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Y的孩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他第一次参加特训营的时候,我对这个孩子的印象很深,但在“优秀”的背后,我又隐隐有些担心,孩子太要结果没有平常心了,想赢怕输的心态比较重,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孩子自认为不再是最优秀的孩子时,孩子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当时我和黄Y说起的时候,她并不在意。直到上个月,孩子遇到了困难,黄Y再次来学习,今天看到黄Y的文章,很欣慰。黄Y应该感谢自己的儿子,没有儿子的“问题”,自己也不会成长,孩子也不会更加优秀。
黄Y的文章带给大家最大启发:
千万不要“一白遮百丑”,学习好不代表孩子真优秀,孩子道德水平高并且孩子非智力因素强才能说明这个孩子真正的优秀。
放手孩子,自信成长
幸福家族 北京 黄Y
人们仿佛总是要等到问题真正来临时,才能直面困难和问题,才发自内心的有动力去变革,去改变。能够做到未雨绸缪的人,看来是智慧之人。
我是去年夏天参加了郑老师组织的智慧家长培训班,虽然心中十分赞同郑委老师的理念,但由于那时孩子还处于我的掌控之中,成绩优异,青春期也未来临,我的事业顺利,和爱人的感情也稳定,似乎一切是那么完美。因此,在那一次的学习中,我的心态是优越的,是轻松的,内心并未真正去直面自己的问题,反省自己,更不用说去行动改变自己。但是,儿子初二开始,风雨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来临了。儿子低迷的状态、不稳定的情绪搞得我不知所措,焦虑、担忧、愤怒、斥责、哭诉,各种负面和紧张的情绪在我家蔓延,甚至我的工作也无法专心。这时,感谢郑委老师和真正好团队,让我能够找到信任的、专业的、负责任的团队,郑老师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亲自给我回来电话,指点迷津,让我感受到暖暖的帮助,让我从焦虑慢慢历练如何走向平和,从急功近利思索如何走向缓慢优雅。
记得孩子摔手机那几天我心急如焚的向郑委老师电话求助,郑老师冷静听完我的诉说后,告诉我:首先,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学校对孩子要求高,你们家长给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高,孩子压力太大了,孩子自信心不足。你们要做的是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陪伴孩子把期望和要求降下来,共同度过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然后再说如何上进。但是,我当时着急的是找到特效药,渴望专家们给我具体的方法,马上见效,恨不能总问一些求方法的问题。通过2+42天的学习,我越来越懂得任何人给不了自己方法,因为你就是你,你家就是你家,大千世界,千差万别,方法无法统一和复制。专家们给的是理念和原则,给的是一套养成习惯的流程,如果自己认同这些理念和原则,就抱着坚信这些理念和原则的信念,坚持去理解,去思考,去领悟,去实践,最终把这些理念和原则融在自己的血液里,融在自己的气质中,变成自己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世界观,方法自然就来了。
通过这一段的思考和学习,在郑委老师和真正好老师们的用心指导下,我好像在迷雾中隐隐看到了晨曦,引导着我前行。虽然我还没有足够的功底,还没有足够的智慧,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时也会松懈,更会反反复复,但是,我想,我知道了方向。
对于孩子,我按照解决问题的流程认真思考了孩子现在出现的情况,越发感到郑委老师看问题的一针见血。表面上孩子出现的似乎是青春期的躁动,遇到困难和问题经常找理由找借口,不愿去尝试解决,长时间玩手机游戏,晚上不按时睡觉,对于学习作业烦躁,成绩下滑,情绪波动大,心态压抑,抗挫折弱等等,实质上,孩子核心的问题是自信心不足,消极心态。这一切本质都是家长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出来偏差。
