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自相矛盾的抗损书

标签:
党史历史东北抗联百灵庙抗损 |
前些年,我就说过中央党史研究室李忠杰同志主编的《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错误太多,至今也没见中央党史研究室有关部门答复。今天,为了比较“墙缝战斗”和“百灵庙战斗”,我翻看《内蒙古包头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的大事记部分,并和《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的大事记部分一比对,问题又出来了。请看《内蒙古包头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第462页“1936年11月24日 1936年4、5月间,日军指挥伪蒙古侵占了百灵庙。同年11月24日上午8时,傅军全歼敌军,收复了百灵庙。共毙敌兵300余名,内有日本尸体20具,伤敌600余名,俘敌400余名;缴获各种炮13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600余支,无线电3部,汽油五百余桶,面粉二万余袋和其他军需物品等。傅军亦伤亡300余名”。再请看《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第422页1936年“11月24日 傅作义部克复百灵庙,毙日、伪军千余名,内有日本人尸体20余具,缴获日伪文件、枪支弹药、面粉、汽车甚多,傅作义部伤亡官兵300余人。是役即为中外闻名之‘百灵庙战役’。”
包头书说“共毙敌兵300余名,内有日本尸体20具”;内蒙书说“毙日、伪军千余名,内有日本人尸体20余具”。一个毙敌300余名;一个毙日、伪军千余名。这样一场闻名中外的大战役,在中央党史研究室重大的科研成果中竟然出现这样大的误差。
再请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的李新、陈铁建主编的《从内战到抗战》一书第111页“24日上午收复百灵庙。此役进行了九个小时,毙伤日伪军七八百人,俘敌300余,缴获武器粮秣甚多。”
再请看,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版,《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编写的《中共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第40页,“傅作义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指挥所部于11月24日向百灵庙地区守敌发起猛攻,全歼日伪军1300余人,一举收复百灵庙。”
以上这两本书也算比较权威的,但用词都比较含糊,一个是“毙伤”,一个是“全歼”。到底打死日军多少,伪军多少没说。而内蒙两本书都是用的“毙”字,“毙”者,打死也。一个是打死日伪军千余名;一个是打死敌兵300余名。同样一个全国课题,同样一个自治区的成果自相矛盾若此,让我们读者该相信谁呢?
总之,抗日名将傅作义指挥所部打了九个小时的战斗,才打死日军20名,自己还伤亡300余名,就是闻名中外的大战了,国军确实不行。看看李延禄将军指挥700人,迎战日军精锐旅团一万人,打了10个小时,自己牺牲7个人,消灭日军3600人,半个月消灭一个旅团,而且还打死了旅团长,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