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茧化蝶(二)》

(2012-04-27 22:39:11)
标签:

郑委老师

真正好

孩子出问题

孩子不写作业

家庭教育

分类: 家庭改变案例类

    刚在42天跟踪的QQ群里和几位家长交流,这样的交流方法非常好,让我对每一位家庭都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同时我和专家组的指导师们又做了详细的沟通,我认为对42天在训学员开设专门QQ群的方式非常好,这样的方式从下一期训练班要加强使用。明天又要赶早班飞机去南宁,明天早上发不了博客了,我就现在发吧。

 

    我刚刚收到的幸福家族成员青岛刘QZ的文章,这篇文章有点与前两天的博文《破茧化蝶》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4or.html有异曲同工之妙,很真实,很完整,是非常好的个案,同时也不需要我写多少文字。我把它取名为《破茧化蝶(二)》

 

破茧化蝶——我和我家的改变

幸福家族成员 127期 青岛刘QZ

  2012.4.26

 

    42天转眼就过去了。当改变周作业做到最后两页的时候,心中的那份不舍、那种依恋更加强烈了……没有了老师的定期沟通指导,没有了伴侣的监督,没有了“真正好”的作业及意见反馈,我能行吗?我这样问自己。(郑委老师:忘记信念口号了吗?请给我念10遍!)

 

     不管你有多么的留恋与依赖,最终都要放下“拐杖”,自己独自去面对。因为能够拯救自己及家庭的人最终还是你自己

 

    通过3月2-4日的两天培训学习,郑委老师把正确的教育观念传递给我们,听后我们兴奋,我们激动,我们跃跃欲试。回到家开始了为期42天的跟踪。这是一个长跑过程,考验我们的耐力、我们的韧劲、我们的忠诚42天里,真正好的指导老师带领我们消化、理解、吸收、内化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并教会我们如何即知即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与爱人、孩子相处的实践中。两天的培训是学,学的是理论、是原则,是基本的方法,42天的跟踪则是习,是知识的使用,是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使用才是力量。如果说两天的培训是“师父将你扶上马”,那么42天的跟踪则是“师父牵着马送你走一程”,42天结束后是自己开始独立行走,陈老师说,这才是自己真正改变的开始

 

     这42天我和爱人在指导老师陈老师及“真正好”所有老师的陪伴下一路走来。老师们陪着我们从最初的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从最初的稚嫩走向淡定、走向智慧、走向成熟,慢慢地开始从自然型家长逐渐向智慧型家长转变

 

     学习前,我的生活一团糟。我焦虑、急躁,情绪化、爱发脾气,对自己不满意,也挑剔家人。我觉得爱人不体贴,总和我步调不一致;不和我沟通,特别是我们有矛盾时不会说好话哄人、不会主动认错;不够果断,不爱运动,没有把男子汉气概传递给儿子;我觉得儿子胆子小、尤其见到外人不爱打招呼,敏感、爱发脾气,有时极具攻击性,在外面很让我丢面子……就这样,我和老公愈来愈疏远,有事说话,没事各干各的。因为这样才能不发生矛盾,才能少些争吵。我俩的矛盾隐藏着、掩盖着,不时会爆发,也曾试着解决,但是每次都是不欢而散、无果而终。儿子也经常闹情绪,脾气越来愈大,经常对我们动手动脚。我郁闷,我偷偷地哭过,不知道生活怎么成这样子了。我的家充斥着压抑、沉闷、埋怨、喊叫、争吵……现在真的难以想象那时的状态,真是不堪回首啊。

 

     我很庆幸,我能够偶然在网上进入郑委老师的博客,我们一家能够成为“真正好”的这个幸福家族的一员。真的,我实在太幸运了,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没有学习,我没有遇到真正好,我的家还在继续糟糕下去,我的儿子也会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被我的错误教育给继续糟蹋下去。真的不敢想象,那样继续下去,我、我的儿子、我的家最终会是什么样,想想真的很可怕。好在我们全家学习了2天,在指导老师陈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引领下跟踪训练了42天。也正是这2+42天,我和我的儿子、我的家悄然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从跟踪的30天以后开始慢慢地出现了(郑委老师:用心并不敷衍的作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42天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一周容易,最难的是第二周和第三周,真正的效果出现可能是第四周。但有些学员在前三周就开始敷衍了。刘QZ是大家的榜样。)

