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中央党史研究室课题A与B矛盾,B与B也矛盾

标签:
百灵庙党史东北抗联抗损 |
分类: 历史 |
写下这个题目看着是不是有点奇怪,因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课题本身就很怪。
读书不细不行,昨天我列出中央党史研究室李忠杰同志主编的《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和《内蒙古包头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的矛盾:
《内蒙古包头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第462页“1936年11月24日 1936年4、5月间,日军指挥伪蒙古侵占了百灵庙。同年11月24日上午8时,傅军全歼敌军,收复了百灵庙。共毙敌兵300余名,内有日本尸体20具,伤敌600余名,俘敌400余名;缴获各种炮13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600余支,无线电3部,汽油五百余桶,面粉二万余袋和其他军需物品等。傅军亦伤亡300余名”。再请看《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第422页1936年“11月24日 傅作义部克复百灵庙,毙日、伪军千余名,内有日本人尸体20余具,缴获日伪文件、枪支弹药、面粉、汽车甚多,傅作义部伤亡官兵300余人。是役即为中外闻名之‘百灵庙战役’。”
包头书说“共毙敌兵300余名,内有日本尸体20具”;内蒙书说“毙日、伪军千余名,内有日本人尸体20余具”。一个毙敌300余名;一个毙日、伪军千余名。
《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的A系列之一。而《内蒙古包头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则是B系列之一。昨天说的是A和B之间有矛盾,今天说一说B与B之间的矛盾。《内蒙古包头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第462页大事记“1936年11月24日 1936年4、5月间,日军指挥伪蒙古侵占了百灵庙。同年11月24日上午8时,傅军全歼敌军,收复了百灵庙。共毙敌兵300余名,内有日本尸体20具,伤敌600余名,俘敌400余名;缴获各种炮13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600余支,无线电3部,汽油五百余桶,面粉二万余袋和其他军需物品等。傅军亦伤亡300余名”。
再看《内蒙古包头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正文专题部分“收复百灵庙”作者陈美彪,在第40页说“是役,俘敌200余人,捡点敌尸600余具,内有日军尸体20余具,百灵庙外围草地尚有冻毙敌尸200余具。”
大事记说“共毙敌兵300余名”,正文则说“捡点敌尸600余具”,如果加上冻死的敌人,此役战果辉煌敌人死亡800多人,其中包括日军尸体“20余人”。
正文与大事记部分同一件事,数字如此悬殊,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领导解释一下这书是怎么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