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蓝工程”模式下数学组(新联)教研活动

标签:
活动19 |
分类: 教研活动(培训)资料 |

《找规律》数学
水头二小
课题 |
找规律 |
课时 |
1课时 |
教材与学情分析 |
教材分析: 《图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 《找规律》是教材新增的内容,主要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明白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图案和物体有规律地排列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货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地思维和想象,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本课我以庆祝六一节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
||
目标与重难点 |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能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 2. 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字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 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小问题。
|
||
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两、三种颜色不同的彩笔 |
||
过程设计 |
板块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吴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好不好?咱们看大屏幕一会儿在大屏幕的右边会有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的圆,这些圆都有不同的颜色,你看出什么颜色就大声地读出来,看谁看得准,读得快.(课件出示) 生齐读:红、黄、红、黄 师: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生1:红色。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对不对?(继续播放课件)真是红色呀!下一个呢? 生2:黄色。 师:再下一个呢? 生3:红色。黄色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棒!猜一个对一个,真了不起!再来一个行不行? 生齐:行! 师:要不要再玩一次?带颜色的圆重新出现,大家猜,准备!像刚才一样,开始! 课件出示 师:下一个你们猜是会是什么颜色?(继续播放课件) 生:红色。 师:呀!没猜对吧!刚夸你们棒,结果不成了,再猜下一个成吗?为什么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猜得那么准,猜一个对一个,可是第二次再出现的时候,怎么猜也不容易猜对呢?什么原因啊?能说说吗? 师:那我们就把不乱的这种变化情况用一个词来说明,这个词叫做“规律”,“规律”很重要,正是因为第一次出现的圆是有“规律”的,所以一猜就准,而第二次出现时,是没有“规律”的,所以总是猜不准,你们说“规律”重要吗? 生齐:重要。 师:所以今天吴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上一节课,叫“找规律”(板书课题) 板块二、探究新知
(一)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把教室布置的可漂亮了。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图中也藏着许多的规律呢。 2、引导探究: (1)初步感知: 小旗是怎么排列的?先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 (将磁性小旗贴在黑板上) 预设:黄、红、黄、红、黄、红… (2)深刻感悟:那我们就把这样的一组圈起来,后面的每一组,谁能上来圈一圈?(1位学生上黑板圈) (3)一组的概念: 师:这样分组就可以更清楚看出小旗的规律了,是吗? 师:为什么把黄红圈在一起呢?(生说不出来的话老师引导说,是把小旗重复出现的) 师:把重复的部分黄红圈在一起就是一组。一组一组的圈在一起,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师:我们找到了彩旗的规律,怎样才能读出它的规律呢?谁来读读看。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你真积极,但是这样读,大家听不出谁和谁是一组呀?该怎样读呢?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像他这样,在一组和一组之间停顿一下,就能很清楚地把规律读出来,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学生齐读。 师:真好听。 后面的每一组和前面的一样,就叫重复出现。 (板书:重复出现) 3.教师小结: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发现小旗规律的? 我们先读这样的排列,在找到这样的一组,然后圈出重复的每一组。 (边说边板书:读、找、圈)。 下一个我们要找谁的规律? 4、课件出示 (1)彩花的规律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又有什么规律呢? 生:也要从左往右观察。师:谁来读出它的规律? 生:红、紫—红、紫—红、紫。 师: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他在读的时候,你听出来了谁和谁为一组吗? 生:红花和紫花为一组。 师:你听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彩花的规律就是谁在重复排列呢? 生:红花和紫花在重复排列。 师:我们把重复的部分圈起来。 师:按这个规律再摆一个,该摆什么呢? 生:红花。 师:对啦,再摆一个呢? 生:紫花。 师:说得真好。 (2)找灯笼和小朋友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彩旗和彩花的排列规律,在图中灯笼和小朋友也是按规律排列的。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5页。先找到灯笼和围成圈跳舞的小朋友,找到了吗?现在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来找一找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活动要求: 1.找出规律的第一组; 2.圈出规律的每一组。 小结:看来像这样观察的起点不同,发现的排列规律也不同。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图中藏着的规律都被你们找到了。我们刚才找到的物体都是几个为一组,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这就是有规律地排列。 (3)师小结(将所有有规律的事物逐一出示在屏幕上) 师:刚我们一起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规律,他们都是几个为一组按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一组一组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师:要使排列有规律,一组图形至少要重复几次?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需要几次?(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它有规律吗? 生:没有 师:(再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他有规律吗?明显吗? 生:不明显 师:不明显能说有规律吗?再摆一组,现在有规律了吗? 生:有 师:要使排列有规律,至少要重复几次? 生:3次 师:真了不起!那么你能总结一下找规律时我们应先找到什么吗? 生:应先找到“一组”。 (4)生活中的规律 1.学习任务:孩子们,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规律,看一看,找一找,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预设1:我们的桌椅,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个桌子一个椅子。(师:你很善于留心生活。) 板块三:游园闯关游戏 第一关找规律 学习单 第二关用规律 填图形 第三关创规律 玫瑰图 师:看来这些题都难不倒你们啊。我要加大难度了。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6个是什么颜色? 预设1:红色。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它的规律是黄红、黄红、黄红,第6个是红色。 (PPT展示验证)
追问:那第15个是什么颜色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单数是黄色、双数是红色。 (PPT展示验证)
追问: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老师要加大难度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它的规律是紫红蓝蓝,接着也是紫红蓝蓝,第6个是红色。
追问:第15个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能不能上来数一数。 (你真会思考) (PPT展示验证)
四、 欣赏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
(1)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2)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
||
作业设计 |
设计一条手链,送给喜欢的人
|
||
板书设计 |
一组
|
||
教学反思 |
“找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理解规律的含义预设为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圈一圈等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知和认识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节课中,学生在欣赏有规律的美、享受有规律的美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感,建立了自信。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总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知识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