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诗歌讨论以及其它

(2011-04-03 12:09:42)
标签:

杂谈

诗歌是不可理喻的,能分析的很清楚的诗歌,也许是好诗歌。但绝对不是有魅力的诗歌。

分析不清楚的诗歌,才是真正有魅力的诗歌。所以,永远不要给好诗歌下定论。要让她神秘

下去,才会有无数的读者前仆后继的去读。

举个例子,关于,顾诚那首《以树木游泳的力量》。顾诗人为什么要写?要表达什么。在顾

的心中是有解的,是确定的,是唯一的。“不知道”这是诗歌魅力的一道面纱,高明的作

者,永远不会让普通读者揭开这道面纱。

不轻易揭开面纱的诗歌是上品。一代人揭示不会,一代人喜欢和研究这首诗歌;两代人没有

答案,两代人继续;上品的诗歌永远像蒙娜丽莎的微笑。

下品的诗歌,像白开水,直白和没味道。

作者看作品,得出的结论,肯定不是顾诗人创作时的所感所想。假如,一天,诗歌评论界对《树木以。。。。。力量》做了权威的论断,读者也给于认同。

那么我相信,这首诗歌的魅力也就寿终正寝了。

诗歌的魅力与是否“凝练”关系不大。故,是不是好诗歌,凝练不是判断的标准。那么,为什么人人又说“好诗歌要凝练呢”?我个人认为,凝练只是好诗歌在某一时刻的“表现”罢了。

很多时候,我们把好诗歌(上品诗歌)的“表现”当做了好诗歌的标准,这是完全错误的。

好诗歌可以表现为有音乐美,可音乐美并不是好诗歌的“特征和实质”;
好诗歌可以表现为凝练,可凝练并不是好诗歌的“特征和实质”;
好诗歌可以表现为文彩出众,可文才出众并不是好诗歌的“特征和实质”;
好诗歌可以表现为文字优美,可文字优美并不是好诗歌的“特征和实质‘,
好诗歌可以表现为修辞恰当,吸引人,文字准确,可修辞恰当并不是好诗歌的”特征和实质;
以上的种种,全是好诗歌的“表现”,我们千万不能把好诗歌的表现,当成好诗歌的“特征和实质”。否则,新的好诗歌出时候,我们就会困惑。

比如,像秀华这个作品,红梅就会困惑:啊!不对啊!以前书上看的,老师教的,自己的体会,全是诗歌要这,要那。。。。,按那些标准,这个作品根本不能算好作品啊!

其实,以前,我们多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全部把好诗歌的“表现”当成了好诗歌的“实质”。用部分代替了整体,用不重要的东西套重要的东西,用表面的东西套核心的东西;
这个错误做法,是从谁开始的?我想:是从《人间词话》,是从王国维开始的。现在,汉语的诗歌评论的基础和方法基本是王《词话》的变体。

这种错误让我们在有新的优秀作品出现时候,感到茫然,愤怒,无法接受,因为新的优秀诗歌完全颠覆了我们评论的“知识”。

“知识”有时候是害人的,知识是束缚人类思想的绳索;知识让我们流于表面,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本质。

认清诗歌的表现不等于好诗歌的本质,对于我们做好评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让我们能更用心接触到诗歌的本质量和核心。
所以,T。S 艾略特,作品,一出来,没有人认为是好诗歌,因为以前好诗歌的表现不是这样的。以前好诗歌的表现是马拉美那样的。庞得的《地铁》也一样。这些新的好作品,用原来的文学理论完全解释不通。

朦胧诗歌在中国一出现,也是骂声一片。看看牧野耕夫老师发在本诗歌论坛的一篇回忆性帖子,大家就多知道。当时的人对那些诗歌的看法了。
直到新的评论方法出现,那些新的好诗歌才能被认定。成为正统意义上的好诗歌。

评论的知识永远落后于写作半拍子。


那么好诗歌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感觉。直觉告诉我们,这是首好诗歌,它一定是上品;直觉告诉我们,这不是好诗歌,它一定不是上品。

