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第23卷(下)原文译注

(2013-03-18 13:48:02)
标签:

文化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吕氏春秋》第23卷(下)

壅塞
【原文】
    五曰: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 “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 “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译文】
    亡国的君主,不可直言相谏。君主不可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贤人无从到来,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通。

    秦穆公时,戎人势力强大。秦穆公就送给他们两队女子歌舞队和一些高明的厨师,戎王十分高兴。因为这个缘故,不管白天黑夜.不停地大吃大喝。身边有谁说秦军将会到来,戎王就开弓射他。后来秦军果然到了,这时戎王正喝得大酵躺在酒尊下面睡觉,结果被秦军活活地捆起来捉住了。戎王被捉以前,不可能使他知道将会被捉;就是被捉以后,自己还睡在梦中,仍然不知道已经被捉。对于这种人,即使是善于劝谏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齐国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派去的人回来说:“齐寇已经临近了,国人已经恐慌了。”左右近臣都对宋王说:“这完全是俗话说的‘肉自己生出蛆虫’啊!凭着宋国的强大,齐兵的虚弱,怎么可能这样?”于是宋王大怒,把派去的人屈杀了。接着又派人去察看,派去的人的回报仍象前一个人一样,宋王又大怒,把他屈杀了。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三次,之后又派人去察看。其实,那时齐军确实已经临近了,国人确实已经恐慌了。派去的人路上遇见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说;“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还要到哪儿去?”弟弟说;“去替君主察看齐寇。没想到齐寇已经离得这么近,国人已经这么恐慌。现在我担心的是,先前察看齐军动静的人,都是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被屈杀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恐怕也是一死。这该怎么办呢?”他的哥哥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又将比国破后被杀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灾难。”于是派击的人回报宋王说;“根本没看到齐寇在哪里,国人也非常安定。”宋王十分高兴。左右近臣都说:“可见先前被杀的人是该杀了。”宋王就赏赐这个人大量钱财。齐军一到,宋王自己己奔到车上,赶着车飞跑,急急忙忙逃命去了,这个人得以徒居他国,生活非常富足。登上高山往下看,就会觉得牛象羊一样,羊象小猪一样。牛实际上不象羊那样小,羊实际上不象小猪那样小,之所以觉得它们象羊或小猪一样,是因为观察它们时站的地势不对。如果因此对牛羊这样小而发怒,这种人可算是头等的征夫。在狂乱状态下施行赏罚,这是宋国所以灭绝的原因。

    齐王想用淳于髡为太子的老师,淳于髡推辞说:“我才德低下,不足以担当这样的重任,您不如挑选国中德高望重的人予以委派。”齐王说:“你不要推辞了。我哪能要求你让太子一定象我一样呢!我的贤德本来是天生就具备的。你替我把太子教得象尧那样,或者象舜那样就行了。”凡是臣下的主张得以实行,都是因为君主能够从自以为愚的认识出发去听从别人高明的见解,能够从自以为非的认识出发去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现在齐王自以为贤明超过了尧舜,这还怎么让人对他陈说劝谏呢?对臣下的劝谏如果一点也听不进去,没听说过这样的君主还能享有国家的。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硬弓。他平时所使用的弓力量不过三石,拿给左右侍从看,侍从们试着拉这张弓,都只拉到一半就停了下来,说:“这张弓的弓力不低于九石,除了您,谁还能用这样的弓!”宣王的实际情况是所用的弓不超过三石,但一辈子都自认为用的弓是九石,这岂不可悲吗!除了正直之士,还有谁能不奉迎君主?世上的正直之士寡不敌众,这是情势注定的。所以给国家造成祸乱的君主,他们的弊病就在于用的弓实有三石而自以为用九石啊!

