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伤比比皆是的《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
(2015-03-22 19:25:31)
标签:
解放军出版社历史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 |
分类: 杂谈 |
硬伤比比皆是的《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
史义军
是学问高呢?还是学问高的任性呢?还是根本就不具备历史研究的水准。
赵素芬教授改起历史文献来那是毫不手软的。她说周保中日记是“世界国家级的重要历史文献”,既然是“世界国家级的重要历史文献”,按照历史文献编撰的基本原则,历史文献的校勘应该保持其历史面貌,绝不可以擅自改动,对明显的错字、漏字,应该将其正字改加于后,并加[
周保中在表示抵达或到达时基本使用“到着”一词,而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月版全部改为“到达”。
如,“政治委员”一词,周保中在日记中写作“政治委”,如“高政治委凤仪”等等。而赵素芬却把这个词改为“高政委凤仪”。
如,“唯在”或“唯一”等词,赵素芬全部将其改为“惟”了。
其它常识性的错误,如“警备场所”改成了“警察场所”等等诸如此类的错误多得不得了。
赵教授对周保中日记的改动根本不作注释和说明,这还是周保中的日记吗?
此外,排版过程中丢字拉字也不胜枚举。
我就纳了闷了,这样硬伤累累,有万余处错误的书,解放军出版社怎么能出版,而且是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这个关节点上出版。这是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严谨可靠的历史资料呢?还是提供“世界国家级”错误累累的文本呢?是为了还原历史呢?还是为了混淆和弄乱历史呢?是为了向有关方面邀功呢?还是自取其辱呢?
总之,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开了一个任性擅改历史文献的先河。
解放军出版社因为出版中存在问题社长被撤职也是有先例的,前有车,后有辙,怎么就不接受教训呢?
解放军出版社是不是应该给读者一个说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