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史义军
史义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1,611
  • 关注人气:8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2016-09-02 05:30:25)
分类: 摄影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史义军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91日上午,本来是要采访尚志市纪检委退休干部周喜斌先生。多年来,他利用工作之余,从事尚志抗日斗争历史研究,今年6月出版了一本《珠河根据地抗日英雄谱》,尚志市抗日烈士纪念馆送了我一本。我读后感到此书资料性很强。过去在档案资料中的一些珠河的老地名,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很难搞清楚,比如,冯仲云文章中提到的“娄家窝棚”在哪里?我问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周喜斌先生的书中说“娄家窝棚,现在叫朝阳村,属尚志市乌吉密乡管辖”。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91日上午6点即开始采访1946年第一个提出将珠河县改为尚志县的杨青山的孙子杨长林。9点,周喜斌先生来到我的住处,对我说,“你就别采访我了,你愿不愿去下面走一走,到战绩地看一看,咱们边看边聊”。对此,我求之不得。他打电话请来尚志市纪委原副书记张明晶先生开车。


我们一行四人驱车第一站来到了向阳村(朝阳屯),在村口见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问她是否知道娄家窝棚,她说,这个得问她老伴,我们来到她家,她老伴叫郭春林,今年81岁,出生在山东,是闯关东来到东北的。1937年举家先到牡丹江柴河,他三、四岁时全家来到这里。他说这里是老屯子,民国前就有一二百户人家,老名叫“葫芦头沟”。附近的屯子基本都是日本开拓团来时才建的屯。他说他也听说过这里叫“娄家窝棚”。


这里山东人居多,由于口音的问题叫“娄家窝棚”“卢家窝棚”的都有。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郭春林和老伴待人非常热情,谈话间老太太一会儿拿出自家种的黄洋柿子;一会儿又摘来和野葡萄嫁接的葡萄给我们吃,葡萄、柿子真有小时候的味儿。老太太还给我卷了一棵旱烟。已经到了中午,老俩口非要留我们吃中午饭,因为我们要赶到下一个点,就告辞了,老太太冒着小雨,一直把我们送到车上。


我们到三股流村时,先看了日本开拓团学校遗留下来的一所房子,听村民李继丰说,日本开拓团时,这里的校长是日本人,叫安东。1990年代初,安东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来过这里。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接着,我们又来到长万屯后山,山下就一户人家,门前种有两亩多水稻,已经发黄,景致不错,我拍了不少照片。这时,从东边玉米地里走来一个老者,我问他知不知道游击队宣誓的地方,他说,游击队,游击队,游到那箅到哪。我问他贵姓。他说姓史,叫史立坤。我说我也姓史,我们是本家。我问他是山东史,还是河北史,他说是河北邢台史。我们越聊越近乎,最后他告诉我们,他家现在房子的位置就是孟家大院,就是当年(19331010日)赵尚志他们七人宣誓放枪的地方,他说他的父亲史鸿音1950年代接受有关部门采访时明确说游击队当时就七个人,三个朝鲜人,四个汉族人。周喜斌说,我记得朱新阳也说是七个人。


他领着我们到他家房后500多米的山根下看了头些年村里立的纪念碑,他说这个纪念碑字都刻错了,我们一看,果不其然,此碑刻成了“珠河抗日游击队遗址成立”了。

到尚志老区战绩地踏查


碑附近有一些黄花很好看,我问他是不是野花,他说不是,是他种的黄菊花。


史立坤说,孟家大院房主叫孟宪玉,他家东300米是粉房,西北二里地是农民委员会总会会长吴景才办公的地方。


我们问他,这个碑为什么不立在你家院里呢?他笑而不答。他还说1998年他利用孟家大院的老房场开始盖房,挖地基时,在刨一墩野葡萄时,在下面发现了一个铁盒子。铁盒子里有一块红布,红布里包着不同枪的七颗子弹头,当时感到不吉利就扔了,后来感到不对,再找就找不到了。再后来,还挖出了一杆枪,叫文化局的隋祯拿走了。我知道隋祯是研究抗联史的,1962年还到北京采访过冯仲云,本来这次想要采访他,不久前他去世了。很是遗憾。


周喜斌先生将史立坤口述写成文字,史立坤签了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