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糯米网上看到关于毕加索的团购票,霖妈毫不犹豫下了订单,买了2张90元的票准备周末带霖霖去欣赏画展。虽然关于艺术,霖妈毫无所知,关于毕加索,也毫无所知,但我相信,关于图画,孩子具有天然的欣赏力!到了展厅,看见毕加索关于“我一辈子在学着向孩子那样绘画”的言论后,更坚定了我先前的决定。
http://s4/middle/616b89f5gb225fa2938d3&690
带小宝宝去看画,最重要的是与孩子就画面内容进行的沟通。我时常就不同的画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与霖霖沟通,了解她对画面的理解。欣赏毕加索早期作品《男子肖像》《赤足的少女》时,我引导霖霖观察人物的表情。一个抑郁,一个茫然。欣赏一组《男子头像》三幅作品时,我引导她了解画家笔下三个男子头像的不同姿态:或正面低头,或侧右脸,或正面微侧左脸。相同的是三个男子均闭目。
http://s12/middle/616b89f5gb225f24a72cb&690
男子肖像
http://s10/middle/616b89f5gb225f50fe509&690
赤足的少女
http://s15/middle/616b89f5gb22685f7ab7e&690
http://s4/middle/616b89f5gb226875dd503&690
男子头像
可能是一直在读中外绘本的缘故,霖霖对画的确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欣赏毕加索超现实主义作品《人物与侧影》时,霖妈问霖霖;“你能告诉妈妈,你从画面中看到几个人?”
“三个。”霖霖答。
“哪三个呢?”霖妈继续问。
“左边一个,中间一个,右边一个。”
(小妮子居然答对了,说明她能理解抽象立体的画面。)
“左边画的是人的正面还是侧面呢?”
“侧面。”
“中间黑色线条勾画的也是一个人的侧面,对吗?”
“对。”
“右边白色色块划出了一个人的侧面,黑色线勾画出他的眼睛,对吗?”
“对。”
“左边的窗户处画着一个人的侧影,而右边哪里画着两个人的侧影呢?”
(霖霖沉思了一会儿,没有做答)
“呵呵,是一面镜子里哦!”
(回答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哦。关键是她有了思考的过程。)
http://s6/middle/616b89f5gb22671809eb5&690
人物与侧影
毕加索作品中有大量的脸部变形图。初看时,我以为霖霖会害怕,但她却没有表现出一些的恐惧。欣赏《留胡须男子的头像》时,霖霖对男子如野兽般得耳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妈妈,你看他的耳朵,太有意思了!”
“的确,你看他的鼻子,向哪种动物的鼻子呀?”
“猪鼻。”
“更像牛鼻哦!”“你看他,两腮和下巴上都是胡子,和你爸的胡子不一样,这样的胡子被称为什么,你知道吗?”(霖霖当然不知道。之前没有接触过“络腮胡”的概念,不过没有关系,让她想一下也好。)
“络腮胡。”
毕加索绘画中,有许多关于孩子的绘画作品。这无形中拉近了孩子与艺术的距离。这些作品,霖霖很容易理解画意。
http://s5/middle/616b89f5gb226a0c84cc4&690
玩卡车的男孩
当我问霖霖:“图上的是什么?”时,霖霖的回答是:“小男孩在玩汽车。”“对了!”(差不多就行了!)
http://s10/middle/616b89f5gb226aa7d8ba9&690
抓龙虾的男孩
这幅作品充满童趣。霖霖首先看到的是男孩的生殖器,她立即嚷道:“这个男孩的小鸡鸡好长啊!”周围的人立即侧目。幸好霖妈没有因此而为难,这是孩子正常的反映。对于生殖器,一般人都会产生神秘好奇的心理,只是大人看了却没有直接说出来。而孩子却没有忌讳,想到了就说了而已。
“你说对了,宝贝,这是个男孩!你猜他多大了?”
“他很小。”
“仔细观察他的牙齿,他才几颗牙?”
“三四颗”
“呵呵,才三四颗呀,说明他可能是个六、七个月大婴孩呢!他手里抓的是什么呀?”
“龙虾。”
“这么小就敢一边抓龙虾玩,一边往龙虾盆里撒尿,真调皮呀!”
