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头二小
水头二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95
  • 关注人气: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青蓝工程”模式下语文组(新联)教研活动

(2021-06-09 09:42:09)
标签:

活动

11

分类: 教研活动(培训)资料
基于“青蓝工程”模式下语文组(新联)教研活动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水头二小   施书泵

教材分析

《雷雨》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垂、户、扑”这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垂”这5个字,正确读写“乌云、窗户、迎面”这3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字词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天气预报图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雷雨》。(板书课题)

3.指导书写“雷”字。

1)说说“雷”这个字该怎么写。

2)教师范写并提示重点:“雷”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及时纠正错误。

2)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蝉鸣  垂下  压下  迎面扑来

注意读准翘舌音“垂、蝉”。

3.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教师相机指导。

1)熟字加偏旁:扌+卜=扑

2)借助图片:蝉

3)动作识记:压

板块三  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学生交流后相机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哪些不同的景象?

3.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有何不同?读读课文。

板块四  理解感受,雷雨前景象

1.默读第1~3自然段,作者在雷雨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师生交流:读读雷雨前的场景,圈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1)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

乌云  叶子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2)学生交流。

3.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第1句话。

2)正音:“压下来、垂下来”中的“来”读轻声。

3)理解“压”:瞧,图片中的乌云很多,云层又厚又低,就叫“压”。

(课件出示乌云低压图片)

4)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5)指导朗读:看着这样的天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指名说,指导朗读。

4.指导书写“压”。

1)书写“压”这个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指名说。“压”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点写在“土”字里。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5.感受“闷热”。

1)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雷雨前的闷热?

2)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3)理解“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出”。

4)指导朗读。

6.学习第2自然段。

1)雷雨前没有风,没有声音,好安静呀!忽然……

2)忽然发生了什么?我们来读课文了解。

课件出示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理解“摆”:“摆”字写出了风很大。

5)想象补白。

课件出示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名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提问:你从哪里体会到蜘蛛心里的害怕?

课件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

引导学生对比理解:把“垂”字换成“落”或“掉”字,行不行?

根据图片及生活经验选字填空。

(课件出示:稻谷、苹果树、落叶、兔子图片和句子)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垂”。

识记“垂”。(课件出示“垂”的甲骨文,说说怎样识记)

指导书写“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7.学习第3自然段。

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2)词语积累:“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4)语言积累:你能用上“越来越……”说话吗?

课件出示

天气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树叶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读第1~3自然段。

1)听朗读,想象画面。认真听老师朗读第1~3自然段,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3)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板块五  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

1.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作者听到了什么?

3.理解“哗,哗,哗”。

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

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导朗读。

4.理解“看不清”。

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

课件出示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

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

5.体会雨的变化。

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3)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

6.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板书设计

                                           16 雷雨

                               

乌云             越下越大

大风             渐渐地

闪电

雷声

  

 

教学反思

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课文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在此基础上体会词语,读懂句子,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但书写的指导不够细致,还不到位,需加强。

 

 基于“青蓝工程”模式下语文组(新联)教研活动


基于“青蓝工程”模式下语文组(新联)教研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