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平南口广东坟寻访札记

(2009-08-08 08:13:13)
标签:

京张铁路

潮汕铁路

碑石

詹天佑

广东

文化

分类: 历史

    昌平南口广东坟寻访札记

    2009年是京张铁路建成100周年,这条铁路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她是由中国人勘测、设计、投资和施工修建的铁路。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时还在南口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中外来宾达万人之多,并在南口车站剪彩棚内举行了剪彩通车仪式。京张铁路总办詹天佑和广东省代表朱淇等在庆祝通车仪式上发表演说。在今天昌平档案馆内保存的老照片中还能看到当年建设者的风采。

    7月12日,笔者听杨国庆说到南口有个广东坟和异地坟的地名,感到这是关于京张铁路的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回到家中,翻阅了手头关于南口的文史资料,特别是《昌平县志》,居然史料中没有关于广东坟和异地坟的文字记载。

    广东坟和异地坟会不会是当年铁路建设者及后裔的坟茔地呢?

    7月15日上午10时,我们驱车来到南口,打听到了异地坟的大概位置。异地坟在南口镇村南,紧挨着南口镇村和铁路之间一条东西狭长的地带,这里已是荒草萋萋,新老坟均有,已无法判定那里是当年异地坟的具体位置。后来我们进村询问了一些年龄在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肯定西部是异地坟,但大部被近年来的生活垃圾给填埋了。我们带着失望,行走在村子的胡同里,一位年老者将我们叫住,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说:今年是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通车100周年,想找找当年铁路建设者和后裔的坟地。他听我们这么一说,很是兴奋地说:你们碰到我算是找对人了。并自我介绍说他是詹氏第五代孙,叫詹有铁,今年58岁,他们老家有家谱,在江西婺源,名字的排序是:“天文同国有,家修重敬业”。他说文革时家谱被大妈拿回老家了,只记得这么两句了。他又带我们来到了异地坟,并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异地坟和广东坟的具体位置。

    11时,我们按詹有铁的指点来到了南口镇新西广街路口,在和当地居民闲聊时,居民张志刚先生详细向我们介绍了广东坟的具体位置,他说广东坟就是现在新西广街西侧靠近铁路和北京铁路局怀柔北机务段南大墙,包括玻璃厂宿舍约20多亩地的范围内,当年就有几百个坟头。张先生说广东坟埋葬的方式和北方人不同,平地放棺材,然后用砖和泥灰漫上,我们管这叫“丘子”。他说七十年代初这里被平了,后来成了北京昌平玻璃厂的宿舍了。他还说,头些年附近居民修房时还挖出来过石碑呢。我们按他的指点在新西广街靠近机务段的马路两侧还真找到了四通石碑,但已被当地居民当作休闲纳凉的座位了。四通碑石的行制基本一致,长约80公分,高约40公分,宽约15公分,书写方式是:右侧自上向下书写籍贯,中间自右向左横向书写姓名,左侧自上向下书写立碑时间。石碑材质均为花岗岩,其中一通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另三通字迹尚可辨认。死者籍贯均为广东香山,即今中山市。这三通石碑的碑文分别是:

    其一:广东香山官唐洲,卓探先公之墓,民国十三年三月立;

    其二:广东香山□□,李日平先公之墓,民国十三年七月立;

    其三:广东香山□溪,甘君阳生拱掉,民国十四年四月立。

    我们将这些碑石拍照录像后回到了昌平。

    通过以上碑文和南口居民们的口述,可以证实南口确实有过一个较大规模的广东坟,据这三通碑立碑的时间推算,民国十三年、十四年,当为1924年和1925年,距离1909年京张铁路竣工通车已过去了16和17年了,从“先公”字样来看,当是后人给祖先或父亲立的碑,据《辞海》“先公”条介绍,该词义有两解:1祖先,2犹先父。

    广东坟和詹天佑以及京张铁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修建这条铁路,据说詹天佑从广东家乡南海和妻子的家乡香山挑选了几千人来到南口,并由政府出资为这些外来的技术工人和劳动者建房落户。现在居住在车站道南交通街100号的高玉峰老人,已经87岁了,他的父亲当年就在机务段工作,他就是在南口出生的。他说交通街100号附近的房子就是当年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建的铁路工人住房,他还清楚地记得这些房子是1905年建的。交通街100号和附近房子的建筑材料均为石头,而且形制一样,完全符合集体宿舍的特点。在车站附近有南口最早的理发馆,最早的三义顺饭庄等生活设施。可见当年这里是一个较大的繁华的生活区。在南口不仅有广东迁移来的人,也有唐山和天津等地来的人,这些人有的是当年招募来的铁路工人,也有的是来做买卖的商人。

    京张铁路不是中国最早的铁路,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就比京张铁路早。这条铁路是由广东人唐廷枢主持修建的。1881年6月9日动工兴建, 11月工程告竣。据说当年也有大量的广东人在唐山开矿修路并在唐山机车工厂工作,京张铁路关沟段最初采用的就是唐山机车工厂制造的2-6-0摩格尔机车。詹天佑和天津、唐山也有着很深的关系,查詹天佑年表:1888年、1889年詹天佑都曾在这两地的铁路部门工作过。

    铁路建设是一个流动性比较强的工种。当年洋务运动开风气之先的是南方,特别是两广、两湖、福建和云贵一带。经盛怀著《詹天佑评传》(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30页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詹天佑去潮汕两个多月,勘测潮汕铁路,后因此路修建权操于日人之手,乃毅然离去。光绪三十二年(1906)全长42.1公里的潮汕铁路建成。铁路建成除留下小部分工人日常维护外,大部分工人就要面临着失业,怎么办?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到新的建设工地去另谋生计,加之詹天佑也是广东籍人,且在此路段工作过,因为乡土关系,有大量的广东人到南口来落户就很正常了。南口这里有很多供他们选择的职业,这里有铁路工厂,有全长273公里,16个车站,需要历时多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项目。亲投亲,友靠友陆陆续续而来的人肯定不会少。广东坟中的墓主人已无法考证,但从发现的字迹可辩的三通碑文来看,他们都是亲朋或子女将他们埋葬的。当年能够相对集中的埋葬广东人,说明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更说明了早期这些产业工人的乡土观念和团结精神。异地坟和广东坟相比,异地坟里埋葬的人是一些来自于各地群体比较小的铁路工人或其他人,因为至今无法找到墓碑已无法考证了。

    从南口镇居民叙述当年广东坟的埋葬方式来看,这里的广东人是期望死后遗体能运回故里叶落归根的,无奈路途遥远,时运不济,岁月沧桑,坟茔不见,尸骨今已无存。除了那四通碑石,又有多少人知道广东坟和异地坟呢?至于广东人是否有后人在南口扎根生存,繁衍生息这已不是问题,詹天佑的第三代嫡孙詹同济现就供职于詹天佑纪念馆。另外詹氏第五代后人在南口的存在也是一个证明。京张铁路建成100周年的日子即将来临,当我们的和谐号列车在京张这条既古老又年轻的铁路上奔驰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些为了中国铁路建设付出宝贵性命的历代建设者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