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1:1:1”校本研修申报书

平阳县校本研修项目申报书
申报学校(盖章)
研修项目名称 |
“泾川1:1:1”校本研修 |
||||||||||
项目负责人 |
郑书完 |
校内职务及联系电话 |
教科室主任 |
||||||||
团队成员 |
教务处主任、副主任及各学科组教研组长 |
||||||||||
对象人数 |
106 |
申请学分 |
24 |
研修时间 |
教师大会、语数活动周二、四下午,科学周一上午,英语周三下午,综合科活动周五上午。 |
||||||
(一)项目简介(项目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预期效果等) |
|||||||||||
项目背景: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重视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品质、品牌。以“泾川(团队)赛研、泾川课程、泾川讲坛”三个项目为抓手,推进我校校本研修的品质。提高教师教研、科研的能力。 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我校青年教师达22人之多,他们在教育、教学经验,对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惑。 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泾川赛研”: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学校名师群体的优势(骨干教师达32人),以老带新、共同促进。通过青蓝工程的启动,为广大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也为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促进教师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学校安排师德高尚、经验丰富、水平突出的骨干教师为“导师”,言传身教,大力推进学校的团队赛研。采取“一对多”的形式,即由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带一个或几个年轻教师。以各学科“泾川赛研”的模式进行校本研修、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各项活动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论文线上修改会、各学科线上专家直播等)为先导,以各专项活动(“泾川之春”术科团队赛研专场、“泾川之春”体艺团队赛研专场)为载体,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重视校本教研,注重品质。 “泾川课程”:学校着眼学生发展,建立较为完善的“泾川”课程体系,在开足开齐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有代表性的“泾川课程”。2021学年,向全体学生开展了麻绳工坊、小篮球、埙、舞蹈、竖笛、漫画、美化板、七巧板、书法等拓展性课程。“泾川小篮球”2022.3培训课程获县一等奖,“麻绳工坊”课程曾获温州市一等奖,入选省中小学美术优秀拓展性课程、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是学校深耕细耘的一大品牌课程。 “泾川讲坛”:为了总结、推广“青蓝工程”阶段性实践经验,发挥骨干模范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调动年轻教师的教学、教研热情,促进广大青年教师群体的成长,同时丰富校本研修的内容,每年一届举行“泾川讲坛”暨“青蓝工程”总结汇报会。给优秀的教师在每一年在上学期所学、所做、所获作一次阶段的小结,分享他们在一年中成功经验,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真正实现了校本研修新的生长与拔节。 预期效果:“蓝队”教师在“泾川赛研”活动引领下,课堂教学展示,能够达到生动性、趣味性、针对性等较高要求,能熟练进行学科教学,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青队”能独立承担各年级教学任务,能胜任班主任并较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令学生和家长较为满意的教育教学成绩,达到校级教学能手或镇级优质课水平,在“县、市三坛、骨干”评比中,获得佳绩。2021年6位老师评上县骨干、4位评上市骨干的称号,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
|||||||||||
(二)具体目标(具体简洁、清晰可测) |
|||||||||||
1.促进学教评一致性课堂常态化,积极开展学教评一致性学习力的实证研究,形成案例,力求在“学习力环节”方面做得更详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推动学科组校本研修主题化,继续开展“学科专家进校指导主题研修活动”项目,以学科教研组活动为重要载体,以“学、教、评、学习力”为核心话题,结合我校校情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提高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3.以“青蓝讲坛”为载体,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树立教学研究意识,营造学校研训氛围,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
|||||||||||
(三)设计思路(建议围绕项目目标、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架结构图表达项目设计思路) |
|||||||||||
