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藏路(12):怒江奔流述沧桑

(2010-12-01 20:22:36)
标签:

业拉山

怒江

川藏公路

旅游

分类: 大美西北

    第六天(9月28日):

    05:28在邦达出发,翻越业拉山(4658米),经过怒江七十二道拐、怒江大桥、怒江隧洞,103km到达八宿县(白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邦达是一个连接川藏公路北线和南线的小镇,交通位置很重要,但接待能力很一般。查路书就直接住在青年旅社。最简易的双人间,房间无浴无卫,川味的炒菜还勉强。最难受的,是房间的隔音效果很差,住的一夜,遇上隔壁房间有两广东先生,豪语夜话,又没能深睡。在江达县一夜狗吠,在邦达镇又遇到半晚夜话,对要连天驾驶的我,真是痛苦的慢性折磨。其实在邦达,还有新建的宾馆,并不是网上所说的状况。一路走过来,发现走川藏公路,网上所谓的攻略,很多是相互转载的过时的消息,所以不要太相信,最好要留意选择最新的路况和食宿信息。

    在邦达,是起床的最早的,凌晨五点半就整装出发,是因为修路交通管制,通行时间在头天晚六点到次日早六点前,所以要赶在早六点前进入关卡。在西藏,白天禁行封闭修路是一大弊端,在特别地区,估计是无法人性化的。05:40抵达业拉山口,从交通部队的豪言壮语,就可以看得出来川藏公路的艰险。不过川藏公路凡是立有部队管理养护的路段,确实路况要好得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由业拉山口下行,就要经过著名的“怒江七十二拐”,因天色尚早,只有停车在山上等到天亮。但是天不遂愿,山口风雪交加,因为没休息好的缘故,猫嫂也开始呕吐、头昏的强烈高原反应。在等了一个小时后,只好顶着风雪,黑夜路过那七十二道拐。

    上图是Q7高原反应的状况:导航仪 “正在初始化导航...”、DVD “loading...”。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路下行四十公里,山陡弯急,绝壁路险,天渐行渐亮,临近河谷,拍的其中“一拐”。怒江河谷海拔约2750米,与业拉山口垂直海拔差1900米。这成一段错过的风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怒江河谷是川藏路上最沧桑的一段风景。这里山高谷深,山岩冷峻,江水浑黄,奔腾湍急,只听涛鸣,不闻人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山壁基本没有植被,岩石棱角分明,与江水相应,深远苍凉。

    这里必须经过怒江一桥一隧,虽然桥很小洞很短,但是两岸武警持枪把守,严令不许拍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怒江上的一处吊桥,桥离江面大致200米,另一端直接连着山洞,从痕迹上看,里面是一处煤矿,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在开采,足以可见人类的贪婪!我试着走过去,走到一半,就被猫嫂尖叫着叫了回来,她说看着腿都软了,她说害怕那个森森的洞口,好像会吞噬掉我似的。我想起那些每天从吊桥上出入的矿工,承载的怎样的生存之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进入怒江支流路段,路况越差,危岩下的小鸟,是难得一见的生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过往的便桥,建造很独特,只是太单薄了,过人还可以,过车我可不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一段路边的山岩,是泥土和鹅卵石组成,地理上说青藏高原原是海底,板块挤压隆起形成,这山这石不知是不是证明。河谷的道路,经常被冲毁,有很多这样的便道。这一带山岩疏散,是塌方多发地,一段荒凉的无人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走出怒江河谷,看到的一座色彩斑斓的山,恰是天工泼墨描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怒江河谷的苍凉之后,风景如画的美丽藏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