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2011-10-14 09:00:23)
标签:

郑委

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

亲子关系

问题孩子

夫妻关系

孩子学习

教育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下面是一个27岁女孩曹YH写的读后感, 她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小小的年龄就会有这么多深度的思考,我认为非常难能可贵,我有几件事情非常想做,也在努力去做,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能够为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们进行夫妻关系的培训,为即将成为父母的准父母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前天我见到了曹YH,她希望加入我们的团队,看了她的读后感后,我也希望她加入我们的团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从事我们这个行业,加入我们这个团队,首先是要把幸福带给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然后帮助更多人学会爱,追求幸福。我相信这样的人生是积极的,阳光的,圆满的。

 

《郑委老师博客浅读后感》

曹YH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读郑委老师博客文章的过程中,我除了对各种家庭故事有强烈的共鸣,对郑委老师的各种理念有很深的认同外,自己还产生了很多别的感想。今天写一写我读郑委老师博客文章的读后感,就不过多地重复他的学说和观点了,因为这些东西我觉得已经比较完善和自成体系,如果还要在此基础上再谈,就是狗尾续貂了。我主要想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比较有感触的东西,以期通过一些“外围”的感悟来印证我对“内在”的感动吧。

 

    ●我的阅读感性体验

 

   “不知不觉间,天已经亮了,看着熟睡中的妻子和孩子,我偷偷地取消了早上去看升国旗的计划,我默默地看着她们,回想着以往的一切,眼泪在我强忍之下,夺眶而出……”

 

   “婷婷开心地说:‘今天早上我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老师当堂表扬了我,全班同学为我鼓掌,震耳欲聋,我太高兴了,太兴奋了妈妈。’女儿在电话里大喊:‘我是最优秀的,我会越来越优秀!’”

 

    “听了女儿的活,我如释重负,这一次我终于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女儿大喊大叫,硬是把女儿从床上拉起来。我用我的克制和忍耐,赢得了我对女儿的信任,避免了家里的一场战争。”

……

 

    这一段又一段来自家长们写给郑委老师的信,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郑委老师的博客里,有很多这样的文字。来自各行各业、全国各地的家长们,各自用他们的手和心,写下他们学习之后自己与家庭的点滴变化。尽管文字的水平各异,风格不尽相同,有些甚至不经修饰,但这始终不影响人感受到它背后故事的真实与生动。

 

    印象中自己不曾被一种朴拙无华的、与己无关的文字感动过,当泪水湿透了一张又一张纸巾,我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忽然意识到,看似不曾经历,实则似曾经历——对于故事里的种种,我有着太多的共鸣。我有一对也那样固执犯错而浑然不知的父母;我曾和那些年幼的孩子一样,受过很多的伤却无处诉说;我也曾像那些孩子一样,期待父母的转变和家庭幸福的到来。

 

    然而更深的感动,并非来自于这些共鸣,而是透过这些文字,所了解到的郑委老师为家庭教育所做的研究、为众多家庭所倾注的心力,以及把这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真情。那些故事虽然都描写了很多坎坷和波折,但最终指向的都是“我们开始走向了幸福”,它们真正触动人的地方,不是他们获得了一个幸福的结果,而是他们发生了改变。这改变是有着凤凰涅槃一样的绚烂。

 

    ●我在阅读中的代入角色

 

    现年27岁的我,正处在成家立业的节点,我感觉到自己当下的内在好像正在做着一种联结:一头联结着我的过去(一名孩童),一头联结着我的未来(一名母亲)。因此我在读郑委老师的博客时,也在不停地切换自己的身份,一会以孩子的身份去读,一会以父母的身份去读。当我以孩子的身份去读时,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对郑委老师所说的东西有很深的认同,我觉得他真懂得孩子的心思,就像是中国孩子心声的代言人,由此我仿佛更加懂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更适合于孩子的;而当我以父母的身份去读时,就有更多的感想。

 

    在我的想象中,很多去学习的家长,或者与郑委老师同龄,甚或还有年龄比郑委老师大的;而且还有一些人,用郑委老师对“成功”的定义来说,也许他们比郑委老师更“成功”。但这些年龄辈份或外在光环的问题,全然没有影响他们把郑委老师真正当作一名“老师”来看待,都那么认真地求学,学习做好夫妻、好父母。就像郑委老师说,成人教育是最难的教育;更何况,这在中国来说,哪怕不是史无前例,也是未开风气。因此,比他的研究心得更让我感兴趣的事情是,郑委老师是如何影响他们,如何让他们迈上改变之路的。郑委老师的学说很有用,这是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但是如何使“有用的学说”“发挥作用”,则又是另一门学问了。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又从父母的身份,转变向了团队一员的身份,来思考这些问题

 

    当然,在今天,通过网络、电视和图书等渠道,郑委老师的家庭教育学说,能更容易地传播出去,为人所知,但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如何从无到有地积淀起来的?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郑委老师的一篇博文里,介绍过自己开设第一个训练营时的情形:几经艰难,才招收到6个孩子。虽然在第二个训练营开班时,就变成了“爆满”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形,但从“6个孩子”到“爆满”,这中间的跨度,我想一定包含了许多艰辛与不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很想了解这些艰辛与不易。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前面所说,家庭教育在中国还未开风气,绝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自不涉及这项内容,而家庭本身,更是缺乏这样的概念。将家庭教育传播和普及出去,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开拓这片疆土,要面临的也许会比从“6个孩子”到“爆满”所面临的多很多,因此我想,如果能好好地总结那段历程,也许我们就能鉴往知今,把握未来。

 

   ●阅读背后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郑委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大意是说这做家长教育,不追求很快的发展速度,但求每一个训练营都办得扎扎实实,对每一位来学习的家长都尽到指导与训练的责任,对每一个“问题孩子”都尽力帮其改善和获得进步,对一个家庭都努力使之找到幸福的真谛。

 

     我知道郑委老师很推崇国学经典,而当我读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郑委老师确确实实是自己就长期浸淫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若非如此,就一定不会有这样一种做事业的心态。郑委老师曾说,感觉当今社会“做好事好像比做坏事还难”;而从做事业的角度来说,相当一部分人,也是一心追求“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而“做好做扎实”这项核心任务,反而成了配角,只是为“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而服务。我认为,把“做好做扎实”摆在了第一位,“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才会水到渠成,否则就是欲速则不达。

 

    我曾注意过郑委老师的博客访问量和微博粉丝数,因为我觉得这些数字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他的博客访问量是80多万次,微博粉丝数是约18000,这两个数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面所说的郑委老师的心态。郑委老师曾在全国各地做了那么多演讲,在央视等多家电视台做过那么多节目,曾开过那么多培训班、出过书……如果他想哗众取宠的话,我想他早可以让这两个数字的后面,再加一个甚至是两个零,但他没有。我觉得他从头到尾都是一心一意、扎扎实实地做这项事业。

 

     我觉得当今社会比较浮躁,人们宁愿去关注一个跟自己毫不相干的凤姐,骂几句无谓的话,也不愿意去思考一些对改变社会或即使只是改变自己有意义的问题。80多万,18000,说明在这浮躁圈子的外头,有一部分理性的人正在觉醒;虽然有点“小众”,但能感觉到积蓄的力量强大。我预感到,再过几年,一定会出现厚积薄发的效果,关注这项事业的人一定会呈几何数增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