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余秀华
余秀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07
  • 关注人气:28,6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

(2012-11-06 22:23:40)
标签:

转载

分类: 鱼儿搁浅

 

[转载]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

 

“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
——浅读余秀华新作《在异乡失眠》

 

 

  张爱玲说:“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善良的肉体或灵体,惟有忍耐。”
  忍耐这个世界有好多种方式,写诗,也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是无意中闯入这个世界的,我们也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在默默留恋着这个世界。
  有人说:这个世界,腐烂而美丽,我们各自的肉身或灵体,都硕大无比;这个腐烂而美丽的世界和我们各自硕大无比的肉身,都是一具尸体,这两个尸首背对背拴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
  也许阅读诗歌的时候,它们都才能暂时地飘起来,并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
  喜欢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很容易卑微到这个世界的任何角落里哭出花来。不知道余秀华写诗,是不是忍耐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但是,当我读到余秀华的新作《在异乡失眠》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余秀华的诗,在我的印象里,都有纪实的味道。
  在这首诗里,余秀华诗中的“我”,似乎是漂泊到了温州。
  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意思是因为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不酷热,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温州在很多人的心里,似乎都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的。但这些似乎也都与在温州打工的余秀华诗中的“我”无关。
  “我”在温州一个叫金乡的小镇打工,那个叫金乡的小镇,距离“我”的家乡有几千里的行程。这个叫金乡的小镇,梅子在许多江南小镇的梅雨中泛甜,而“我”失眠了,但“我”的失眠没有多一点含义,最多只是染上了一层汉江的水色。
  关于失眠,中医理论认为,如果不是表现于肝脾、“火不归根”与五脏有关,就是表现于生物节律与昼夜交替有关,亦或是表现于精神情志与烦恼、多疑、紧张、抑郁有关。所有这些中医对失眠病因的探求,在我看来,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失眠与人的精神情志有关。而人的精神情志的外显,与人自身的命运、前途、权势、名利和社会身份密不可分。
  余秀华诗中的“我”的命运当然是可叹的,灵魂高洁但前途迷茫,无权无势当然也无名无利,“我”像中国许多蝼蚁般的生命一样,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白天,机器的轰鸣穿透着“我”的心房,每顿饭几乎都是馒头加稀粥那般简单,生活的全部只和两个地点有关系,那就是车间和宿舍,生在车间,活在宿舍。而且,“我”的失眠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同室的工友鼾声虽然轻微,但足以化去日子中的一些凹凸。而“我”就不同了,“我”却辗转反侧,难以成寐。
  在诗中,“我”的不寐似乎与“我”身处异乡想起故乡或弯月般的陈年旧伤有关,也许都不是。在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以外的许多地方,有多少人反认他乡作故乡并且生活得有滋有味,似乎并没有诗中的“我”这样地抑郁。
  余秀华诗中诗性刻画的“我”,在我读来,并不是思乡情愫呈现的载体,而是一种身份的焦虑。这种身份的焦虑,与尊严、人格等人的社会属性有关。
  “方言”在余秀华的诗里为什么“如一个陌生人,偶尔露出马脚,又极快地缩回”?为什么“还不便想起故乡,想起弯月般的陈年旧伤”?
  因为身份。这个身份,不仅指诗中的“我”的身份,也指诗中的“我”的故乡的身份,也许还包括“我”的思想和思念的身份。
  诗中的“我”,其实是一个卑微得似乎连“思想和思念”都不能大大方方拥有的蝼蚁般的生命,“我”的故乡,包括“弯月般的忧伤”,其实是一个贫弱的不配有任何身份的故乡,而“我”的思想和思念,也似乎是一个低微的没有任何身份的思想和思念。
  在这个世界,许多“我”很高贵,高贵到就连他们的生命、故乡、思想和思念都不容人群亵渎和绝对要被钦敬,比如权势者的生命、名人明星的故乡,大腕和强势者的思念和思想。
  这首诗,不是在异乡失眠,而是在异乡失意或沦落,而那些失意或沦落,在许多年代,都曾折磨过许多有灵魂或灵性不灭的生命。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尽管有的生命没有灵性,只是一堆也许带着腥膻味的行尸走肉。但作为一个诗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能不能化解自己生存或生命身份的焦虑,都不能抛却自己灵性的高贵。
  余秀华也许就是这样倔强地活着的一个!
  张爱玲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而要临摹的精细而耐久,就要同时能够承受灿烂夺目的热闹和贫寒卑弱的孤寂。
  这个人世越来越浑浊和喧嚣了,我们绝不能在人世的浑浊和喧嚣中,弄脏了自己那份虽卑微却足够能护养自己灵魂的纯澈。

  
 

 

 

◆附原作:

     《在异乡失眠》

         文/余秀华
  
  我来时,温州的雨多了起来
  几千里行程,梅子正在哪个村庄泛甜
  在这个叫金乡的小镇里
  一个女子的失眠没有多一点的含义,最多
  染一层汉江的水色
  
  每天十二小时,机器的轰鸣穿透我心房
  那些思想和思念纷纷从树枝掉落,纯白成两个馒头
  一碗稀饭
  生存在这个院里突然紧凑,生活两个字分得很开
  一个在车间,一个在宿舍
  
  这样的失眠显然不合时宜
  同室,她轻微的鼾声舒展了日子的一些凹凸
  在我们普通话的交流里,方言如一个陌生人
  偶尔露出马脚,又极快地缩回
  而还不便想起故乡,想起
  弯月般的陈年忧伤
  
          2012.6.19
  


 

0

前一篇:天地之间
后一篇:迫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