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第24卷(中)原文译注

(2012-11-24 13:16:55)
标签:

文化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吕氏春秋》第24卷(中)

自知
【原文】
    三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务在自知。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犹恐不能自知。今贤非尧舜汤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钻荼、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於不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之智也。至於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於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於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於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文侯微翟黄,则几失忠臣矣。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其唯翟黄乎?

【译文】
    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要知道方圆,一定要依靠圆规矩尺,君主要想了解自己的过失,一定要依靠正直之士。所以天子设立辅弼,设置师保,这是用来举发天子过错的,人本来就不能了解自己的过失,天子尤为严重。国存身安不用到外部寻求,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过失。尧有供想进谏的人敲击的鼓,舜有供书写批评意见的木柱,汤有主管纠正过失的官吏,武王有供告诫君主的人所甩的摇鼓。即使选样,他们仍担心不能了解自已的过失。而当今的君主,贤能并比不上尧舜汤武,却采取掩蔽视听的做法,这还靠什么了解自己的过失?楚成王、齐庄公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过失而被杀,吴王,智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过失而灭亡,宋、中山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过失而绝国,晋惠公、赵括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过失而被俘,钻荼、庞涓、太子申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过失而兵败身死。所以没有比不了解自己的过失更坏事的了。

    范氏出亡的时候,有个百姓得到了他的一口钟。这个人想背着钟快点跑开,可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想把钟打碎弄走。拿术槌一敲,钟轰然作响。他怕别人听见钟声来同自己争夺,就急忙把耳朵捂了起来。不愿别人听到钟声是可以的,不愿目己听到就是胡涂了。做君主却不愿听到自己的过失,不正象这种情况一样吗?不愿别人听到自己的过失倒还可以。

    魏文侯宴饮,让大夫们评论自己。有的人说君主很仁义,有的人说君主很英明。轮到任座,任座说;“您是个不肖的君主。得到中山国,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给您的儿子,因此知道您不肖,”文侯听了很不高兴,脸色上表现了出来。任座快步走了出去。按次序轮到翟黄,翟黄说:“您是个贤君。我听说君主贤明的,他的臣子言语就直率。现在任座的言语直率,因此我知道您贤明。”文侯很高兴,说;“还能让他回来吗?”翟黄回答说:“怎么不能?我听说忠臣竭尽自己的忠心,即使因此获得死罪也不敢躲避。任座恐怕还在门口。”翟黄出去一看,任座当真还在门口。翟黄就以君主的命令叫他进去。任座进来了,文侯走下台阶来迎接他,此后终生都把任座待为上宾。文侯如果没有翟黄,就差点儿失掉了忠臣。对上能够顺应君主的心意来尊显贤者,大概正是说的翟黄吧!

当赏
【原文】
    四曰: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晋文侯反国,赏从亡者,而陶狐不与。左右曰:“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文公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若赏唐国之劳徒,则陶狐将为首矣。”周内史兴闻之曰: “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後力,晋公其当之矣!”秦小主夫人用奄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入,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从焉氏塞,菌改入之。夫人闻之,大骇,令吏兴卒。奉命曰:“寇在边。” 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 公子连因与卒俱来,至雍,围夫人,夫人自杀。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

【译文】
    人民没有别的途径了解上天,人民依据四季寒暑日月星辰的运行了解上天。四季寒暑日月星辰的运行适宜,那么各种有生命有血气的物类,就能各得其所、各安其生了。臣下也没有别的途径了解君主.臣下依据君主赏罚爵禄如何施予来了解君主。君主赏罚爵禄施予得恰当,那么亲疏远近、贤和不肖的人就都竭尽其力为君主所用了。

    晋文公回到晋国,赏赐跟随自己流亡的人,而陶狐不在其中。文公的左右侍从说:“您回到晋国,三次拿出爵禄赏人,陶狐却不在其中,想冒昧地请教您这样做的道理。”文公说;“用义来辅佐我,用礼来引导我的,我给他最高的赏赐;用善道来教育我,用贤德来约束我的,我给他次一等的赏赐;违背我的意愿,多次举发我的过失的,我给他末等的赏赐。这三种赏踢,是用来赏有功之臣的。如果赏赐晋国辛劳的隶役,那就要把陶狐放在首位了。”周内史兴听到这件事,说:“晋侯大概会成就霸业吧!从前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而把力量放在其次,晋侯的做法与此相符了!”

    秦小主夫人任用奄变,贤人们心中不快,隐匿不出;百姓们忧郁怨恨,指责君主。公子连这时正亡居魏国,听到这种情况,打算乘机入秦,取代小主为君,于是借臣下和百姓的帮助到郑所这个要塞去。右主然把守着要塞.不放他进击,说;“我要坚守道义,不同时侍奉两个君主,公子您快点离开吧!”公子连离开郑所塞,进人北狄,去往焉氏塞。守塞的菌改把他放了进去。小主夫人听到这个稍息,大吃一惊,命令将帅起兵去拦阻。将士们接到命令说;“敌寇在边境上。”这些将士刚出发的时候,都说:“去迎击敌寇。”走到半路,乘机发动哗变,说;“不是去迎击敌寇,而是去迎接君主。”于是公子连与士卒一起回来,到了雍城,包围了小主夫人,小主夫人自杀了。公子连立为国君,这就是献公。献公怨恨右主然,想重重地处罚他,感激菌改,想多多地赏赐他。监突谏争说:“这样做不行。秦公子流亡在外的很多,如果这样做,那么臣子们就会争相把流亡的公子放进来了。这对您是不利的。”献公认为他说的对,所以赦免了右主然的罪,而赐给菌改官大夫的爵位,赏给守塞的士卒每人二十石米。献公可说是能够使用赏罚了。大凡赏赐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喜爱他,处罚一个人,并不是因为憎恶他。赏罚是看一个人的行为将会导致什么结果来决定的。导致的结果好,即使憎恶他,也要给予赏赐,导致的结果不好,即使喜爱他,也要给予处罚。这是先王使乱世转为太平、使危局转为平安的方法。

