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蓝工程”模式下数学组(新联)教研活动

标签:
活动20 |
分类: 教研活动(培训)资料 |

《找规律》数学
水头二小
课题 |
找规律 |
课时 |
1课时 |
教材与学情分析 |
教学理念: 通过前测可以看到,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是学生不会用比较简练和完整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因此,我尊重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在学生对规律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一组一组、重复出现)之后,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新知源于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结果,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应有意识地分层呈现学生的作品,把学生零散的思维汇聚在一起,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共识,掌握新知。 教材分析: 教材是通过学生观察新年联欢会会场布置的有规律排列的彩旗、小花和灯笼,发现并认识以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认识规律的基础,也是今后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的基础,是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学情分析: 本节课认识的以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发现和掌握,不少学生在学前阶段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根据学生的情况,挖掘知识背景后的内容,引导学生经历将自然规律与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练系起来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
||
目标与重难点 |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能初步认识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学会找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在探索发现、创造规律的活动中,学生能初步体验数学美,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通过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学习难点: 探索寻找规律的方法并创造规律。
|
||
教学准备 |
彩笔,学习单,课件 |
||
过程设计 |
板块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 现在愿意和老师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吗?那好,愿意的小朋友坐好位置, 瞪大眼睛仔细观擦,不说话,知道了马上举手,清楚了吗?(教师慢慢地从大信封中抽出两组红黄红黄的小花,和绿黄红绿黄红接着让小朋友们去猜,并马上验证 ) 师:你是怎么猜的?你是怎么猜?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跟老师读一下: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去找规律。(补充板书:找) 板块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师: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师: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们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出示图片) 师:你发现他们布置的教室有什么特点吗?他们是乱摆的吗? 2.猜一猜,寻找规律
(1)出示彩旗图(彩旗按红黄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师: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师:你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对呀,彩旗是以2面为一组,按一面红、一面黄的规律不断重复排的(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按照这样的规律,我们知道在红旗后面肯定要摆黄旗了。 (2)小花图 师:我们再来找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绿 师:下一朵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花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小花是以2朵为一组,按照一朵绿色、一朵红色的规律不断重复排列的,是吗?(边说边演示) 师:按照这个规律,再下一朵是什么颜色? (3)出示灯笼图 让学生同桌互说:它有什么规律?(几个一组,按照什么不断重复排列的)再让学生说说下一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黄 红 黄 红 黄 红 黄 红 3.教室布置好了,联欢会开始了!仔细观察表演的同学们是按什么样的规律站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你们看,老师把他们排成了一条直队,你能猜出接下来一个是男孩还是女孩吗? 4.小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彩旗、花朵、灯笼都是按照颜色变化规律来排的,小朋友是根据性别的变化规律来排的,根据规律,我们就可以猜到接下去该是什么了。 板块三:在操作中创造规律 1.教师摆规律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用你学到的本领猜一猜下一个该拜什么? 2. 小精灵出现
3.教师涂一涂 师:小朋友真厉害,都能猜对。这里,老师画了几个图形,可惜还是有几个没有涂上颜色。你能帮老师把这几个图形涂上颜色,使得看起来比较有规律。 4.学生动手涂一涂 师:刚才都是老师动手涂,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涂一涂呀! 5.生活中的规律 (1)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2)欣赏生活中规律的图片 板块四:全课总结 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排列的物品,就可以说他们有规律。还知道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课后也能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2.课内作业: 涂一涂: “做一做”
|
||
作业设计 |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必做题) (2)自己创造一个规律,并说一说第10组的第一个是什么?第50组的第几个是什么?(选做题)
|
||
板书设计 |
找规律
|
||
教学反思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知识。低段儿童对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理解,甚至不感兴趣,但一听到“游戏”、“活动”这类词时,马上打起精神,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所以课前我就以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来认识“什么是规律”。本来复杂的理论解释,用游戏的形式来表现,一下子显得浅显易懂,学生也在喜欢的玩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规律”。 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