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农民父亲【转载】

(2022-04-15 14:41:23)
分类: 转载散文

我的农民父亲

福建日报

2022/04/15 00: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五载。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却像被时间封存的老酒,愈发绵长醇厚。

孩提时,父亲是我心中一个幸福的港湾。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个时代,能够看一场露天电影,都像过年一样。放映那天,乡村孩子就会早早搬凳子占位置,然后快乐嬉戏打闹,等到电影开始放映时,却累得昏昏欲睡。入夜的山村冷了下来,父亲便会拥我入怀,我在半睡半醒中能够感受到父亲的怀抱是温暖和安全的,这种踏实感让我安然入睡。那是一种无声的父爱,那宽厚的胸膛和坚实的臂弯,给孩提时的我,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每年春节前,父亲便会挑着家中养的鸡鸭到镇上的集市去卖,这时候我最期待的便是他能给我捎些新年的惊喜。总是要等夜色深了,父亲才疲惫地进入家门,扁担还没放下,第一件事就是将买来的春节新衣和糖果递给我,对于那时的我而言,这些新衣与糖果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感,远大于后来生活条件好起来后,添置的电视机、冰箱这样的“大件”。父亲去世后,母亲有次对我说,那时他俩往往是挑着百来斤鸡鸭,披星戴月走几十里的山路,在天亮开圩之前,赶到邻镇,为的就是能多卖几个钱。感谢父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给我创造了这些“富足”的回忆。

少年时,父亲是一座令我仰望的高山。记忆中,为了生计,父亲承包了乡邻的十亩农田,为了打点好这些农田,父亲总是天还没有完全放亮,就下了地,一把锄头、一辆手推车、一顶斗笠、一地庄稼,就是父亲人生中大部分时光的写照,布满老茧的双手,是他勤劳的见证。每年的“双抢”,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最忙最累的时候,那三个月,父亲总是催逼着我们凌晨三点就出工,翻田、插秧、割稻、打谷……收成后,父亲卖了稻谷,用他粗糙的双手数着一叠血汗钱,那是全家一年的生计啊!后来,我到镇上读书,傍晚放学时,父亲忙完农活,会特意骑着自行车绕到镇上接我回家,他总是会掩饰劳作后的疲惫,高兴地对我说:“哎呀,我们的念书郎回来了!”然后喊我坐到他的车后座上。

成年后,父亲是我心中做人的标杆。他是个朴实而又正直的人。当时我到乡镇工作,没有什么文化的父亲总是叮嘱我,要努力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我从倒水、扫地这样的小事做起,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叮咛让我深深记在心里。偶尔回家看望他老人家,他总说,“不要勤过来,工作第一”。父子之间的真情流露,往往就是落在这样短短的话语上。他以我为荣,却从不到我工作的乡镇,怕影响我工作。他生病时我常回家看望,他还总是担心会不会影响工作。哪怕他的儿子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他还是每次都交代,“工作一定要做好,要多为老百姓做事”。后来,我不管在哪个岗位,总是会想起父亲的这些话。父亲离开我越久,这些话反而越加清晰地回荡在耳边,时时提醒着我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如今,父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中国有句古话“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农民的父亲,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和漂亮话,但他对我的影响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父亲那种任劳任怨、包容关爱,那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那种对儿孙辈教育读书的重视培养,那种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风骨卓然的乐观进取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指路明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