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七——密营

(2011-02-03 12:51:18)
标签:

萨苏

老照片

周保中

牡丹江

东北抗日联军

林口

密营

文化

分类: 历史

萨苏先生收藏的《铃木在满纪念》影集中有一张图片: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七——密营
萨先生在博文《雪原犹闻荡倭声——在日发现抗联作战老照片集》中对此图标注的图说是:1938,冬季,林口河岸,在追击退却中的抗联部队
其后,在博文《敌军围困万千重——一张抗联相关老照片的注解》中说: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冬季,当时,照片的主人,日军驻宝清杨荣围子的一名军官铃木,正随同讨伐队在宝清县境内进行“第二次秋冬大讨伐”。根据铃木的记载,就在当年10月15日至10月30日,日军刚刚结束了跨越宝清,桦川等地,针对活动于三江地区的抗联部队的“第一次秋冬大讨伐”。这次讨伐并未能彻底打垮抗联在这一地区的抵抗,他们顽强地跳出了日军的合围,继续在山岭丛林中与敌战斗。日军虽然在宝清桦川交接地带破坏了抗联的多处据点,但未能给抗联以致命打击。于是,自11月15日至12月11日,日军在伪满洲国军的协力下再次打动了第二次秋冬大讨伐,这一次,铃木的部队依然作为永野讨伐队的一部分参加了战斗。

由于《雪原犹闻荡倭声——在日发现抗联作战老照片集》中此图不清楚,我选用了《敌军围困万千重——一张抗联相关老照片的注解》中的这张比较清楚的图片。如果说第一个图说“1938年,冬季,林口河岸,在追击退却中的抗联部队”是正确的话,说明铃木到过离宝清约200多公里的林口地区。林口、宝清、富锦等地区正好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之第五军战斗的地方。林口这一带比较大的河就是牡丹江和其之流乌斯浑河了。这一带东北抗日联军的密营很多。

彪炳史册的八女投江的战事就发生在这一带,时间是1938年10月10日,当时遭遇的敌军约千余人。根据周保中日记记载,其时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正在牡丹江之刁岭、莲花泡附近。

根据周的记载,进入11月份,为了应对大讨伐,抗联部队还在建密营,基本是利用山坡密林,修建成地窨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能容纳30人至40人。从照片中看,这几栋密营是典型的地窨子。根据照片显示,这些围剿抗日联军的日军是想在这里宿营,前面两个士兵拖得的不是网,应该是苫布,因为远处那个窝棚已经苫上了布。右三手持步枪的士兵正站在地窨子上。

根据周保中日记1938年11月16日这一天记载,从1937年9月开始经常天上有飞机轰炸抗联密营,少时4、5驾,多时10多驾;地上经常遭遇讨伐队。19日日记记载有时讨伐队的兵力多时两三千人。面对强大敌军,抗联部队经常处于到处转移的战斗状态。虽然,很多山沟里都有临时密营,有的是秘密储藏粮食和给养的。由于到处转移,给养很难补充,有时整个冬天,经常处于挨饿受冻的状态,冻死人是经常有的。给养来源极其困难时,在没有敌情时只能靠打猎补充粮食的不足。在11月21日这一天的日记中,有一段极为有趣的打猎记载:

    午正倦眠,葛副官报告,有野猪一群奔至现住营舍泉附近,请示射猎,余以延年未发现敌情而射猎好机难遇,野猪肉能补助粮食困难,不但肉好吃而已,乃示可打。毕班长世信趋出五十步左右,一枪射去,中一次大之野猪,其余五六悉奔逃。射中之猪尚未毙凶猛挣扎,续发三枪,乃倒卧矣。此猪重约三百斤,可当粮三斗且为良好之给养。

    山林野兽虎居第一,但按射猎习惯与经验,认为凶猛莫如野猪,故有一猪、二熊、三虎之谚。现地营舍半月驻屯,射杀熊一、猪一、三老虎或有射获之望。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