从学校的实际校情出发,研训项目设计思路如下图: |
|||||||||||
(四)课程总表 |
|||||||||||
研修 模块 |
研修内容 |
研修时间 |
研修形式 |
学时 |
主讲或主持 (简要荣誉职务) |
||||||
理论培训 |
《着眼终身发展、奠基幸福人生 ——2021校本研训项目启动》 |
第一学期开学初 |
讲座 |
2 |
金福敏(校长、县教坛新秀) |
||||||
《教师职业规划与专业成长》 |
第一学期开学初 |
讲座 |
4 |
陈策(书记、县名校长) |
|||||||
《关于学教评一致性课堂的实践研究论文的撰写》 |
第二学期开学初 |
讲座 |
2 |
郑书完(教科室主任、市教坛中坚) |
|||||||
《课堂变革和深度学习研究》 |
第二学期开开学初 |
讲座 |
4 |
王青迪(教师发展中心) |
|||||||
观摩实践 |
语文组“单元阅读教学略研究” 课堂观摩 |
第一学期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施海波(语文教研组长) |
||||||
数学组 “实施有效活动打造快乐课堂” |
第一学期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吴彩宝(数学教研组长、县名师) |
|||||||
英语组“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课堂观摩 |
第二学期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林丽慧(英语教研组长、县教坛新秀) |
|||||||
科学组“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
第二学期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周秀鸽(科学教研组长、市学科骨干) |
|||||||
综合组“学教评一致性”课堂观摩 |
第二学期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郑书完综合组(教研组长、县名师) |
|||||||
学员展示 |
“泾川之春”团队赛研(体艺组)专场 |
第5周 |
对外交流 |
|
郑书完(教科室主任、县名师) |
||||||
“泾川之春”团队赛研(语文)专场 |
第8周 |
对外交流 |
2 |
陈叶子(教务处副主任、教坛新苗) |
|||||||
“青蓝讲坛”分享各教研组基于学教评一致性课堂变革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成果汇报 |
第二学期期末 |
成果展示 |
|
郑书完(教科室主任、市教坛中坚) |
|||||||
(五)研修作业要求(请逐条清晰列出) |
|||||||||||
1. 2. 上好一堂“学教评一致性”学习型课堂公开课
3. 4. 撰写一篇“学教评一致性”学习型课堂评课稿 5. 参与“‘学教评一致性’学习型课堂的深化”课题研究
|
|||||||||||
(六)校务讨论意见(100字内) |
|||||||||||
校长(签字):金福敏
2022年
2月
14 |
附:2020学年第二学期各校校本研修活动行事历(要与研修课程表一致)
2021学年第二学期各校校本研修活动行事历
周次 |
日期 |
校级内容 |
教研组内容 |
预备周 |
|
|
|
1 |
2.14—2.20 |
《着眼终身发展、奠基幸福人生 ——2021校本研训项目启动》 |
|
2 |
2.21—2.27 |
|
|
3 |
2.28—3.6 |
|
|
4 |
3.7—3.13 |
|
|
5 |
3.14—3.20 |
“泾川之春”体艺组主题式教研专场 |
音、体、美组研讨 |
6 |
3.21—3.27 |
“泾川之春”语文主题式教研专场 |
语文组研讨 |
7 |
3.28—4.3 |
全学科参加学区团队赛研活动 |
全学科 |
8 |
4.4—4.10 |
“泾川之春”班会课教研专场 |
|
9 |
4.11—4.17 |
泾川赛研数学组教研活动 |
数学组研讨 |
10 |
4.18—4.24 |
泾川赛研英语组教研活动 |
英语组研讨 |
11 |
4.25—5.1 |
“泾川之春”语文主题式教研专场 |
语文组研讨 |
12 |
5.2—5.8 |
泾川赛研科学组教研活动 |
科学组研讨 |
13 |
5.9—5.15 |
“泾川之春”语文教研专场 |
语文组研讨 |
14 |
5.16—5.22 |
|
|
15 |
5.23—5.29 |
|
|
16 |
5.30—6.5 |
|
|
17 |
6.6—6.12 |
|
|
18 |
6.13—6.19 |
“青蓝讲坛”分享各教研组基于学教评一致性课堂变革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成果汇报 |
各教研组对学教评一致性课堂变革的研讨 |
19 |
6.20—6.26 |
|
|
附件2:
平阳县校本研修项目申报书评价表
申报学校:
项目名称:
栏目 |
审核要点 |
权重 |
得分 |
分值参考 |
项目主题 |
1.选择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需要; 2.表达要清晰、精炼、通顺、完整。 |
10 |
|
A等:10 B等:8 C等:6 |
研修目标 |
1.研修目标清晰,可测度高; 2.符合学校、教师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 |
15 |
|
A等:15 B等:13 C等:10 |
设计思路 |
1.目标、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科学合理; 2.能用图表等清晰表达项目设计思路。 |
20 |
|
A等:20 B等:15 C等:10 |
研修课程 |
1.聚焦研修项目主题,切合研修目标; 2.以模块方式设置课程结构,模块之间、课程之间逻辑科学合理; 3.可操作性强、总量适当。 |
30 |
|
A等:30 B等:25 C等:20 |
项目考核 |
1.培训过程管理规范; 2.研修作业设计和管理科学; 3.考核对象要体现全员性。 |
25 |
|
A等:25 B等:20 C等:15 |
|
100 |
|
|
审核专家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