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第9卷(五)
精通
【原文】
五曰:人或谓兔丝无根。兔丝非无根也,其根不属也,伏苓是。慈石召铁,或引之也。树相近而靡,或軵之也。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则精通乎民也。夫贼害於人,人亦然。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非或闻之也,神者先告也。身在乎秦,所亲爱在於齐,死而志气不安,精或往来也。德也者,万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夫月形乎天,而群阴化乎渊;圣人行德乎己,而四荒咸饬乎仁。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见无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见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顺其理,诚乎牛也。锺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锺子期叹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乞人歌於门下而悲之,动於颜色,谓门者内乞人之歌者,自觉而问焉,曰:“何故而乞?”与之语,盖其母也。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若草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神出於忠而应乎心,两精相得,岂待言哉?
【译文】
有人说菟丝这种植物没有根。其实菟丝不是没有根,只是它的根与菟丝不相连,茯苓就是它的根。磁石吸引铁,是有一种力在吸引它。树木彼此生得近了,就要互相摩擦,是有一种力在推它。圣人面南为君,胸怀爱民利民之心,号令还没有发出,天下人就都伸长脖子,踮起郸跟殷切盼望了。这是圣人与人民精气相通的缘故。暴君伤害人民,人民也会有类似的反应。
假如有国家准备进攻他国,正在磨砺兵器,犒赏军队,距离出征没几天丁,这时即将遭受进攻的国家肯定不会快乐,并不是他们有人听到了风声,而是精神先感知到了。一个人身在秦国,他所亲爱的人在齐国,如果在齐国的人死了,在秦国的人就会心神不安,这是精气互相往来的缘故啊!
德是万民的主宰,月亮是各种属阴之物的根本。月满的时候,蚌蛤的肉就充实,各种属阴之物也都满盈;月光尽敛的时侯,蚌蛤的肉就空虚,各种属阴之物也都亏损。月相变化显现于天空,各种属阴之物都随着变化于深水之中。圣人修养自己的品德,四方荒远之地的人民都随着整饬自己,归向仁义。
养由基射兕,射中石头,箭羽没人石中.这是由于他把石头当成兕,精神集中手兕的缘故。伯乐学相马,眼睛看到的除了马以外没有别的东西,这是由于他精神集中于马的缘故。宋国的庖丁喜好分解牛的肢体,眼睛看到的除了牛以外没有别的东西,整整三年眼前不见活牛,一把刀用了十九年,刀刃仍然锋利得象刚磨过,这是由于他分解牛的肢体时顺着牛的肌理,精神集中于牛的缘故。
钟子期在间听到有人击磬,发出悲哀之声,就派人把击磐的人叫来,问他说;“你击磐击出的声音怎么这么悲哀啊?”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杀了人,无法活命,我的母亲虽得以活命,却没入官府替公家造酒,我自身虽得以活命,却替公家击磐。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了。昨天晚上在舍氏见到了我的母亲,想要赎她可是没有钱,而且连自身也本是公家的财产,因此心中悲哀。”钟子期叹息说:“可悲呀,可悲!心并不是手臂,手臂也不是椎,不是磐,但悲哀存于心中,而椎磬却能与它应和。”所以君子心中有所感,就会在外面表现出来,自己心中有所感,就可以影响到他人,哪里用得着一定要用言辞表述昵?
有个叫申喜的周人,他的母亲失散了。有一天,他听到有个乞丐在门前唱歌,自己感到悲哀,睑色都变了。他告诉守门的人让唱歌的乞丐进来,亲自见她,并询问说:“什么原因使你落到求乞的地步?”跟她交谈才知道,那乞丐原来正是他的母亲。所以,无论父母对于子女来说,还是子女对于父母来说,实际都是一个身体而分为两处,精气相同而呼吸各异,就象草莽有花有果,树木有根有心一样。虽在异处却可值此相通,心中志向互相连系,有病痛互相救护,有忧思互相感动,对方活着心里就高兴,对方死了心里就悲哀,这就叫作骨肉之亲。这种天性出于至诚,而彼此心中互相应和,两方精气相通.难道还要靠言语吗?
注解:精通
五曰:
人或谓兔丝无根。兔丝非无根也,其根不属也,伏苓是。属,连也。《淮南
记》曰:“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一名女罗,《诗》曰:“葛与女罗,施于松上。”○案:注所引
与今《诗》异。慈石召铁,或引之也。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右之不慈者,
亦不能引也。树相近而靡,或軵之也。○案:《淮南·汜论训》“相戏以刃者,太祖軵其肘”,
音读茸,注“挤”也。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心在利民。号令未出,而天下
皆延颈举踵矣,则精通乎民也。天下皆延颈企踵,立而望之,不遑坐也,其精诚能通洞于
民使之然也。夫贼害于人,人亦然。为贼害人,故人亦延颈举踵,襁负而去之,不遑安坐也,
故曰“人亦然”。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非或闻之也,神者先告也。非闻将见攻也,神先告之,令其志意愁戚不乐。身在乎秦,
所亲爱在于齐,死而志气不安,精或往来也。《淮南记》曰:“慈母在于燕,适子念
于荆。”言精相往来者也。
德也者,万民之宰也。宰,主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
群阴盈;月十五日盈满,在西方与日相望也。蚌蛤,阴物,随月而盛,其中皆实满也。月晦则蚌
蛤虚,群阴亏。虚,蚌蛤肉随月亏而不盈满也。夫月形乎天,而群阴化乎渊;形,见
也。群阴,蚌蛤也。随月盛衰虚实也。圣人行德乎己,而四荒咸饬乎仁。四表荒裔之民,
法圣人之德,皆饬正其仁义,化使之然。
养由基射■,中石,矢乃饮羽,诚乎■也。饮羽,饮矢至羽。诚以为真■也。○
“■”乃“兕”之或体。旧误作“先”,校者欲改为“虎”,非也。日本山井鼎《毛诗考文》云:“‘兕
觥’古本作‘■’。”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伯乐善相马,秦穆公之
臣也。所见无非马者,亲之也。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见无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见生牛。
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研,■,砥也。顺其理,诚乎牛也。钟子期夜闻击磬者
而悲,钟,姓也。子,通称。期,名也。楚人钟仪之族。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
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
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
所以赎之则无有,量,度。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新序》四载此微
不同,云“昨日为舍市而睹之,意欲赎之无财,身又公家之有也。”孙云:“《新序》义较长。”钟
子期叹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
之。”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
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动于颜色。谓门者内乞
人之歌者,自觉而问焉,○《御览》五百七十一“自觉”作“自见”。曰:“何故而乞?”
与之语,盖其母也。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李善注
《文选》曹子建《求自试表》、谢希逸《宣贵妃诔》皆作“一体而分形”。同气而异息。若草
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
忧思相感,感,动。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神出于忠神,性。
而应乎心,两精相得,岂待言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