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黑龙江党史之一
(2014-12-25 17:31:35)
标签:
黑龙江党史第一卷 |
分类: 历史 |
质疑黑龙江党史之一
读史也要对比着读
史义军
我是黑龙江人,对黑龙江的历史尤其感兴趣。去年就听说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共黑龙江历史》出版了,总想买一套,可是一看一百八十元也就没有买,最近借了一套,闲暇时间翻阅了一下,感到内容确实很丰富。今天正好翻到下册,第505页“抗联部队在东北境内坚持斗争”一节。这里我得说明一下,我读书有个习惯,从来都是先从我感兴趣的部分先看起。
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抗联第三支队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活动,正好我手头有一本《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62册,里面有《王明贵、王捷民关于三支队活动情况给三路军总指挥的报告》,我便对照着读起来。发现黑龙江党史(以下简称黑史)和《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以下简称文集)中的文字不太一样。现摘录如下:
黑史:6月23日进攻罕达气金矿战果:“此战缴获步枪30支、手枪13支、子弹1.5万发、马34匹、现款1万余元、黄金10余两,粮食物资甚多。”
文集:“六月二十三日我们进攻了汗达气金厂,计得子弹一万五千粒,步枪三十支,德枪十三支,马三十四匹,其他服装给养很多。”
“文集”的记载是原始档案,应当以档案为准。而“黑史”中“手枪”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想当然的德国造驳壳枪啊!“黄金10余两”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查了一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版王明贵的《踏破兴安万重山》的第173页,“乘此机会,另一部分战士从金矿局收缴战利品。有步枪百余支、子弹万余发、黄金十余两,还缴获了许多大米、白面和腊肉,分别装上了马车。”
“黑史”原来是综合了“文集”和王明贵回忆录。这种写法是还原历史吗?历史研究史料是最重要的,一等史料是档案、日记;二等史料是年谱,三等史料是回忆录。有当年的档案,为什么还要依据回忆录呢?王明贵回忆录也没说缴手枪13支啊!
接着再看:
黑史:“6月29日,第三支队在嫩江八站与未果竟警察队40余人遭遇,发生激烈战斗,伪军全部被俘,日军拼死抵抗。为减少伤亡,部队撤出战斗。这次战斗,第三支队1名战士牺牲,支队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王钧等5人负伤。”
文集:“二十九日我们进攻八站腰站,缴了黑河国境警察队的械。计得步枪十三支,步枪子弹一千三百粒,马七匹,其他军服等亦多。在汗达气我们牺牲了谢居广同志,伤一名。在腰站牺牲了邓满林同志,负伤者四名,现已痊愈。”
“文集”中记载两名战士牺牲,“黑史”说“1名战士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