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林业局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考察记(十二)

标签:
鸡冠山密营遗址兴隆林业局中国记忆项目 |
分类: 摄影 |
兴隆林业局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考察记(十二)
史义军
站在卧龙山上纵目向南望去,松花江像一条银色的飘带由西向东飘去,将黑龙江一分为二。其实,民国时期松花江以北是黑龙江,以南是归吉林省。江北是小兴安岭,而江南则是长白山的余脉完达山。松花江从长白山发源,一路向东,汇聚了嫩江、牡丹江、汤旺河、梧桐河等等有名的大河。
松花江两岸沃野千里,是中国有名的大粮仓。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沿松花江一路向东,两岸有很多城镇,江南则是哈尔滨、依兰、佳木斯、富锦;江北则是木兰、巴彦、通河、迎兰、汤原、绥滨等等。
伪满洲国时期,哈尔滨是伪滨江省的省会,佳木斯是伪三江省的省会,江北江南的巴彦、木兰、东兴、凤山、通河、方正、绥滨、汤原、依兰、萝北、鹤立等都是归伪三江省管辖。
在松花江北岸的这些城镇背靠小兴安岭,面向松花江。
我站在卧龙山上,看着松花江北岸由西向东金色的稻田,我突然醒悟过来,为什么1935年以后东北抗联有多个军向这里汇聚,下江汤原、依兰是6军、8军、9军、11军起家的地方。后来,三军、四军、五军也向这里靠拢,那时,日伪对这一带的统治是比较薄弱的,一条大江分成江南江北,大的城镇都在松花江沿线,小兴安岭、完达山成了东北抗联庇护地。
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故乡,野菜、野果当食粮。
1935年以后,东北抗联的游击区是逐渐向北转移的,小兴安岭中密营也逐渐增多,在兴隆林业局管辖的范围内原来有九江、东来、滚地雷等大的绺子,等三军从珠河转移到这里后,他们成了三军的统战部队,1936年春赵尚志由汤原来到这里,看到这里山形地势有利于打游击,便大规模在这里建起了密营。可以说在兴隆林区山山皆有营寨,大的核心密营就像一把一把座椅由南向北一字排开,一直延伸到庆安、铁力一带。鸡冠山、青峰、白石到铁力的神仙摞、老金沟等都是核心密营,这些核心密营的周围又有若干拱卫核心密营的小秘营,它们像一朵朵梅花,散落在莽莽的林海之中,仅在伪三江省就有几千朵。我在敌伪档案中看到,仅1937年三江省的讨伐中敌人就破坏东北抗联的密营1143处。在小兴安岭地区密营之多可见一斑。
寻找密营,我的经验就是四条,一是查水源,二是上山脊,三是找跑山的,四是和史料互证。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条,这次兴隆林区密营之所以能发现这么多,一是与林业局、林场的领导重视分不开,再就是和林场老跑山的老杨分不开的,早年间他打猎,如今枪收了,他就跑山捡木耳蘑菇贴补家用。浓河、沙河水系山脉他了如指掌,那里有山洞,那里有地窨子的遗迹他都清楚,前几年铁值钱,他又买了探铁器,漫山遍野地划拉废铜烂铁,他说,头些年在鸡冠山后背,每天上山捡子弹壳都能卖一百多元钱。这两年他又包河养蛤蟆,他家看河的小窝棚就建在抗联的地窨子上。而窝棚边那口流了不知多少年的山泉水依然那么清冽甘甜,山泉的左右分布着十几处地窨子的遗迹,沙河的对岸,距离这个泉眼二三百米的地方就是发现磨盘的地方。
这次鸡冠山密营群考察,老杨提供的信息最有价值,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联专题应该记上老杨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