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第9卷(三)原文译注
(2013-04-02 10:06:03)
标签:
文化 |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
《吕氏春秋》第9卷(三)
知士
【原文】
【译文】
注解:知士
三曰: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相马工也。良工之与马也,
相得则然后成,成良马。譬之若枹之与鼓。枹待鼓,鼓待枹,乃发声也。良马亦然。夫士
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犹贤者能之也。
○《御览》八百九十六“待”作“行”,“也”作“乎”。
静郭君善剂貌辨。静郭君,田婴也,孟尝君田文之父也,为薛君,号曰静郭君。○案:《国
策》作“靖郭君”。“齐貌辩”,《古今人表》作“昆辨”。“昆”或是“兒”之讹,然据《元和姓
纂》有“昆姓,夏诸侯昆吾之后,齐有昆弁,见《战国策》”。今当各依本文可也。剂貌辨之为
人也多訾,○《国策》作“疵”,高诱注“疵,阙病也”;鲍彪注“疵,病也,谓过失”。门人
弗说。静郭君门人不说也。士尉以证静郭君,证,谏。○“证”,旧作“證”,注同。案《说
文》证训谏,證训告,不同。此当作“证”,今改正。静郭君弗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
窃以谏静郭君,窃,私。私谏静郭君,使听士尉之言,而止其去。静郭君大怒曰:“铲而
类!铲,灭;而,汝也。揆吾家,苟可以傔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傔,足也。揆
度吾家,诚可以足剂貌辨者,吾不辞也。○“揆”,《国策》作“破”,又“傔”作“慊”。于是
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上舍,甲第也。御,侍也。以馆貌辨也。旦暮也。数年,
威王薨,宣王立。威王之子。静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交,接也。大不为王所善
也。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俱,偕。留无几何,留于薛。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
王。静郭君曰:“王之不说婴也甚,甚犹深。公往,必得死焉。”剂貌辨曰:
“固非求生也。”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止,禁止也。
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藏,怀。剂貌辨见,句。宣王
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徒见爱
耳,言则不见从也。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涿视,
若是者倍反。■涿,不仁之人也。过犹甚也。太子不仁,甚于■涿,视如此者倍反,不循道理也。
○字书无“■”字。注训■涿为不仁之人,不知何据。《国策》作“过颐豕视”,刘辰翁曰:“过颐,
即俗所谓耳后见腮;豕视,即相法所谓下邪偷视。”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
婴儿,幼少之称,卫姬所生,校师其名也,威王之庶子也。劝静郭君令废太子,更立校师为太子也。
○“校师”,《国策》作“郊师”。静郭君泫而曰:○旧校云:“‘泫’一作‘泣’。”案:《国
策》作“泣”。‘不可,吾弗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
也。此为一也。言静郭君听辨之言,则无今日见逐之患也。此一不见听也。至于薛,昭阳请
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昭阳,楚相也。求以倍地易薛之少,辨劝之可
也。静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先王,威王也。
见恶于后王,先王其谓我何?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
肯听辨。此为二也。”二不见听。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
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动,变也。一犹乃也。少,小,故不知此也。客肯
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言犹可也。剂貌辨答曰:“敬诺。”诺,顺。静郭君来,
衣威王之服,冠其冠,带其剑。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
因请相之。请以为相也。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受为相。十日,谢病强辞,三日
而听。听,许。
当是时也,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知人,知剂貌辨也。能自知人,故非之
弗为阻。阻,止。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故也。外弃其生命,乐解人之患,
往见宣王,不辟难之故也。○《国策》作“外生乐患趣难者也”。孙云:“观注,似此亦本与《国策》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