原乱
【原文】
    六曰: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讠刂)乱三。故《http://www.gushiwen.org/favicon.ico》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虑祸之,所以完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以为夫人,以奚齐为太子。里克率国人以攻杀之。荀息立其弟公子卓。己葬,里克又率国人攻杀之。於是晋无君。公子夷吾重赂秦以地而求入,秦缪公率师以纳之。晋人立以为君,是为惠公。惠公既定於晋,背秦德而不予地。秦缪公率师攻晋,晋惠公逆之,与秦人战於韩原。晋师大败,秦获惠公以归,囚之於灵台。十月,乃与晋成,归惠公而质太子圉。太子圉逃归也。惠公死,圉立为君,是为怀公。秦缪公怒其逃归也,起奉公子重耳以攻怀公,杀之於高梁,而立重耳,是为文公。文公施舍,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用民以时,败荆人于城濮,定襄王,释宋,出谷戍,外内皆服,而後晋乱止。故献公听骊姬,近梁五、优施,杀太子申生,而大难随之者五,三君死,一君虏,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数,离咎二十年。自上世以来,乱未尝一。而乱人之患也,皆曰一而已,此事虑不同情也。事虑不同情者,心异也。故凡作乱之人,祸希不及身。

【译文】
    祸乱一定按等次顺序而至。大乱多次发生以后,还会有数次小乱,然后经过数次讨乱,祸乱才能平息。所以古诗中说“不要从作乱者门前经过”,这是远离祸乱的方法。对福祉宁可估计不足,对灾祸宁可估计过分,这是保全自身的方法。武王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德治天下,倒置干戈,松开弓弦,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这是保有天下的方法。

    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以奚齐为太子。献公刚死,里克就率领同人攻杀了奚齐。苟息又立奚齐的弟弟公子卓为君。安葬献公子卓,里克又率领国人攻杀了公子卓。这时晋国莫有君主,公子夷吾拿土地给秦国送厚礼,以求回国为君。秦穆公带领军队把他送入晋国。晋人直赴吾为国君,这就是惠公。惠公在晋国安定下来以后,背弃秦国之恩,不给秦国土地。素穆公率领军队进攻晋国,晋惠公迎做敌,与秦军战于韩原。晋军大败,秦俘获晋惠公带回秦国,囚禁在灵台。到了十月,才同晋媾和,释放惠公回国,而以他的太子圉为人质。后来太子圉逃回晋国。惠公死了,圉立为国君,这就是怀公。泰穆公对圉逃归很恼怒,就扶植公子重耳,帮助他进攻怀公,把怀公杀死在高梁,立重耳为国君,这就是文公。文公施布德惠,举用被废黜的旧臣和长期不得进用的人,救助钱财匮乏生活困难的人,赈济遭受灾荒祸患的人,禁绝邪恶,减轻赋税,赦免罪犯,减省所用器物,按一定时令使役民众,在城濮打败楚军,安定周襄王的王位,为宋国解围,使戍守谷邑的楚军撤离,国外国内都很敬服,而后晋国祸乱才停息。所以献公听信骊姬,宠幸梁五、优施,杀害太子申生,随之而来的大祸有五次,三个国君被杀,一个国君被俘,大臣卿士死于祸乱的数以百计,使晋国遭受灾祸二十年之久。

    从上古以来,祸乱从来没有只发生一次就停息的。而作乱的人的弊病,正在于全都认为祸乱只发生一次就会停息。这是想法和事实不一致。想法和事实不一致,都是由于思想不符合实际。所以凡是作乱的人,灾祸很少不降到自己身上

注解:壅塞

五曰: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不可以直言谏正也,则其

过成。以无道远闻,人皆闻之。○过无道闻,言过无路以闻于主也。注非是。而善无自至矣。无

自至则壅。自,从也。《传》曰“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故曰

“壅”。○注“传曰”下文有脱,今据《论人篇》注增补。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

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寇,兵也。扜,引也。

○“扜”旧讹作“扞”,注同。案《大荒南经》“有人方扜弓射黄蛇,名曰蜮人”,郭璞注:“扜,

挽也,音纡。”今据改正。扜亦音乌。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未擒则不可知,不知将见擒也。已擒则又不知。醉不自知也。○旧校云“一本作‘既擒则

无及矣’”,李本“矣”作“也”。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言说无如之何。

齐攻宋,齐湣王攻宋,灭之也。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候,视也。使者还,曰: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生”旧本作“至”,讹,今改正。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言宋强盛,齐

