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真的不容易》

(2011-02-12 07:45:10)
标签:

郑委

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

学习

教育

分类: 家长如何学习类

《家长真的不容易》

 

     昨天的博文引起很多人的争议,其实,在这个社会的转型期,社会上有太多让人看不惯,看不懂的事情,很多人学会了抱怨,抱怨有用吗?既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的现实,我们就应该停止抱怨——“戒定慧”,找出自己不对的地方,让自己心静下来,静下心来思考,“定能生慧”运用智慧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到能让自己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的和谐。

    教育中,最不容易的是孩子,其次是教师,然后是家长,之后是校长,还有局长和部长,大家看看,做教育的哪个都不容易,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到了不得不改又很难改的境地。只有孩子不能等,其它人都有时间可以等,这个时候,只有家长们站出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这对于在教育上并不专业的家长来说,的确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容易也得努力,这就是现状。

    我总是在批判家长,原因就在于此,批判社会、教育体制、学校、老师都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我们改不了,所以扔掉抱怨,从家长着手帮助孩子,这就是我的工作,当然,对于家长的批判并不代表是家长的错,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长——不再抱怨,理解孩子,充满信念,掌握原则,掌握方法,关爱自己,帮助孩子。

    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位经济并不富裕,婚姻离异的一位单亲妈妈的学习感受,从中我们看到的是母爱的伟大,像这样的家长非常多,他们很不容易,但除了充满信心的面对困难,努力进步外,没有什么救世主,家长们,想让孩子成才与优秀,靠的是我们自己。

    同时,让我们在一起学习的家长们,伸出双手,为她鼓励——“只要你不放弃,我们会始终拉着你的手”

 

 

    来北京学习我是最后一个报名的,从下决心到成行不到24小时。我告诉自己我就以倒数第一名的心态加入这个班集体,从最后一名做起完善我自己。事实证明我真的是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赶上大家的步伐的。我非常感谢廖老师的大力帮助,是她帮我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更感谢郑老师的团队为我加了这个名额并为之所增加的工作量及付出。我知道多一个家庭并不意味着只是多了一份工作那么简单,整个团队的付出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更是让我深有体会。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个正确的决定,这次学习真的是使我受益一生。

 

    一直很期盼去真正的军营里看看,为了不错过这次三军仪仗队参观我特意把回程车票定晚了一天好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它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更给我的北京学习划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使我在离开学校后能继续去反思我的学习和自己的不足。说实话当我走进这座军营时真的是带着一种崇敬和景仰之情的,只是感叹时间太短不能让自己细细感受。亲眼看到整齐的军舍、真实的身姿、雕塑一般的岗哨士兵、真实的图片文字······这些曾是自己的梦所以它带给我的震撼非常之大。
 
    当纪实片以真实的影像生动地再现军人们的刻苦训练场景时我更是感受到信念带给人们的是什么,强大的心理力量足以让一个血肉之躯变为钢铁铸造的雕塑,真正感受到“个人的形象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这句话的贴切和凝重,为了国家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郑老师说孩子们在观看三军仪仗队纪实片的表现以及此后的语言表达让其久已平静的情绪起了波动,我能理解但一开始我是没太大感触的,因为我自认是我天天疲惫不堪的表现给他做了消极的榜样,  所以他说:“看得很累”这一表达在我的意料之中。回校后随着郑老师的细致讲解和自己慢慢的回味我才越来越意识到孩子这一表达传递给我的信息是多么重要,这一课带给我的是怎样一个沉甸甸的包袱,这让我有些透不过气来。
 
    曾几何时幼小的儿子以能身穿一件迷彩服而欢欣雀跃,衣服再脏再破也要穿着,军训大盖帽和手枪是他的至爱;曾几何时幼小的儿子能以长大当解放军为自己的目标;曾几何时幼小的儿子那么崇拜着解放军看到我军训时的照片悄悄问我在心里悄悄期盼多久他才可以参加军训呢?而现在他真正跨入这所军营真正接触到这些真实的解放军仪仗队叔叔们时他想的却是他们训练的可真累啊,我看影片看的好累,而如果是同样时间的奥特曼战怪兽等动画片他是不会如此心不在焉的。曾经让他崇拜无比的军人生活也变得平淡无趣,在回家后我问他:“儿子,如果让你去当仪仗队解放军你去吗?”孩子懒懒地问我:“现在吗?当他们有什么好的?”他的反问比他在看纪录片后的表达更让我震惊也使我无语。我才慢慢意识到郑委老师担忧的理由,在我儿子的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变化。我可以理解他不会像我那么被感动,毕竟他是个孩子他没有我的生长经历,可我无法再忽视他内心的变化。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再回想这些时,我又怎能怪我的孩子呢?是我错误的教育使他走到了今天,原以为把他接到身边会更好的教育他给他个好的成长环境可实际上我都做了些什么?觉得他坐不住耐不下心听讲,于是千辛万苦去找美术老师,带孩子去求教,希望通过学画画让他静下心来;觉得他情绪化严重容易发脾气过得不快乐就带他报音乐班学小提琴,还觉得自己很有理:学小提琴是最难的了,把最难的攻克了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啊?!而事实是孩子三分钟热度,开始的新鲜让他很快就学到了点滴知识这使我沾沾自喜,很快遇到枯燥的练习时他就开始退却,我开始软硬兼施,于是练琴成了又一个痛苦的体验。
 
    在北京学习期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这也曾是我最想问郑老师的一个问题,后来在学习期间我从同学身上得到了答案。上海饶维谊同学给了我很好的现身说法:他是十九岁才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而他现在是钢琴老师。他一再强调的是虽然他学的晚但他接触音乐并不晚 ,家里浓郁的音乐氛围使他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倾听各种高品质的曲子,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并积蓄了音乐底蕴,而这些才是使他学习成功成为钢琴老师之所在。反观自己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只能说是花钱买个安慰吧,并不是孩子所需。一开始郑老师说我是个高要求总满足的家长在上蹦下窜时我在内心承认自己对孩子的总满足但还怀疑自己何时对孩子高要求过,总觉得自己不都是为孩子好吗?没要求他成名成家只是在帮助他有个好性格啊怎么就高要求了呢?现在是越来越感受到了,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他结果就是让他离智慧更远。自己累的够呛可给孩子的都不是孩子所需的,何苦呢?
 
     我一直没交这篇作业,是我总感到自己的体会是泛泛之谈没有什么深刻可言,回家两天了都没敢动笔。今天孩子又拖拉不写作业,于是我告诉孩子请他监督我今天必须把作业交给郑老师,孩子很高兴的答应了。在我写这篇作业时儿子在身边静静地写完了他今天的作业,虽然字还不认真且错字连篇但毕竟是个好的开始吧。我发现自己要改的太多真的是有些气馁,不过好在昨天已经成功加了同学群感觉重新找到了组织,今天上来看到离线消息觉得很开心,大家的话让我又有了信心。有什么大不了的,就让我和孩子一起从倒数第一名做起吧!
 
    也许我们进步很慢但只要不停止,那么我们是不是就离昨天错误的自己更远些了呢?我相信是会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而我也会越来越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