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林业局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考察记(十)

标签:
兴隆林业局中国记忆项目鸡冠山密营遗址 |
分类: 摄影 |
兴隆林业局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考察记(十)
史义军
谁见过七十多年前东北抗联的食品?我见过,在黑龙江兴隆林业局,在鸡冠山东北抗日联军密营遗址中。3号正是长假之中,网上、微信中到处都在晒各个景点人满为患的片子。而此时的鸡冠山还是很清静的,我所发的片子基本上是那山、那树、那水,再就是我们考察的纪实片子。
五花山已经开始初现姹紫嫣红。景区内已经明显比平时车多人多,这个景区因为没有过多的宣传,来游玩的人基本上是哈尔滨、大庆、绥化本地的人。
大家沉浸在假期的欢乐之中的时候,而我们考察人员每天都沉侵在兴奋之中,我们再一次来到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核心密营区——小鸡冠山后背,在这里搜寻70多年前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
这一天来自鹤北的戴福军、谷禹、高军,沙河子的李继友、老杨还有张旭生和我从上午7点多上山到下午3点多下山,一天里我们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这一天的发现太可观了,那些碗,那些枪弹,那些麻袋片,尽管是大火中的剩余物,但睹物思人,可以说每一个物件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最让我感慨的是,我们发现了一块没有吃完的大饼子,已经碳化了,黑黑的,还留有牙齿印痕。显然是一二十人正围着锅台吃饭,此时,敌人围了上来,饭已经没法再吃下去了,放下饭碗,战士们拿起了枪,冲了出去。
我手捧着这半块大饼子,同样的场景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在采访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时,李敏就讲过她在密营中做饭,做的是大碴子,饭还没熟,敌人就上来了,她描述的场景和我眼前的半块黑乎乎的碳化的大饼子何其相似乃尔。
6号,我们在小转山子密营区又发现了碳化的小米和玉米面。
谁说这些东西是死的,在我们的眼前,它们是有生命的,是有故事的。作为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联专题组的顾问,我感到责任重大,这些碳化了的食物,给我们留下珍贵的记忆,这个记忆是永恒的,也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