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联四军军长李延平牺牲原因考

(2009-08-25 11:34:16)
标签:

敌伪

军长

顶子

叛徒

李延平

五常

文化

分类: 历史

抗联四军军长李延平牺牲原因考

史义军

    抗联四军军长李延平牺牲原因考

黑龙江省抗联精神宣传队和山河屯林业局领导在李延平将军牺牲地祭拜

   

    李延平将军牺牲地问题我在《关于抗日联军四军军长李延平牺牲地调查》一文中说是黑龙江省五常,也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但他的死因问题我也十分感兴趣,因为关于李延平将军的死因问题也和牺牲地问题一样,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叛徒杀害说;一种说法是战死说。持前一种观点的依据是敌伪档案 “5全宗2目410号卷,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平横死有关文件”中叛徒的说法;而后一种说法来源很多,如,五常当地老百姓说:“当年李延平和部队在这一带活动时,正是夏季,他们发现一队日本兵在拉林河里洗澡,就把敌人歼灭了,后来抗联战士也到河里洗澡,后被听到枪声赶到的日军包围,在激烈战斗中李延平遇难,这次战斗只跑出去两位,有20多人在这里牺牲,解放后当地老百姓在种地时发现很多白骨,就把这里叫骨头棒子地”。再就是党史相关书籍中的说法:

    《东北抗日烈士传》第二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东北烈士纪念馆编,1981年2月出版,在第194页有李延平的传,作者是陈庆荣,关于李延平的牺牲原因是:

    (1938年)同年10月,当李延平同志率领四军部队在本县东南沙河子镇磨石顶子活动时,不幸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在激烈战斗中,李延平同志身受重伤,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
     八十年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史丛书》,《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刘文新编著,1985年9月第一版,2005年5月第二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苗慕舜等编著,1986年11月第一版,2005年5月第二版。这二本书是同一套书,都有关于李延平牺牲原因的表述。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166页:

    到同年8月以后,队伍受到严重损失,队员遭到很大伤亡。第四军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等很多优秀指挥员和战斗员相继牺牲,第四军西征部队全部溃散,第五军西征部队遭受很严重的损失。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第203页:

    8月,四军西征队的一部分,在李延平、王光宇的率领下,冲破敌人重围,进入五常,于冲和家弯和十军胜利会合。(此段文字中的“冲和”应为冲河,“家弯”应为张家湾。笔者注)由于西征部队地理环境不熟,给养不足,此后,十军在给养等方面都给予积极的支持。10月至年底,李延平、王光宇不幸在战斗中先后牺牲于五常东南部山区。

    2005年9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李刚主编的《红色家族》一书,书中收录有周化南写的一篇文章,《长白山下的一个红色家族》在010页关于李延平的牺牲原因是:

    1938年11月20日,当李延平率领四军部队在五常县南磨石顶子活动时,不幸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

    由此,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凡是坚持战斗牺牲说的,其死亡地点都在五常、舒兰;凡主张叛徒杀害说的,其死亡地点都在珠河一面坡。

    9月21日下午,我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查阅了李延平档案,档案中有一份1962年纪念馆馆员蒋诵抄录的李延平的胞兄李延禄将军1959年9月9日写的《李延平事迹》,在《简历》中有这样一段:“一九三八年东北抗联四军在西征的途中,同日寇激战月余,最后终因力量薄弱,围困过久,弹尽粮绝,于十月九日在拉林河上游壮烈殉国,时年三十五岁。”此说与当地老百姓的传说非常接近,只是时间不同。

    其后,我又翻阅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种本2册第293页《周保中、张寿钱给готов的信》中说“李延平自一九三六年五月变代理第四军军长,直到一九三九年在五常战死。”冯仲云在他的《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说:“一九三八年,四军曾与五军共同冲破了敌人三江地区的‘讨伐’。越过了西老爷岭,远征到舒兰一带,李延平将军在舒兰一役中光荣地战死了。”据材料记载,一位当年在敌人监狱关押过的抗联战士说过,李延平牺牲在五常和吉林省舒兰交界的地方。查现代地图,山河屯林业局磨石顶子和舒兰界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

    为了把李延平牺牲原因搞清楚,首先要搞清楚敌伪档案是否真实。9月10日,山河屯林业局专门请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金宇中、省老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好礼、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赵俊清到山河屯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和询问当地群众金宇中先生认为:敌伪档案“5全宗2目410号卷,抗联第四军长李延平横死有关文件”上的说法有几点值得分析,一是距离有问题,档案中说一面坡西南四、五十华里,在图中量,这个距离应在五常地区;二是叛徒为什么到珠河县去投降,而不到五常?因为宋一夫投降不但没被杀,而且还得到重用。

    由此我推测,可能苗喜春等三名战士根本没对李延平、王光宇下黑手,而是开小差或者是掉队投敌后编造的谎言,为了邀功请赏以期像宋一夫那样得到重用或保命。请注意敌伪档案是康德六年(1939年)七月十四日立案,距离李延平牺牲时间已半年多,此时才立案,不知为何?如果按敌伪档案的说法,半夜3名叛徒趁李延平熟睡时偷出他的手枪,打死了军长李延平、打伤了副军长王光宇后逃跑投敌,这个说法有很多讲不通的地方,一是那三名战士没有武器吗,还得偷军长的枪?二是枪响后没参与其事的三名战士也没武器反击吗?三是如果都没武器,王光宇又怎么率领其他三名战士继续寻找十军,并在九十五顶子山与敌遭遇后壮烈牺牲呢?

    总之,李延平将军牺牲原因疑点还很多,我个人倾向于战斗牺牲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