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一学期水头二小青蓝工程”语文主题教研活动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年”等难懂的词语。
2.
3.
4.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流程:
板块一:单元整体导入,借助资料初识作者
1.读第一自然段,揭题
2交流资料,.初识鲁迅
你对鲁迅先生和他的小说<</span>故乡>了解多少?
板块二:检查预习、梳理课文内容
1.
2.
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查资料帮助理解。
3.梳理课文。
(1)借助课后题第二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围绕闰土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等内容。板贴。
(2)概括闰土给“我”讲的新鲜事。
示范。用抓主要事件的方法,概括第一件新鲜事——雪地捕鸟。
学法迁移。
4.借助小名片,初识少年闰土。
过渡:同学们,在这些有趣的事情中,哪件事情让文中的“我”印象最深呢?
(看瓜刺猹)
板块三:演绎“看瓜刺猹”,体会闰土形象
(一)演绎闰土的讲述(10—15自然段)
1.出示语段,自由读。
2.交流新鲜有趣的地方。
这件事情中闰土讲得哪些地方让“我”觉得特别新鲜,特别有趣呢?
3.绘声绘色说一说。
(1) 自主练习。
(2) 展示演读。
4.体会闰土形象
听着听着,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师生合作朗读。
过渡:课文中除了这里写到看瓜刺猹,还有哪里也写了看瓜刺猹?
(二)品读“我”的回忆(第1自然段)
1.出示,师范读,生自由练读。
2.对比思考:两个“刺猹”的片段有什么不同?
3.品读颜色词,读好美景。
4.多种形式朗读。
板块四:人物对比,体会“我”的内心
过渡:在闰土眼中平平常常的看瓜刺猹,为什么能在我的心头久久萦绕,让我难以忘怀呢?
1.人物对比,引发思考:年纪相仿的两位少年,他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3.提升感悟。出示: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4.体会“我”的内心世界——向往、羡慕
5.再回第一自然段,配乐齐读。
此时,你一定明白了闰土看瓜刺猹为什么一直萦绕我的心头,难以忘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通过朗读,定格那美好的令人向往的画面。
6.猜测中年重逢,激发阅读兴趣。
7.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鲁迅和他的小说《故乡》的相关资料,对鲁迅和他的小说《故乡》有大致的了解。利用课后题第2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概括闰土讲的新鲜事。
聚焦“看瓜刺猹”片段,通过朗读演绎体会闰土的美好形象。我用课件展示了书中的插图,从读看瓜刺猹的片段,讲看瓜刺猹,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很快学生归纳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孩子。通过对比人物,借助相关资料(作者的其他作品《五猖会》片段),多角度品读人物,感受“我”的内心世界。中年相逢的对比,落实并链接小说原文,产生阅读《故乡》的兴趣。特别是加上音乐渲染,学生感触很深,有个别女生还哭了。总之,这节课我紧紧围绕篇章页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