秀华的诗歌,也不是完美的。我觉的酝酿的时间,推敲的时间短,修改的次数不够。作为一个网络作者,也还可以。但要想进一步,些就得克服。

 

  -----这是新浪论坛诗友种竹成林对我的诗歌点评,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也十分诚恳。最后一段说的是实情,的确酝酿的不够,也没有修改。我只是盲目地写,根本不看什么诗歌理论,看的我头疼。就一部分诗友对我的高评价而言,我是无所谓的。我不想强调诗歌在我生活里的重要性,我只把自己看成一个女人,一个悲苦的人,爱着,或被爱抛弃了。

 

       这是一首写给我儿子的诗歌,与《一夜风流》岂能同日而语?他们说我的生活不检点,我说是这样的,我觉得检点与不检点对我是同意的讽刺,当我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他同时拥有不同的女人,他是一个不懂爱情的人。也许,他很懂,但是不屑于给我,他这样,世界的哪一个男人又不是这样?残疾不可忽略,它不是我用来伤害自己的,而是别人用我的残疾伤害着我。

 

     我做的再好,他若不高兴了,就会说:你是残疾、你哪里配的上我??他是这样,世界的哪一个男人又不是这样?有时候我轻视诗歌,轻视灵魂,我根本就不在乎我写出什么样的诗歌。当然我也会思索----诗歌应该往哪里走?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如果影响了别人,我会羞愧。

 

       一夜风流,我如果的确可以分开自己,分开什么忠诚,什么感情,什么道德,我就是快乐的,可是我做不到。但是我觉得我的忠诚完全是可笑的,荒唐的,没有人要求我这样。那个人一次次把我往别人的怀里推,我不知道这样的人生到底还有什么意思?人性在哪里?如果一个人连爱都没有了,他会写出怎样的诗歌?一个人不顾忌道德甚至伦理,他还是个人吗?

 -------------------------------------------------------------------------------------------------

 

大家全说秀华的诗歌写的好,我觉的也写的不错。
可是要说好在哪里?却少有人回答上来,因为大部分人并没严肃地想过原因。
到底是什么力量感染了读者?是诗歌的写作技巧吗?是独特的文字世界吗?是真挚的情感吗?好像是,又好象不是。

外部世界是那么强大,“我”却那么渺小;外部世界无所不能,“我”却孤立无助;外部世界充满欢声笑语,“我”却暗字啜泣;“我|与世界的二元对立,我的热情与”外部世界的无情,构成了余秀华诗歌吟唱的主旋律。

虽然,她的诗歌有时候披着爱情的外衣,或者打着母子亲青的旗号。但仔细研究,没有一首诗歌表达单纯的爱情,亲情。或者说,她诗歌里的爱情,是以悲凉和无奈做底色的。

在本诗中,外部世界的代表“蝴蝶”,色彩斑斓,是美好的象征,然而,这些美好全不是为“我:而来。面对我,蝴蝶在逃跑。而我很辛苦。这些意想是崭新的,只属于这个女诗人的,然而这些意想又给人留下了深刻影响。

这首诗歌,是“痛楚的心灵唱出的颤音,虽然,以欢乐的口吻”,快乐是表面的,痛是潜藏的,快乐是短暂的,痛是永恒的。

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痛与快乐并存。



[ 本帖最后由 种竹成林 于 2011-4-30 23:45 编辑 ]

 

一只蝴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就着夜色墨研越来越短的心思
在一个陌生人的诗歌迷宫里用温度推测生门和死门
累了,盘腿打坐在江水浮来的笛声里
数一数杏花,计划着医疗春天急切的后遗症


一只蝶,把来处藏在腹部
把它的心从嘴里吐出来,放进一颗水珠
我嘲笑它的小心思,小把戏
春天遥长,我们得日夜兼程
三千里后,我想起一只不知道名字的蝴蝶
怕打开向南的窗
怕听一曲古琴流过又窄又湿的巷子


春天的流疾里被一双翅膀扇动着风声
爱情越逃越廉价了,心灵在尘埃里
拒绝一声咳嗽
在什么时候能让尘世锋回路转
那么,今夜
就有了被原谅的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