孩子从小是姥姥带大的。姥姥是一位从事幼教的教育工作者,做事认真、追求完美,她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不仅对孩子的做人方面严格要求,而且想方设法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孩子发展语言、知识、认字等各方面的能力。姥姥做事非常完美,每个字都要一笔一划,每件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客观上说姥姥的方式方法还是科学的,是引导性的,是开发性的。比如,孩子3岁时,就从认井盖开始学认字;上幼儿园后他不适应,姥姥就和园长商量利用他认字的优势,每天给小朋友念一条姥姥写好的小知识,小故事之类的东西;为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参加社区的演讲比赛,等等,应该说,为了孩子,姥姥费尽心思引导孩子。应该说,孩子在中学之前各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当孩子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时,孩子的表现出现两种情况,当孩子遇到困难和不如别人时,找理由找借口逃避,比如,他唱歌跑调,好朋友评价他把全班都带跑了,他就一直记在心里,很不痛快,而且,以后挂在嘴上的话就是我唱歌太烂了,我干脆就不唱了。再比如,和好朋友一起去滑雪,别人不一定是滑的好,但是敢摔敢练,不在乎出丑,但是他摔了几跤后就在雪地里站了一个小时,直到另外两个男孩尽兴而归,他的情绪沮丧极了。前几天孩子说起有同学出国上学的事,就评论自己英语词汇量太少,一点也不优秀,不能出国上学;另一些时候表现出的是和自己较劲,比如他坚持锻炼跑步了两年之久,但速度没有很大提高,在班里是中等甚至偏上,他就心里不痛快,那几天就恨不能把自己跑残了。我记得孩子小时候就容易和自己较劲,比如,背课文,如果遇到哪一段总不熟,一般情况下就强化这一段就可以了,可是他一背到那个地方卡住了,就非要从头再来,经常把自己搞得情绪槽糕眼泪汪汪。孩子现在的班主任就很不解的问我:“孩子在班里是很优秀的,老师同学都很认可他,他自己为什么这么不自信呢?”我想,原因之一是,家人、老师学校都对孩子期望高要求高,孩子对自己也要求高,总和别人比,要求完美和苛刻,可当自己难以达到时,或者需付出的努力过多时,心里的落差很痛苦,就苛责自己,不认可自己,越来越不自信了。
我们是从孩子8岁才完全接手的。姥姥带孩子,比一般的老人要科学、有底线的多。但是事情都不是完美的,老人带孩子在生活上照顾的很细,生怕出危险。比如,孩子在前面跑,姥姥就在后面一步不拉的跟着,孩子在健身器上玩,姥姥就手不离孩子,稍微危险的运动孩子基本上被禁止,孩子一出汗,姥姥就拿着毛巾擦干,怕感冒,孩子出门,姥姥就拿着水瓶,一会儿喂一口,吃的食物也很精细,孩子在幼儿园的评语是咀嚼吞咽能力不够。当时老公对这些生活方面的照顾非常有意见,但是由于是老人带,他也不好说,久而久之就不说了,也不管了。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没有很好弥补。我想,也许孩子先天运动协调能力就不佳,后天我们又没有在最佳年龄弥补,所以导致孩子在运动上、身体素质上呈弱项。随着孩子长大,这一方面的弱势越发明显,孩子不喜欢户外运动,尤其不喜欢和小朋友玩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做得非常不好的地方是,给孩子贴标签,我怕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难受,我就告诉他,妈妈运动和协调能力也不好,遗传给他了,他也就认为自己运动方面不好天经地义。现在,孩子非常抗拒篮球这样的运动,如果我们强迫他和别人一起打球的时候,他就站在一边,即使拿到球也马上扔出去,他说我恨篮球。原因之二是,孩子小时候生活被包办了,家长不放手,吃饭能力、运动能力、动手能力被限制了。青春期来到后,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尤其是男孩子的强壮和对抗方面,心里很不舒服。
由于孩子小的时候表现突出,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逐渐发现孩子不是什么方面都优秀,我的面子受到了挑战。当孩子与别的孩子在一起时,吃饭慢,我就给脸色看;当我逼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打篮球时,孩子畏惧,我就不爽;当孩子表现出懦弱被别人欺负时,我埋怨孩子应该坚强;当别的孩子疯跑疯玩时,我就告诉孩子你应该像他们一样有男孩气。在孩子小学阶段我真的做的不好,总是把孩子和别人比,记得孩子还是小学时,有一次孩子和我说:“每次考完试你总问×××考了多少分,你虽然没有说,我知道就是拿我和别人比”其实孩子什么都懂。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不去帮助孩子而是对孩子总高要求,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久而久之,孩子把所有不爽都压在心里,他说他从不喜欢和任何人说,他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把不高兴的事情埋在心里,自己消化。原因之三,没有真正做到对孩子平等和尊重,把孩子和别人比,对孩子不信任。
