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团队赛研--科学

(2022-06-17 15:05:26)

2022.4.19

四年级科学

水头二小 廖苗苗团队赛研--科学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发现物体有时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那么这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既不同的小车是怎么动起来的;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让小车自己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快慢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的学习对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认识到了可以通过测量相同距离内运动的时间比较物体的快慢,也对不同小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生活经验。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对运动与力的关系是模糊的。因此,可以以此为契机作为本课教学的起点。本课学生组装重力,用垫圈的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可以改变而且容易操作。学生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要经历问题——推测——验证——证实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感受到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3.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3.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4.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2.能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明确个人责任,并用实验数据说明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棉绳、秒表、分工任务单、记录单

小组:小车、垫圈,棉绳、秒表、计算器、分工任务单、任务吊卡、记录单

轨道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课前谈话:出示F1赛车图片

是一辆一级方程式赛车。赛车比赛可以说是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与勇气的集合体。今天让我们像赛车手一样,有思考难题的智慧,有回答问题的勇气还能凝聚我们每个小组的合作力量。

2. 视频播放:赛车比赛视频

Q1:裁判如何比较赛车运动的快慢呢?

Q2:赛车更换4个轮胎只需要1.82秒,这是为什么呢?

Q3:F1赛车是依靠什么动起来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车,他们又是怎么动起来的呢?

3.  人去推、马拉、蒸汽机带动、发动机转动都是在为车提供什么?

(预设:动力)

小结:让车运动起来的力称为动力。(板书)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关注各类型车的动力来源,意识到想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动力,自然地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二、 探究活动

三、 探究一

1.  组装动力小车

出示小车,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小车动起来吗?

只用垫圈、棉线、挂钩让车自己动起来

2. 小组讨论:每种材料的用法、如何连接材料。

3. 小组上台展示让小车成功动起来的方法。(若学生无法组装重力小车,则由教师示范)

3.拉力是怎么产生的?

【点拨】垫圈的重力转换为小车的动力。板书

认识重力

概念: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一种吸引力,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叫做重力。

你知道哪些重力现象呢?

1)跳一跳

2)水往低处流

4.怎样让小车停下来

【点拨】用手挡一挡。我们把阻止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阻力。(板书)

探究二

1. 小车运动和停止跟力有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预设:拉力大小)

2. 提问:除了水槽里的器材,还需要补充哪些器材呢?

             怎样让小车每次运动过的距离都相同?

3. 分工合作

播放分工合作视频微课;

根据分工任务单,轮流阅读吊卡背面的任务,小组内讨论,领取任务

抽查个别小组,了解分工落实情况;

记录单使用说明。

4. 小组实验

三、研讨

汇报交流3min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汇报时通常会比较轻易地得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这一结论,但可能会忽略用实验数据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里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学生在通过实验后,能用数据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

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足球运动员是怎么让足球运动起来的呢?怎样踢得更远?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境的问题,帮助学生将小车的运动迁移到足球的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板书设计

让小车运动起来

动力   阻力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基于实证实验的探究活动设计

----让小车运动起来》评效果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水头二小科学团队的周秀鸽。我评的是《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的效果。以下是我对这一课的评课内容。

一、基于实证实验,探究有始有终

     在教学过程中,书本上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倘若不结合实验进行教学的话,科学知识就会显得非常抽象。用实证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眼见为实,通过动手动脑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科学知识的认知。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利用教材的三个板块:聚集板块从食堂仓库发生的意外事件引到了第一轮搜证,会有几种混合组,这是大脑探究活动的设计。探索板块通过自由选择3.4.5.6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动手做实验得到证据,来验证我们的猜想。研讨活动给予各种气体资料了解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点。老师提供资料,帮助同学们在大脑探究、动手探究,最后在学生们激烈讨论中把本节课探究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节完整的实证实验的探究活动课。

二、开展小组合作,落实分工协同

 实验操作是科学课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科学实验大都需要多人配合,而这种方式较为适合运用于科学实验教学环节,需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合作中,做到人人动手,轻声讨论,及时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可探索的情境,鼓励学生利用现阶段掌握的感性知识,在小组间开展讨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实验检验,充分感受到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带来的实验成果。两次搜证,都可以看到每个小组的孩子们分工明确,操作员在操作时,其它同学认真观察,看到现象,再及时记录。这样的探究活动设计,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时间和耐心用学生,用学生实验得到的证据体现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环节设计切合主题。

三、规范操作流程,突出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对于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次搜证实验,通过视频,清楚、明白实验的操作流程。在操作的过程中,许多小组除了用眼看、鼻闻,也有耳听等一些列的规范操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县小孩子的科学素养,与科学老师平时的要求都有关系。姜老师在设计本课实验环节中,严真正做到收放自如,松弛有度,同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会得到真实、客观的证据,那么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由此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对学生以后在实验课上,自然要求自己要严格、规范操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延长探究时间,扩大研讨空间

《气体产生的变化》这一课,经历两轮搜证科学探究活动,用了11分钟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自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的过程。然后对科学探究中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的疑问和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较长时间的交流研讨。在交流研讨中得出实验结论,获得科学基本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交流研讨中共享实验证据和成功经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与口语表达;在交流环节真正体现了姜老师流畅的设计,也体现了县小孩子么的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生活经验丰富。这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有效的交流研讨中,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与提升。本节课姜们大幅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沉浸在时间充裕的探究中。

五、思考

 本课的设计本人认为有一个小遗憾,在第二轮搜证实验操作的时候,将两种物质混合缺少指导摇晃的时间、袋子里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通过袋子膨胀现象,产生许多气泡等说明产生了气体,熄灭火焰的时候发现个别小组一次之后,第二次就灭不了,而有的小组的袋子还是鼓鼓的,说明和之前指导不到位有相当大的关系。

团队赛研--科学

团队赛研--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