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流氓”的一点想法
(2011-05-04 15:23:39)
标签:
杂谈 |
关于规则,写了一篇之后有些兴起了,索性便继续写一篇。之前就曾颇有些感受,这阵子全国范围从南到北的球场上都流行着“流氓”规则,颇有些不玩“流氓”规则就貌似落伍了一般。我也曾试过若干回,说句心里话(心里话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也不应该在博客里说的),我很有些不以为然。
倒不是说打“流氓”规则就有什么不好,“流氓”规则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一些球友们对规则掌握得不全面,避免出现一些争议的情况(据说是台湾人的发明)弄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成为了赌球时用以增加难度和变数的一种规则类方法了。前几天在球场偶遇某著名前国脚,聊天时我说他当年在夏丽球场几乎是无人能敌的,现如今老崔同学怕是已经取而代之了。他说他现在红旗谷球场算是成绩比较好的,一般都能保持在90杆左右,特意强调了是“大流氓”规则,90杆已经算是很好的成绩了。我对此是认同的,可是。真的能说90杆是一个好成绩么?
这次出门去无锡参加了一站业巡赛,然后又顺路打了这几年新建的一些球场,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现在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显了,它从来没有过的更像是一项体育运动了,而球员们看着也更像是一个运动员了。能够举办正式赛事的球场都是建得越来越长(举办过女子欧巡赛的太湖球场7300码,举办过VOLVO中国公开赛的金鸡湖7400码,举办这一站业巡赛的锦园球场7500码),球道相对比较宽阔,对于球员的开球距离要求得越来越高了,但是也给球员们留有救球的余地。我们都很乐意欣赏老虎、米克尔森们在树林里、长草里、水塘边(有时需要脱鞋,甚至是要脱衣服)表扬出神入化的救球。米克尔森在大师赛上,从树后用铁杆打出漂亮的右曲球(他是左手球员)直接攻上了PAR5洞果岭的那一杆被评为了当年最佳一击,如果按照大流氓规则的话,他早就OB了,回去发球台再打第3杆吧。
我们这些业余的,打球的目标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的,但是对于规则还是有义务应该尽量掌握的。不可否认高尔夫规则本身冗长而枯燥,甚至很多部分已显得不合理而急需改进,但是常用部分还是没有理由不知晓的,更加不能拿不懂规则作为理由来用了。身边有很多前辈高手,眼看着他们每天“大流氓”着,渐渐地,成绩是越来越差了,开球是距离越来越近了,但是方向倒是越来越靠谱了。因为“流氓”规则下,在长洞打一个+1,基本上是不会输钱的。老崔同学与我此行一路上没能打出一场7字头,回来大连第2天就在西郊打76杆,隔一天在夏丽打75杆。夏丽这一场我和他前后组,我问他不如我们打黑梯(夏丽球场规定,单差可以上黑梯)吧。老崔笑着说:我傻啊?赌这么大,他们谁都不上黑梯,我去上黑梯?这场球他们4个人一组,最后成绩最差的那一个打了78杆,输了6000。
最差的成绩都是78杆却没一个人肯上黑梯(夏丽和金石球场由于建得较早,黑梯的长度都是7100多码),我不明白为什么。以前是球场不让,因为我们不是职业球员,现在可以了,却没人愿意上去了。在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球场上,每天70几杆地混着,我猜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是老崔这次出门回来后曾对我说,这次出门打球发现,咱这距离真的是不够用的啊。。。
何去何从?每个人有会自己的想法,而我也有我自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