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第18卷(三)原文译注
(2013-03-20 14:20:12)
标签:
文化 |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
《吕氏春秋》第18卷(三)
精谕
【原文】
【译文】
注解:精谕
三曰:
圣人相谕不待言,有先言言者也。海上之人有好蜻者,○《列子·黄帝》篇
作“有好沤鸟者”,下并同。每居海上,○孙云:“李善注《文选》江文通《拟阮步兵》诗作‘每
朝居海上’,《御览》九百五十同。”从蜻游,蜻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
也,蜻,蜻蜓,小虫,细腰四翅,一名白宿。终日玩之而不去。玩,弄。其父告之曰:“闻
蜻皆从女居,居,所。○注颇僻,似不若训处。或本作古“処”字,而传写讹“所”。取而来,
吾将玩之。”明日之海上,而蜻无至者矣。○孙云:“《选》注沈休文《咏湖中雁》诗
作‘群蜻翔而不下’。”
胜书说周公旦曰:○《韩诗外传》四但作“客”。《说苑·指武》篇作“王满生”。“廷
小人众,徐言则不闻,疾言则人知之。徐言乎?疾言乎?”周公旦曰:“徐
言。”胜书曰:“有事于此,而精言之而不明,勿言之而不成。精言乎?勿
言乎?”精,微。勿,无。周公旦曰:“勿言。”故胜书能以不言说,而周公旦
能以不言听。此之谓不言之听。不言之谋,不闻之事,殷虽恶周,不能疵矣。
疵,病。○《外传》、《说苑》皆作诛管、蔡事。口■不言,以精相告,纣虽多心,弗能
知矣。纣多恶周之心,不能知周必病。○注“必病”下似当有一“己”字。目视于无形,耳听
于无声,商闻虽众,弗能窥矣。窥犹见。同恶同好,志皆有欲,虽为天子,弗
能离矣。
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而出。伯雪子,得道人。子贡曰:“夫子之欲见温伯
雪子好矣,○孙云:“《庄子·田子方》篇‘子贡’作‘子路’,‘好矣’作‘久矣’。”今也
见之而不言,其故何也?”孔子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不可以容
声矣。”○旧校云:“‘击’一作‘解’。”故未见其人而知其志,见其人而心与志
皆见,天符同也。符,道也。同,合也。圣人之相知,岂待言哉?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
之子胜也。白,楚县也。楚僭称王,守县大夫皆称公。太子建为费无极所谮,出奔郑,与普通谋,欲
反郑于晋,郑人杀之。胜与庶父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伐郑,报父之仇,许而未行。晋人伐郑,子西、
子期率师救郑。胜怒曰:“郑人在此,仇不远矣。”欲杀子西、子期,故问微言。微言,阴谋密事也。
孔子知之,故不应之。○注“胜与庶父”,当作“胜请庶父”。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
若?”喻微言若石沉没水中,人不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没行水中之人能取之。
白公曰:“若以水投水,奚若?”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
淄、渑,齐之两水名也。易牙,齐桓公识味臣也,能别淄、渑之味也。白公曰:“然则人不可
与微言乎?”孔子曰:“胡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为可耳。”知言,言仁言义。
言忠信仁义大行于民,民欣而戴之,则可用也。白公弗得也。弗得,不得知言之言。知谓则不
以言矣。不欲白公以微言言。言者,谓之属也。谓不仁不义之言。求鱼者濡,争兽者
趋,○《列子·说符》篇作“争鱼者濡,逐兽者趋”,《文子·微明》篇亦同。非乐之也。故
至言去言,去不仁不义之言。至为无为。至德之人,为乃无为。无为因天为无,天无为而万物
成,乃有为也,故至德之人能体之也。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白公之所以死于法室。
末,小也。白公不能蹈无为,遂行其志,杀子西、子期而有荆国。叶公子高率方城外众攻白公,九日
而杀之法室。法室,司寇也。一曰浴室,澡浴之室也。○《列子》及《淮南·道应训》俱作“浴室”。
齐桓公合诸侯,合,会也。卫人后至。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
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公曰:“吾于卫无故,子曷为请?”
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有动色,伐卫也。”
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父安识之?”
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君曰:
“善。仲父治外,夫人治内,寡人知终不为诸侯笑矣。”桓公之所以匿者不
言也,今管子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行步气志,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
燎也。
晋襄公使人于周曰:“弊邑寡君寝疾,卜以守龟,曰:‘三涂为祟。’
弊邑寡君使下臣愿藉途而祈福焉。”三涂之山,陆浑之南,故假道于周也。襄公,文公
之子欢也。按《春秋经》,襄公以鲁僖三十三年即位,至鲁文公六年卒,无卜三涂为祟之言也。鲁昭
十七年《传》曰:“晋侯使屠蒯如周,请事于洛与三涂。苌弘谓刘子:‘客容猛,非祥也,其伐戎乎?
陆浑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儆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
洛,陆浑人不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计襄公卒至此,乃九十六年,历世
亡失。按《传》,晋顷公也。此云襄公,复妄言也。○注引《传》多讹,今悉据《传》文改正。唯“非
祭也”作“非祥也”,误涉昭十五年《传》“非祥也”之文。天子许之。天子,周景王。朝,礼
使者事毕,客出。苌弘谓刘康公曰:“夫祈福于三涂而受礼于天子,此柔嘉
之事也,而客武色,殆有他事,愿公备之也。”晋襄公,周襄王时也。苌弘乃景王、
敬王之大夫,春秋之末也。以世推之,当为晋顷公,其不得为襄公明矣。刘康公乃儆戎车卒士
以待之。晋果使祭事先,因令杨子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于棘津,袭聊、阮、
梁蛮氏,灭三国焉。此形名不相当,圣人之所察也,苌弘则审矣。故言不足
以断小事,唯知言之谓者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