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携手“科学专场研讨活动(一)


《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2课“身体的运动”,身体的运动机能状况是检验身体健康与否的最外显的指标之一。与所有生物体一样,人体的身体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生存的需要。本课引导学生悉心体验在移动哑铃过程中上肢各部分的变化,认识骨、关节和肌肉,构建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的肢体运动模型,从而了解保护运动器官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的方法与策略。
【学情简析】
本次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上的学生,其在实验操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且面对有趣而神秘的身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涨的。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虽已能感受到骨骼和关节的作用,但是肌肉的作用以及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协调配合的,还需通过一系列体验、模拟活动来发现,并感受到人体的精密、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体育运动对促进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科学思维:
综合分析身体结构的各要素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品质。
3.探究实践:
能用看、摸等不同的观察方法,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变化;能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4.态度责任:
对设计和制作手臂模型活动感兴趣,且能合理地分工合作,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身体的运动是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2.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记录和描述身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配合完成运动的。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前臂后臂模型、橡皮筋、细绳、双面钉和帽、两脚钉、实验导学单等。
教师准备:关于人体骨、关节和肌肉的相关资料,人体运动结构相似的物体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感受运动,聚焦主题
1.
2.
3.
PPT:展示哑铃操作过程,提示主要观察上肢各个部位的变化。
4.
预设一:胳膊肘(关节) 预设二:肌肉 预设三:骨骼
板书:手臂图片、骨骼、肌肉、关节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直接引出课题——身体的运动,再出示哑铃,让学生感受举起和放下的过程中出现的肌肉变化,也对接下来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暗示。感受举哑铃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手臂运动由哪些部位参与,为引出主体——肌肉、骨骼、关节做铺垫。
环节二:项目引入,构建模型
1.
2.
过渡: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做假肢。其实早上老师收到一封重要的邮件,有一家公司也想帮助王晨阳。
创设项目情景:温州筑梦假肢有限公司发来邮件,邀请学生参加假肢模型大赛,为王晨阳设计假肢模型。
3.筑梦公司也发来招标书,请同学们阅读招标书(健康生活计划第1页),找出项目中的限制条件。
(通过师生交流强调模型制作的要点)
4.出示PPT:材料超市中有6种材料
5.组内交流讨论:6种材料中可以选择什么材料?讨论并填写设计书。(2分钟)
6.小组根据全班的发言和组内讨论结果进行假肢模型设计与制作;完成制作后进行测试和组内评价;固定作品到各展示区。(10分钟)
(PPT出示工程师、采购员、质检员和总裁的相关职责,分工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在教材当中只有制作上肢运动模型,在这一环节中,保留制作环节,增加材料的多元性,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对比,理解骨、关节、肌肉各自的作用,同时增加的组内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按照要求能判别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模型的优劣有利于接下来班级的交流评价。另外此次活动中特别明确团队分工,确保每一位成员的工作落实,更好地协同完成任务。
环节三:参观评价,交流研讨
1.
2.
预设一:为什么不选用细绳而用橡皮筋? 预设二:你们的模型可以伸缩吗?
板书:收缩、舒张
3.
板书:协同合作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参观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思考模型设计的优缺点,实则是让学生思考各个小组模型的特点,同时也参与了评价。在小组介绍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票数最高的作品的再次深化各个结构的作用,再结合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深化主旨。
过渡:将优秀作品以图片形式发送给筑梦公司,很快回信后,感谢同学们的帮助。
环节四:联系生活,保持健康
1.
预设一:健康运动;预设二:合理饮食;预设三:充足的睡眠······
2.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身体运动的知识,再联系到我们的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呼应单元课题——健康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的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板书设计】
身体的运动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设计并制作上肢运动模型,介绍自己的模型
课后作业:完成健康生活计划的第4页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