(我一说撒尿,霖霖就“咯咯咯’地大笑起来。)
“巧虎和小兔米菲都说过,在美术馆参观要保持安静哦!嘘——”
http://s5/middle/616b89f5gb226c4391084&690
小孩与鸽子
http://s16/middle/616b89f5gb226d87b604f&690
母子
霖霖能看出上图中毕加索画的是妈妈抱着孩子。妈妈和孩子的脸部都被毕加索变形处理了。
http://s16/middle/616b89f5gb226dece3c6f&690
画家与孩子
画中的画家,像不像人面狮身的怪物?孩子呢?像不像毛孩?呵呵,尽管如此,画面挺有趣的!霖爸一直不屑于毕加索的绘画,他认为那是怪异的作品。因此他全程都在边走边读报,浪费了90元门票费。偶尔还说些对画家不敬的话,立即被我阻止了。怎么能在孩子面前批判画家呢?那无疑给霖霖看整个画展带去负面的影响。幸好!霖霖在霖妈的指引下,看得比较起劲。霖妈一直夸她观察力特别好,她就乐于和霖妈交流看到的画面内容。回家的路上,霖爸问她:“毕加索画的画好,还是你们吴老师(国画老师)画得好?”我晕!根本没有可比性!霖霖答:“吴老师。”“霖霖,你们吴老师是画国画的,而毕加索画的是版画,搞雕塑,两个人涉及的领域不一样。毕加索是闻名的大画家,你们吴老师还不能被称为画家。”霖妈立即更正观念,以免霖霖误导。“霖霖,今天来看毕加索的画展,你开心吗?”提这个问题,霖妈是想引导她感受欣赏的乐趣,她如愿回答:“开心!”那么一切就OK了。
http://s6/middle/616b89f5gb22703d8f4d5&690
坐红色扶手椅的女子
这是毕加索学雕像后,受雕像影响绘的图。一看到图,霖霖就叫:“乳房。”接着说出的词是:“蛇头。”你还别说,这个女人的头,变形处理的真像蛇头,孩子说的一点没错。“毕加索画的是个女人吗?”“是的!”霖霖很肯定地回答。
http://s5/middle/616b89f5gb2272017cdb4&690
沉睡的女子
不看画名,谁能想到这是沉睡的女子呢?这分明是沉睡的怪物嘛。
“看她满口的牙齿!”这是霖霖看到这幅画的第一反应。的确,这样描绘人,真是别具匠心啊,让人不注意都难。
“这幅画画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啊?你猜猜看?”
“女人。”霖霖回家,看来她的感觉还不错。
“这个女人在干嘛呀?”继续问。
“睡觉!”
“你怎么知道?”
“眼睛闭着啊!”
“你的观察力真棒!”霖妈边夸边亲了她一口。她很受用。
整个过程中,除了欣赏大师的画,霖霖对我们租借的语音讲解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语音讲解器,只需要输进作品编号,按下绿键,就可能听到该作品的介绍了。霖霖屡试不爽。一会儿自己听,一会儿给大人听,一直在折腾这玩意,好在这个语音讲解器没有被她搞坏。她自己似懂非懂地听了一些关于作品创作时代背景、作家此时期创作风格的介绍。
此次带孩子去看毕加索的画展,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大人千万不可小视孩子的欣赏力。有些感悟,孩子是通过画面的色彩、线条整体感知的,她可能无法通过语言来描述,可能也无法通过画家创作背景去真正了解作品的意义,但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她在积累,她在体会,她也在思考。一点点地积累,一点点地体会,才能积硅步,至千里。不同画风的感受,会开拓她的视野。
赏析:
http://s6/middle/616b89f5gb2276ae4c275&690
拥抱
http://s2/middle/616b89f5gb2276d3c1591&690
家庭
http://s9/middle/616b89f5gb22853a4ead8&690
雕塑家
http://s12/middle/616b89f5gb22855a4934b&690
侧睡
参观途中,是不能拍照的。我们只是在进门时拍了一张留作纪念。
http://s1/middle/616b89f5gb227bb044b50&690
http://s6/middle/616b89f5gb227bf5dcec5&690
回家时,在中国馆前再次合影。去年带霖霖参观世博会时,霖霖看过中国馆,这次问她,她居然说忘了去年暑假来过此地。晕!
http://s16/middle/616b89f5gb227c6c61cf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