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甘醴二锅头”出自吴廷祁《咏徐水旧八景》之一“刘伶孤塚” 。
旷达真成第一流,清谈典午事悠悠。
逃名只合遯于酒,访友何妨死便休。自古才人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疏狂我欲衔杯问,荷锸遗风尚在否?
《徐水县新志》卷八“职官记”记载,本诗作者吴廷祁为江苏太仓人,于民国十年(1921年)任徐水县县长。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治今安徽宿州)人,魏晋时期文学家、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相传刘伶与张华相友善,不远千里来张华村访友,卒于此。刘伶墓位于徐水县城西10公里,遂城村西200米,张华村南300米处,刘伶墓与张华墓相望。
河北徐水县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酿酒之乡,酿酒史近千年,考古发掘的公元1126年金元时期的刘伶醉烧锅,是中国最早的蒸馏器皿之一。
吴廷祁生卒不详,待考。江苏太仓人非徐水本地人,1921年任徐水县县长。仅从其任职时间看,网传吴廷祁为清朝诗人则不攻自破,毋庸多言。
其诗文所言“自古才人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中的二锅头究竟有何指向?
甘醴:甜酒、美酒。甘醴二锅头仅仅是对酒的赞誉而已,是对河北石家庄地区、保定地区民间把二锅头当做美酒代名词的佐证。1948年石家庄解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国营酒厂-石家庄露酒厂首次选用了二锅头作为商品名称也是基于当地民间对美酒称谓的习俗。
纵观诗文全文及诗文名称【刘伶孤塚】则不难看出,作者仅仅是借刘伶的遭遇抒发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失落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当地尚酒的遗风。
然而,无论如何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最早的有关二锅头的文字记载。尽管当时不见二锅头酒作为一种商品出现但足以证明那时的徐水民间已有了将二锅头视为美酒的习俗。
‘至今甘醴二锅头”并非所指当时已经有了二锅头酒在市场出现,也绝非自魏晋时期“至今甘醴二锅头”。
二锅头仅仅是河北石家庄、保定等地区民间对好酒、美酒的称谓。
河北省才是二锅头的真正发源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