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再谈孩子的他律、自律和无律
文:爱与幸福大家庭 立平
点评:郑委
郑委老师,下午好,一天愉快!今天的博文和您的点评让我有感而发,感恩!发到老师的学员群,收到家人们的共鸣,于是尝试突破,点击发送,发您了!
“自律的人不需要他律,他律的人没有自律”,今天郑委老师博文的篇首语爱与幸福的家人们都耳熟能详,其实还有一句话配套的话,更加“吓人”:从他律到自律一定要经过无律。这个无律阶段太太太考验家长的心了。(郑委老师:很多父母关注孩子当下被他律而没有自律,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如何拥有自律,但是很多家长却根本接受不了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必经的无律状态,让孩子拥有自律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放手后孩子从无律走向自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父母是极大的考验。)
我一直是一枚大大的草莓蛋糕妈妈,温柔地包办,所以曾经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很好,虽然数次听过郑委老师讲过草莓蛋糕妈妈的故事,我从来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郑委老师:孩子为什么没有自律,是因为他一直在父母控制和包办中成长,爱与幸福”买蛋糕“的案例深刻的揭露了父母对孩子思想包办带给孩子的伤害,这个伤害的结果就是孩子失去自律。)
基础班课程结束后,看到有家人讲先解决包办思想的问题,再解决包办生活的问题,(郑委老师:包办思想比包办生活可怕的多得多!)我居然不解,问:什么叫包办思想?能给我举个具体些的例子吗?云云问我有没有听过草莓蛋糕的故事?我说听过啊,但依然没有觉察到自己就是草莓蛋糕妈妈。直到付老师辅导时,我才被击中:原来我是如此的不信任孩子,我包办了她们这么多年,却从不自知!难怪孩子们有一段时间经常会在我温柔的表达之后看看我,送我两个字“威胁”!孩子们真是读心高手,但我依然浑然不知。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因为我一直包办,所以孩子一直在他律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孩子们也极其不舒服,她们只能用“威胁”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郑委老师:为什么父母会包办孩子让孩子在他律中生活?因为父母要么内心充满欲望让孩子成为完成父母愿望的工具,要么内心恐惧让孩子成为让父母安心的工具,这都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一个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他不仅不尊重父母不尊重别人,其实他连自己都不会尊重,没有自律的人其实就是不尊重自己的人。)可是我却读不懂威胁二字背后的含义。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时不时会对孩子们说“你看看你们班有哪个同学可以每天都玩20分钟电脑,而且时间可以自己选”?其实这表面上自由的背后是我内心无时不在的要求:我都对你们这么理解和宽松了,你们更应该好好抓紧时间学习。这每天看似自由20分钟电脑时间,最后让我和孩子们都备受煎熬:比如时间到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冲突;比如,孩子们选择先玩电脑,后做作业,我嘴上不说,内心会觉得孩子们怎么这么不懂事,纠结;比如,孩子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说这样玩一点儿都不舒服,还不如不玩?(郑委老师:如果每天只让你看你最喜欢的电视连续20分钟,你会是什么感受呢?)我更加郁闷:玩了还不高兴,你们到底想怎么样?后来才知道,我只是执著于自己的方法和感受,从来没有去感受过孩子们的感受,一直用看似自由的方法去包办孩子的思想,核心还是在控制孩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样的控制,当然会让彼此不舒服;而且,当我感觉控制不住的时候,当我看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的时候,就会焦虑无比,甚至情绪大爆发。孩子他律,其实就是我们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郑委老师:或为了消除内心的担心和恐惧),在严重地包办孩子的思想。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知道方向是要放手不撒手,可是自己那颗心啊,还不到位。(郑委老师:还是要再一次强调,放手不撒手,关键在不撒手,做到不撒手,放手自然就做到了。如果父母做不到不撒手却一下放手,那孩子立即就会进入无律阶段,如果父母不关注放手只关注不撒手的话,孩子会慢慢进入自律状态。关注放手的父母在意结果是典型的披着改自己的外衣努力的改着别人,关注不撒手的父母内观自己,改变自己,学习到了爱与幸福理论的精髓。)所以当我看到孩子们睡觉时间很迟或者看美剧一集接一集的时候,我的内心好不淡定啊好不淡定啊好不淡定啊!我告诉自己:从他律到自律必须经过无律。可是用心感受一下,无律只是从孩子的行为表象看;如果观观我们自己的心,这个阶段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放不下的阶段;这个阶段要经历多长时间,和孩子无关,只和我们自己的心有关。(郑委老师:这句说说得太好了!孩子是否拥有自律,多长时间拥有自律,真的和孩子无关,而和父母内心的状态有关!能够说出这句话,说明立平是真正明白了这个知识点。)
孩子是最渴望自由的,我包办了那么久,突然放手,这样的自由,不充分享用,都不符合人性啊!而当我给予孩子自由使用电脑的权力,但我的心还没有完全修到位,所以孩子是可以感受到在她们玩的过程中妈妈经常是开始淡定,然后越来越不淡定,后面强装淡定,然后有的时候装着装着就露馅了,尤其是在她们作业没有完成就玩的时候,在她们成绩有波动的时候,那个所谓放手的妈妈啊,其实一点儿都不放心。孩子是永远活在当下的,她们能够感知到妈妈的不淡定,所以她们很敏感地觉察到情绪化的妈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这自由权给收回去了,那么趁着现在,趁着当下,先充分享受着难得的自由吧。
虽然我还没有做到全然放手放心(郑委老师:什么是全然的放手啊?全然的放手就是父母内心对孩子充满了信任和心赏,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父母在看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能不能“悦纳”。如果父母自身没有拥有信任、心赏和悦纳的能力,那父母的放手就不是全然的,这样的父母把放手当成了达到让孩子拥有自律的手段和方法,想一想,这是不是再一次的控制和包办呢?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控制和包办披着“放手”的外衣,请切记,放手是父母应该拥有的能力而不是再次包办孩子拥有自律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当孩子们读懂我内心对她们没有要求的时候,她们就会觉得那一天玩不玩电脑其实是无所谓的;而当我内心越紧张,越希望她们少看些美剧的时候,她们反倒欲罢不能。心与心的链接,就是这么神奇:当我们的心不在状态的时候,孩子们的行为就会我怎么看也看不惯;当我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我就能够透过孩子的行为去感受到孩子本身。我才有机会听到孩子和我说有一天时间已经很晚了,她还是再看了一集才睡,因为上一集的结尾让她很不舒服,剧中的角色命运处于危机之中,她放心不下。孩子无律,其实是我们家长还处于不断调心的过程中,孩子的无律只是我们家长真实心态的外显而已。(郑委老师:说得太好了!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一语中的!这说明立平开始真正理解秘笈中“家长来学习,是来调心的,不是来调嘴的,更不是来学习方法的,教育孩子心在前,脑在后”这个关键的知识点。)
自律,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在这个阶段我感觉就是家长怎么看孩子怎么好的阶段,也就是我们对孩子充满信任和信念的时候。当我们的内心坚信我们的孩子当下就很好,而且一定会越来越好,对孩子信任、心赏和悦纳,只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建议或帮助,其余时间就在把握原则和底线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和成长,或者说和孩子一起体验和成长,生活将多么的简单、舒服和美好!孩子自律,其实是我们家长心态积极阳光,拥有了真爱的能力,把眼光从孩子身上收回来,只关注自己的修行。吼吼吼,想想都美!(郑委老师:好!)
从知道到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依然在路上!
(立平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