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勤奋"与"努力"的理解
——唯有"勤奋"才能体会"缓慢优雅真教育"的真谛
文:爱与幸福大家庭 烟台
李芳民
郑委老师前言:几天前,我在博文中写到,要知道,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很难去真正体悟“努力和勤奋”的区别,前者活在欲望而使劲中,看似勤奋却没有活在当下,做事的过程中以结果为导向,要么不再关心自己的心要么就让自己内心世界充满着压力,焦虑甚至恐惧,可能成功但不一定幸福,身快心也快;后者活在喜悦而有力量中,外在看着在努力,实际上是勤奋,有方向但不执著结果,轻松快乐的前行,内心轻松而愉悦,身快心慢,幸福而成功。学习爱与幸福的关键就是不要努力的学习,要勤奋的行动,努力让人“很使劲”生活,勤奋让人“有力量”生活“。很多人可能看不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今天我推荐大家阅读烟台家人李芳民写的感悟《我对勤奋和努力的理解》,相信她的文章一定能够让你深刻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尤其是芳民是从如何把孩子教育的优秀这个切入点来谈这个事情,相信会让大家受益良多。
————————————————————
一直以来,我对郑委老师所说的“做事要勤奋,不要努力”不是很明白,总觉得很抽象,没有太大的感觉。可今天早上,我好像一下子把这句话与生活中女儿的做法联系了起来,算是明白了这两个词的含义。
因为我们的亲子关系很好,所以孩子从小就很愿意听父母的建议。从女儿上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我就建议她利用每天吃完早饭后的时间朗读传统文化类读物15分钟左右。开始时我征求她的意见,是愿意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无压力地读三遍材料,还是愿意一次性背下来?她选择了前者。我让她每天早上朗读,直到她觉得读的很熟了,熟到几乎能背下来,然后再继续读下一章节。(我没有硬性规定她多久读熟或必须背下来)所以,靠着我开始一段时间的提醒,后来孩子就形成了自觉读的习惯,每天坚持这样读,最后她基本上能把所读过的篇章都背下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迄今为止,她已经读过《弟子规》、《论语》、《朱子家训》、《孝经》和《史记》(已读了一多半,仍在进行中)。
孩子进入初中六年级后,英语的词汇量明显不足,若再不增加课外阅读量,后面学英语就会越来越吃力。鉴于此情况,我跟孩子谈了她面临的挑战,让她决定是出去补习还是我在家里给她上《新概念英语》,她选择了后者。所以我们定计划在每个周末学习两篇文章,时间30分钟左右。复习巩固主要在周一到周五早晨进行,她要跟读磁带朗读3遍。我们两个人已经坚持了快两年了,每个周末都雷打不动。
女儿的毅力和恒心主要是受她爸爸的影响。每天早饭后,老公都会进自己的房间抄读书笔记、背诗词或看书20分钟左右。是老公一直在用行动给孩子做榜样,把零散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的一举一动给孩子很好地诠释了勤奋的含义。每次女儿考试成绩出来,我们和孩子都会坦然面对,没有悲喜,因为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已经做到了极致,其结果如何已经是早就注定了的。老公曾经问孩子,“运动员参加比赛,成绩的取得是之前的准备过程决定的还是比赛一时所决定的?”我想孩子从爸爸的问话中就能理解是过程决定了结果,而对结果本身的执着是没有意义的!
孩子几年来的坚持让我在今天对勤奋和努力有了实质性的理解。当父母不功利地引导孩子做事时,孩子只要做了就会有收获,只是这个收获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结果必定是不会差的。可能是父母的这种不急功近利的示范引领,孩子的性格也很平和。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不会把结果看到很重,但很有毅力坚持把事情做到底。
是智慧的老公影响塑造了孩子,是孩子的超级毅力让我真正懂得了,勤奋是不问收获,只顾风雨兼程的过程坚守,而努力是关心结果的负重前行,人在前进的过程中,会因担心结果的好坏而被消耗掉一部分能量,所以努力做事就会有沉重感,无力感和焦虑相伴,根本不能全力投入所做的事。我要跟孩子一道,在工作生活中做到勤奋而不努力!
微信公众号名称:郑委老师(用公众号查找方法:手机微信添加朋友功能-查找微信公众账号-郑委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