兵之弱,安能来至此也。宋王因怒而诎杀之。诎,枉也。无罪而杀之曰枉。又使人往视齐

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

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适,之也。其弟曰:

“为王视齐寇,○“为王”,旧本作“为兄”,讹,今改正。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以齐寇至

之情实告宋王,必诛死也。不报其情,又恐死。不以寇至之情报而设备,齐寇至杀人,是又恐

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有,

读与又同。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

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

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

性犹体也。若犹如也。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于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

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戴氏子罕,戴公子孙也,别为乐氏。《传》曰:“宋之

乐,其与宋升降乎?”宋国衰,子罕后子孙亦衰,赏罚失中,故曰“此戴氏之所以绝也”。○旧校云:

“‘戴氏’一本作‘叔世’。”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

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

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

行也,道句。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道谓有道也。“自”字疑衍。今自以贤过

于尧、舜,○旧校云“‘过’一作‘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

君。不纳忠言之说,鲜不危亡,故曰“不闻存君”也。

齐宣王好射,好,喜也。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示有力也。○“用”旧作“则”,

孙据《御览》三百四十七改正。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

而止,关,谓关弓。弦正半而止也。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言九

石之弓,独王用之耳。宣王之情,情,实也。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

岂不悲哉?伤其自轻,而不知其实。○注“自轻”疑“用轻”之误。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

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数,道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

也。力不足,而自以为有余也。其功德,其治理,皆亦如之也。

原乱

六曰:

乱必有弟,弟,次也。○“弟”,本一作“第”,今从汪本,乃古“第”字。大乱五,

小乱三,■乱三。大乱五,谓晋国废长立少,立而复杀之也。小乱三,谓杀里克之党也。■乱

三,谓于朝栾盈以兵昼入于绛也。○■字或音喧声也,或云与“訆”同,义皆不当,注亦不明了。此

似皆指骊姬之乱,安得忽及栾盈?又“于朝”上似尚有缺文。窃疑“■”或是“讨”字之讹。惠公杀

里克,文公杀吕郤,是讨乱三也。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逸《诗》也。

○案:《左氏昭十九年传》子产引作谚。虑福未及,虑祸之,所以皃之也。○“皃”疑“免”

字之误。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

晋献公立骊姬以为夫人,以奚齐为太子,里克率国人以攻杀之。杀奚齐也。

荀息立其弟公子卓,已葬,里克又率国人攻杀之。复杀公子卓也。于是晋无君。

公子夷吾重赂秦以地而求入,地,河外之城五。求入为晋君也。秦缪公率师以纳之,

晋人立以为君,是为惠公。惠公既定于晋,背秦德而不予地。《传》曰“入而背

秦赂”,此之谓也。秦缪公率师攻晋,晋惠公逆之,与秦人战于韩原。晋师大败,

秦获惠公以归,囚之于灵台。十月,乃与晋成,成,平也。归惠公而质太子圉。

太子圉逃归也。惠公死,圉立为君,是为怀公。秦缪公怒其逃归也,起奉公

子重耳以攻怀公,杀之于高梁,高梁,晋地。而立重耳,是为文公。文公施舍,

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宥,宽也。节器用,用

民以时,败荆人于城濮,荆__________人,成王。定襄王,周襄王辟子带之难,出居于郑,文公纳之,

故曰“定”也。释宋,出穀戍,楚子围宋,又使申公叔侯守齐之穀邑。晋文伐曹、卫,将平之。

楚爱曹、卫,与晋俱成,解宋之围,召穀戍而去之也。外内皆服,外,诸侯;内,卿大夫也。皆

服文公之德也。而后晋乱止。故献公听骊姬,近梁五、优施,杀太子申生,而大

难随之者五,三君死,一君虏,三君死,申生、奚齐、公子卓也。一君虏,惠公为秦所执,

囚之灵台也。○谢云“三君死,谓奚齐、卓子、怀公。注误。”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数,离

咎二十年。

自上世以来,乱未尝一。而乱人之患也,皆曰一而已,此事虑不同情也。

事虑不同情者,心异也。故凡作乱之人,祸希不及身。希,鲜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