注解:自知

三曰:

欲知平直,则必準绳;準,平;绳,直也。○李本“準”皆作“准”。欲知方圆,

则必规矩;规,圆;矩,方也。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唯直士能正言也。故天子立

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举犹正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孙云:

“《御览》七十七作‘夫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独甚’。此‘犹其’二字讹。”存亡安危,勿求于

外,言皆在己也。务在自知。

尧有欲谏之鼓,欲谏者击其鼓也。○《淮南,主术训》作“尧置敢谏之鼓”。舜有诽谤

之木,书其过失以表木也。○注“以”字,《淮南》注作“于”。汤有司过之士,司,主也。

主,正也。正其过阙也。武王有戒慎之鞀,欲戒者摇其鞀鼓之。犹恐不能自知。犹尚恐己

不能自知其过失也。今贤非尧、舜、汤、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荆

成、齐庄不自知而杀,荆成王为公子商臣所杀,齐庄公为崔杼所杀,皆不自知之咎也。吴王、

智伯不自知而亡,吴王,夫差也。智伯,晋卿智襄子也。夫差为越所破,死于干隧;智伯为赵

襄子所破,死于高梁之东;故曰“而亡”也。宋、中山不自知而灭,宋康王无道,为齐所灭。

中山乱男女之别,为魏所灭也。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惠公为秦所虏。赵括以军降,秦

坑其兵四十万于长平也。钻荼、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钻荼、庞涓,魏惠王之将。申,

魏惠王之太子也,与庞涓东伐齐,战于马陵,齐人尽杀之。故惠王谓孟子曰:“晋国,天下莫强焉,

叟之所知也。及寡人身,东败于齐,长子死。”此之谓也。败莫大于不自知。莫,无也。

范氏之亡也,范氏,晋卿范武子之后也。谓简子率师逐范吉射也。一曰:智伯伐范氏而灭

之,故曰“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

然有音,○李善注《文选》任彦昇《百辟劝进笺》“况然”作“怳然”,《淮南·说山训》作“枪

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遽,疾也。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

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此,自掩其耳也。○案:“非犹此也”,“也”

与“邪”通用。《选》注作“亦犹此也”,则如字。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李善注《文选》孔文举《荐祢衡表》引作“问诸大

夫,寡人何如主也”。或言君之智也。○孙云:“《御览》六百二十二作‘或言君仁,或言君义,

或言君智’,疑此有脱文。”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

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知犹见

也。任座趋而出。次及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

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欤,邪

也。谓任座可反邪?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其忠,毕,尽也。而不敢远

其死。座殆尚在于门。”殆犹必也。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

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客,敬也。文侯微翟黄,则几失忠

臣矣。微,无也。几,近也。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其唯翟黄乎!○《新序》一前作翟

黄语,后作任座语,与此互异。

当赏

四曰:

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以,用也。四时寒暑日月

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产,生也。○《日抄》作“皆

得其处”,无“为”字。人臣亦无道知主,主,君也。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

加,施也。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宜犹当也。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

为用矣。为君用也。

晋文公反国,赏从亡者,而陶狐不与。赏不及之也。○梁仲子云:“‘陶狐’,《史

记·晋世家》作‘壶叔’,《外传》三、《说苑·复恩》篇作‘陶叔狐’。”左右曰:“君反国

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欲知之也。文公曰:“辅我以义、

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

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若赏唐国之劳徒,则陶

狐将为首矣。”唐国,晋国也。勤劳之徒,则陶狐也,故不与三赏中也。○注“故”字旧作“欲”,

讹,今改正。周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内史兴,周大夫也,奉使来赐文公命闻之。

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晋公其当之矣!”当先德而后力也。

秦小主夫人用奄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小主,秦君也,秦厉公曾

孙惠公之子也。夫人用奄变,为惑乱也。○以《史记·秦本纪》考之,小主即出子也。公子连亡在

魏,闻之,欲入,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公子连一名元,秦厉公曾孙灵公之子也,于

小主为从父昆弟也。○公子连即献公,于小主为从祖昆弟。《索隐》云“名师隰”,殆据《世本》。

右主然守塞,弗入,右主然,秦守塞吏也。弗内公子连也。曰:“臣有义,不两主。

公子勉去矣!”内公子连则两主矣。劝之使疾去。公子连去,入翟,从焉氏塞,塞在

安定。将之北翟。○注“将”、“翟”二字疑衍。菌改入之。菌改亦守塞吏也。入之,内公子连

也。夫人闻之,大骇,小主夫人也。骇,惊也。令吏兴卒,奉命曰:“寇在边。”

卒与吏其始发也,发,行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

迎主君也。”主君,谓公子连。公子连因与卒俱来,至雍,围夫人,夫人自杀。

雍,秦都也。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怨其不入己也。德菌改

而欲厚赏之。德其入己也。监突争之曰:“不可。监突,秦大夫也。秦公子之在外者

众,众,多也。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如此则诸臣争内亡公子。亡

公子得入,则争为君,故于主不便也。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复,反也。反其罪,

不复罪也。而赐菌改官大夫,官大夫,秦爵也。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献公可谓能

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

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传》曰:“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

此之谓也。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乱者能治之也,危者能安之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