在孩子小学高年级时,我内心深处就已经开始隐隐有担心,担心儿子心里承受力不强,担心儿子心理脆弱,担心儿子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墨菲定理啊,担心什么来什么。我总担心这些,我就总下意识的去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迹象,有一些迹象我就更加证明了我的担心,然后就更关注,恶性循环。我关注后,我的言行举止都会表现出来,会潜移默化给孩子,甚至给孩子贴上标签。原因之四:我的信念不够,不相信孩子会勇敢的面对挫折,不相信孩子能够成为自信、上进、阳光的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想孩子一定很痛苦,老师家长对自己要求高,自己也要求高,但进入中学后发现优秀的人太多了,自己需要比小时候付出更多更大艰辛,也未必能够比别人优秀,也许孩子是在手机游戏中寻求放松,也许孩子是在摔手机中发泄心中的压力,也许孩子是在遇到挫折时无人能够诉说逐渐回避。我多想拥有足够的智慧去帮助孩子保持自信心,建立积极心态,去拥有面对人生长河中无时不有的挫折和苦难的能力啊。
想清楚了问题的原因,我想这么办:
1、我要有信念,我的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把眼光转向欣赏孩子。每天都坚持找孩子的优点,真的欣赏。多用鼓励模式给孩子鼓励。
2、不再拿孩子和别人比。只是三比,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上次比。
3、放手,抓大放小。尤其在生活上逐渐放手,和家里阿姨商量好,逐渐减少给孩子端吃端喝,给孩子收拾房间,尤其吃饭时不给孩子夹菜,不有事没事就蹭到孩子身边看看。但是在放手的同时注意宽严有度,对于原则的事要严管,说话算话,让爸爸去管。
4、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现阶段主要是少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5、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气氛。首先自己心情要好,要轻松。让孩子在家里能够放松下来,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是无条件的爱他。
6、谈心共情。和爸爸商量,是否合适的机会请爸爸和孩子谈谈,让爸爸不经意的将自己学生时代不如同学的窝心事和当年沮丧心情讲给儿子听,先共情,这种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自己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努力也不如别人时,那种沮丧挫折情绪确实很难受,这种情绪也确实让人讨厌和不喜欢,但是这种情绪是人都会有,只是一般人都不会对别人说。我们可以学会和这些让人讨厌的情绪共存,和朋友倾诉、体育活动、分散注意力、写下来、听音乐、看电影都可以让这种情绪快些过去。
7、等待和宽容。不纠结不盯着孩子,理解孩子的痛苦,宽容孩子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养成积极心态的习惯。只要家里给的爱足够,孩子就不会有问题。
8、爱自己和做好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孩子的事情,先想想自己是否能做到,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其次,做自己的事情,工作、跳舞、SPA,要爱别人,先悦纳自己。
其实,自从我家参加学习班以后,家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里气氛轻松愉快起来,孩子状态已经好转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当他情绪起伏时,消极沮丧时,我们不再马上生气的阻止孩子发泄;我和爱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经常一起散步谈心;我们更加关心双方的老人,关系同事朋友……虽然生活中依然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情绪也会起起伏伏,但是,我想已经知道路在那里了。剩下的,就是只管修行,不问前程的事了。
我已经我这篇文章发给了老公,很感激他很快回来邮件,给了我信心。
“写的挺好。不用太放在心上,长大了、成熟了就会好的。青春期较劲是正常的事情,也是好事情,有助于他的快速提高。放松,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OK了。“
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