 

    首先,我的观念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北京培训两天里,我对郑委老师讲解的“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很快能够理解并认同,但是那是表层肤浅的,经过回来后的“习”,我对这一理论应该说有了更深的领悟和体会。

 

    原来我把所有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儿子身上,对爱人的关注几乎为零。通过完成42跟踪作业,我们夫妻关系开始慢慢地回暖。从开始刻意生硬地说问候语、绞尽脑汁地找优点,到现在不说问候语已经不自在、不习惯,感觉家里就像缺少了什么,对,就是少了那种暖暖的感觉。虽然跟踪结束了,我们家的问候会继续下去。现在我已经能够轻松地、迅速地找出儿子和爱人的优点,而且不再是两三个,有时多至七八个。我很欣喜,我在缓慢地改变着挑剔、只看缺点的思维习惯,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会越来越积极,我会越来越幸福。我和爱人的思想交流与心灵沟通也越来越多了,我们有时谈“习”的感受,有时论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交流工作中的困惑……如果三、五天不交流沟通就觉得似乎生疏了。我会主动和爱人找话聊。我尤其注意倾听爱人讲工作上的事,做他忠实的听众,爱人在滔滔的讲述中渐渐释放、排解了工作中压力。此外,我认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也能够修缮夫妻关系。我是大学老师,不坐班,下课后都在家办公。但是爱人习惯去单位工作。以前爱人中午下班回来,我才从电脑前起身。然后和爱人做饭,收拾屋子。现在的我会统筹好时间,安排好工作和家务,让爱人进门后能吃上现成饭,看到一个整洁家,感受到家的温暖。虽然我也偶有反复,还会滋生对爱人的要求;虽然在轻松状态下,紧绷着的改变的神经松懈下来,原来的我还会蹦出来现身,但那是短暂的,我能够很快意识到错误而及时做出调整。这是我最大的进步,不像原来错了也不知道,还理直气壮地一直错下去

 

    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学习回来,我对这句话将信将疑。我知道自己很多毛病,但是能够说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家长问题吗?和孩子的一次次的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周末,一家三口去公园放风筝。风筝线和别人的缠在一起了。我急忙跑过去,看着爱人笨拙地拿着庞大的风筝绕来绕去,企图解开。我下意识地大声喊:“快缠线,拿线板绕线,那么大怎么能绕开啊。”而且连续喊了两三遍。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也对爸爸大喊大叫,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竟对爸爸挥起了小拳头。好多人看我们三口精彩的“表演”,弄得好没面子。事后我意识到,自己高兴轻松得忘乎所以了,那个原来的我又溜达出来了。因此,改变中的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时刻绷紧自己那根改变的神经,任何时候都绝对不能放松警惕。儿子对爸爸挥舞拳头,伤害爸爸是不对。但是追根溯源,罪魁祸首是我,是我先对孩子爸爸急躁、大喊大叫,儿子的情绪是受我的影响,因此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我的问题。

 

     其次,我能够智慧地解决孩子的问题了。以前我非常害怕儿子闹情绪,害怕儿子出现问题。想什么来什么,怕什么有什么。现在我能够正视儿子问题。问题是宝贝,只要帮助孩子改正了就是真正的宝贝,孩子就又进一步。孩子就是在不断出现问题、不断改正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体验就没有经验。早出问题比晚出问题要好。我不再那么担心孩子出问题,孩子出了问题我的焦虑少了许多。我儿子还小,现在出问题,都是一些小问题。如果我和爱人继续高压的话,孩子出于害怕,委屈自己而听话,表面看问题很少。这些问题与情绪会不断积压,等到了青春期,都会爆发出来,那时就是大问题了。尤其在跟踪的最后10多天,我们夫妻俩 “问题是宝贝,早出问题比晚出问题好”这一观念越来越牢固,相信儿子会越来越好的信念也愈来愈坚定。心静了许多,也就有了些许智慧方法。总结起来,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我和爱人主动找自己的宝贝,主动认罚,儿子也跟着积极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现在家里慢慢形成了一种“大家有宝贝——认错——改正——进步”的好氛围。爱人说看来咱俩得故意犯错了。我说根本不用故意,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犯错,只是我们自己不在意,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盯着儿子的错误。

