此地痛苦,觉得他们做的努力都是应该的,甚至还会要求他们达到某种状态来满足我的需求。这种纠缠让我们双方都很痛苦,忍无可忍之时,我觉得我无法在煎熬中等待父母的改变了,我必须自己去向外界寻求帮助,自己先成长起来,再去感染我的家庭。我很高兴我这样做了,因为郑委老师给我留的一段话,使我豁然开朗:“你的爸爸妈妈为了你们两个做出了很大的改变,这两年我们都看在了眼里,你在颐和呆了那么久,慢慢应该感受到生命的不易了吧,我想你和妹妹应该到时候好好的爱你的妈妈爸爸了。他们曾经也是孩子,他们比你们受过的苦还多,如果你们姐妹一味的索取,在受害者模式中走不出来,我想你们家未来问题会更大。是到时候你们反哺父母的时候了。家不止是你的爸爸妈妈的,也是你们的。”(郑委老师:“用爱反哺父母“的人都可以称作为伟大的人,因为能够真正的做到”用爱反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拥有断情生爱的能力;第二,看见父母生命的底色,内心拥有真正的敬畏;第三,内观修行自己让自己拥有勇气来成为爱本身;第四,爱父母让父母的生命绽放。李想在爱与幸福和在颐和不断的学习和生活,这四点一点一滴的沉淀和积累了起来,现在她走在了迈向伟大的路上,希望她能够坚定的走完这条路,去成就伟大的自己,每个生命都有权利伟大,伟大不是做多么惊天动地的事,伟大的人其实就是有一颗光明而善良的心,想拥有这颗心的最捷径的途径就是”用爱反哺父母”,做到了,人就具备了断情生爱的能力,敬畏生命的能力,止于至善的能力,奉献感恩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怎么能不成功和幸福呢?颐和的教育是生命教育基础上的能力教育,能力教育基础上的学科教育。只有学科教育,没有能力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教育都将把学生带进人生的死胡同。)
看完这段话后,一股莫名的力量冲入我的心灵,我走出房间,默默注视着坐在客厅看电视的爸爸妈妈,眼泪不自主地流下来。有多久我没有好好看过我的爸爸妈妈了?有多久我没有问过爸爸妈妈,这些年他们受到的痛苦与挣扎了?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意识到,对于活在功利观念的成年人来说,孩子不上学是何等的打击?为什么我之前看到妈妈伤心流泪时,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为什么......?(郑委老师:一个生命在此刻觉醒,我已眼眶湿润。要知道,一个孩子能够觉醒需要耐心的陪伴,不是讲道理就能达到的,更不是一些所谓的成功学打鸡血的技巧可以达到的,当然也正是因为总是在经历这样的时刻,总是经历生命的觉醒,我才乐此不疲,艰难艰苦的从事着这份事业。)
我的心里是愧疚的,但也是幸福的......愧疚自己之前竟然会对最亲爱的父母造成这么大的折磨,幸福自己拥有着这世上最好的爸爸妈妈。
爱很简单,爱是当你看到一个生命背后的不易时,不带任何杂质的心疼与怜爱。福很简单,幸福是当你发觉自己爱上一个人后,敞开心扉去交流,去拥抱,去爱。我爱你并非是想让你爱我,也并非是想让你来满足我,而是感受我所能创造的最伟大最美丽的东西。(郑委老师:很多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让自己懂得爱和幸福的真谛,绝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没有真正的感受到爱和幸福,因为爱和幸福不是道理,更不是知识,也不是逻辑游戏后的恍然大悟,爱和幸福是一个人不断历事炼心后的生命的境界和情怀的提升,是践行和体悟得来的内心的喜悦和精神的富足,李想说出来的话是她小小的生命一点一滴感受到的内心的声音。那不是知识和道理,那是智慧和规律。)
当代社会想要找出几个懂真爱的人特别难,多少孩子怀着一颗赤诚之心面对这个世界,换来的结果只是一遍遍的打击,最终也同我一样,失去了爱的自由。我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好,我感觉我越来越有力量,特别想去温暖那些同我从前很相似的孩子,他们现在也陷入与父母的纠缠,他们也在渴望一个拥抱、一句温暖的话。这些年在爱与幸福里接受的爱,现在我想把它传出去.....(郑委老师:在颐和收获了太多的奉献所以感恩,因为感恩所以奉献,当一个人活在了感恩和奉献的循环中的时候,这个人就走向了光明。当然感恩要喜悦,奉献要快乐。千万不要”奉献有目的,没事瞎感恩,遇事情绪化,抱怨怪别人“,我们不需要感恩和奉献,我们需要拥有一颗感恩和奉献的心,拥有感恩和奉献的心的人才会真正的感恩和奉献。)
随着我的状态越来越好,我也自愿去承担很多事情,老师们也看到了我的进步,将我从B班调到了C班。刚上C班的时候,就特别特别想要学好,每一天都给自己附加很重的学业,根本不顾自己能不能承受,其他的事都抛在脑后。在这“努力”学习的一周后,我成功地病倒了。
当我发着烧,躺在床上,什么也干不了时。我静下心来思考学习的意义,才发觉原来我学习只是为了得到认同,我想要通过学习好来让老师们看见我,说到底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为了认可独自努力。在班级里,每天我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跟同学们没有过多的交流,成天就想着自己如何成长,想着自己的事,这不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打着奉献的名号,其实只是自私地想要成长自己。学习知识的本质是利益他人的,而不是利用来成就自己的。想清楚这一点,两天后我回到课堂,放松心情感受同学们对我的关心,我也一个个地报之于感谢。爱是会有回应的,当我也去关心其他生病的同学时,给他们打杯水,给他们一个拥抱时,我也能感受到感激的眼神中,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托了这场病的福,在孤岛上住了这么多年,终于造好小船,能够驶向远方了......(郑委老师:大赞!)
奉献不是大张旗鼓地做什么所谓的“好事”,其实就是一点一点放下“我执”,放下强烈的“自我意识”。低头看自己看久了,不妨抬抬头望望天空,看看身边人的笑容有多美丽。
内观,反哺,奉献......这些2017留给我的最美好的礼物,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感受到来自它的力量。现在的成长只是开的一个小小的头,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带着颐和、爱与幸福的祝福充满力量地向理想走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