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的身份歧视

标签:
东北抗日联军服装中央党校教授北漂身份歧视杂谈 |
分类: 杂谈 |
关于东北抗日联军早期有没有服装的问题,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些数典忘祖的抗联后代,竟然否定东北抗日联军部队有服装,甚至说某些抗联老战士伪造“抗联军服”。
关于服装问题,我的博文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里不想再重复了。
但是关于服装问题引发的其他问题,在这里却不能不说。因为一位研究东北抗日联军的中央党校的教授节外生枝的掺合到这里来了。
这位教授今年10月给我打电话,一说就是两个小时,她对现在一些抗联老战士身着的抗联服装耿耿于怀,说这种服装有损东北抗日联军的形象,像个小丑。并且对我在博客中发了一张身着抗联服装已经90多岁的抗联老战士的照片很不满意。劝我以后不要发这样的博文。
知识的多寡难道和身份有关系吗?一位堂堂的中央党校的教授竟然说出这么不懂常识的话来让我很是吃惊!
何为北漂?百度里的答案是:
“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的人。北漂在来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来搬去的,给人漂乎不定的感觉,其自身也因诸多原因而不能对于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故此得名。有的人是从北京高校毕业后,没有去所分配的外地而在北京找到工作,有的人则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离开最初的工作单位而前来北京寻得岗位。尽管他们实现了就业,但是,从就业所在地与户籍所在地相分离这种视角来看,他们仍然属于“漂”的一族。
而“北漂一族”就是指这些外来的群体,在特定的意义上,是指那些从其他地方来到北京(“迁移”应是“漂”的第一层含义),在北京生活但却没有北京户口的人群,他们或已经有职业,或正在寻找发展机遇(“未扎根”应是“漂”的第二层含义)。这些人几乎都是青年人,多数人往往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他们主要寻求在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一展抱负。
按照百度这个定义,那北漂可不是一个小的群体。这位党校教授的说法,可不是对我本人看不起,而是对整个北漂一族看不起了。更为可笑的是这位中央党校的教授还将这种"一等公民"的优越感也带到了学术研究上。她不仅自己打电话不让我发和她观点不同的博文,而且还给其他人打电话来劝我。学术问题我们可以公平讨论,你也可以写文章在网络上反驳我吗?干吗非得强要人家按照您的想法做呢?这就是学霸作风,这就是她的"一等公民"的优越,要不何以有“北漂懂什么”这样的高论。这种高论明显是一种身份歧视,这种身份歧视是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当然我们北漂也不需要这样不懂常识的教授看得起。
虽然我没有北京户口,但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快20年了,也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我不可能有,也永远不可能有这位吃着皇粮的中央党校教授所具有的“一等公民”的优越感以及她头脑中错误的身份歧视的理念。
我懂得公民常识,更懂得怎样平等待人。
这位教授的名字就叫:赵素芬。
最后我还要问一句赵老师,您不是北漂一族,您还懂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