 

    放学回来,我对儿子说,“我又有宝贝了,我得做俯卧撑了”。“为什么”?儿子很惊讶。“因为我说话不算数。本来和修车的叔叔约好今天去修车,叔叔已经把零件特意给我买来了。可是我没有去,我违约了认罚,改正了就是真正的宝贝。”然后我做了20个俯卧撑。结果儿子也俯下身,我故作惊讶地问“儿子,你为什么要做呢?”儿子极其认真地说“今天我伤害妈妈了(白天儿子打了我一下)。”结果儿子做了40个。我劝说他,还小,不用做那么多,太累了。可是儿子坚持做完。我非常感动,孩子真的做得比大人好。孩子勇于担当,而大人有时候依赖自己大人的权威还耍赖,给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感动之余,我突生妙招,和爱人商量,邀请儿子做我们的监督员。因为我和爱人经常带急躁情绪,说话大声喊。儿子改正打人(当然这是模仿我们,我和他爸爸以前打他),我们夫妻俩就改正大声喊这个毛病。只要儿子指出了,我们俩毫不申辩地无条件认罚。效果很好,儿子很是公正,因为有时我们大人情绪急躁起来,自己都意识不到。现在我们家进步很大,我儿子打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我们夫妻俩也绷着神经,有话好好说,家庭氛围也因此好了许多(郑委老师:这一段应该是经典案例!)

 

    郑委老师教导我们,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在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鼓励和评价的魅力。我和爱人通过写出来,讨论,想出一套“积极冠名”说正话、正向引导的方法。针对晚上儿子放学回来后洗漱、睡觉拖沓、不守时,我们用“迅速明星”、“节电小将”来鼓励引导,其实我们家庭50%的矛盾都出在这儿。针对儿子咬手的坏习惯,我们用“卫生小将”来帮助他改正。改正的第一天,儿子在公园里一边玩喊 “卫生小将”,一天下来喊了达上百次。儿子只要把手放到嘴边或刚要放到嘴边,自己就大声喊“卫生小将”,就控制住了。我惊讶儿子的毅力和坚持,看到了儿子的努力,可是这些在以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太惭愧啊。孩子坚持喊了五天的口号,现在已经很少有咬手的动作了。我想起了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妈妈我其实非常想改正,只是我改不了”。孩子小,我们大人要读懂孩子的心,要用智慧来帮助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批评。孩子也是读心的,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帮助孩子,爱孩子。(郑委老师:孩子咬手指头问题的经典解决案例,不良行为耐心图的使用前提不就是信念嘛!)

 

    和以前相比,我的儿子愿意和小朋友交往了,有时能够主动打招呼,愿意做运动了(踢球、骑车、轮滑,这里要感谢老公的模范带动),儿子也比以前开朗了,最主要的是脾气小了,很少动手了。有事情我们三口商量、讨论,会按照ABC原则来做。家里大声喊叫少了,争吵少了,和和气气多了。我们已经感受到幸福在向我们家慢慢走来……虽然每天或者间隔一两天儿子也会有一些小问题,比如睡不好就闹情绪不想去幼儿园,向小朋友要玩具等,但是我们不怕了,我们不慌了,因为头脑中有正确的观念、坚定的信念,心中有了智慧,而且只要我们坚持,智慧还会不断地滋生,会越来越多。

 

    诚然,我的改变及我家的改变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家会坚定信念,一直紧紧拉住“真正好”的手,坚持走下去。我深信我们家会越来越幸福!

 

    相关阅读《破茧化蝶》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4o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