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律师唐红新
北京律师唐红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35
  • 关注人气:7,4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效力应如何认定?

(2019-08-02 14:32:38)
标签:

合同法

合同效力认定

非法目的合同

合法合同非法目的

合同法律师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效力应如何认定? --<点击收听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效力应如何认定?>

  问题剖析:

  1、什么是以合法形式问题剖析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2、此类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3、当事人该怎么办?

  情景再现

  王某与李某因感情不和准备离婚。由于听别人说在离婚时可能会平分财产,王某怕在分财产时吃亏,便找到好友张某商量。张某给王某出了一个主意:在离婚前,两人签订了一份车辆买卖合同,该合同约定,王某将一辆奥迪轿车(实际价值30万)以10万元的价格卖给张某。合同签订后,王某将车交给了张某,张某将钱给了王某。分割财产时,这10万元钱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由王某和李某两人平均分割。离婚后,李某却被好友告知,王某与张某是串通好了,以较低价钱出售奧迪车,目的是让李某少分到钱,而实际上,两人离婚后,张某又给了王某20万元车款。李某知悉此事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张某与王某买卖奥迪车的合同无效,并要求重新分割财产。法院审理后,判决该合同无效,并将该奥迪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重新分割,王某取得该车所有权,但应当补偿李某15万元。

  律师解答

  当事人签订合同本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积极履行合同义务尽力促使合同的目的得以实现,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签订合同却是另有其他目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解释:

  第一,我国法律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的界定。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是指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行为表面上合法,但其真实目的却是非法的合同。此类合同从表面上看符合法律规定,但这并不是基于当事人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当事人真正希望达到的,却是在合法形式掩盖下的非法目的。例如当事人希望通过合法的买卖合同达到逃避债务、隐匿财产的目的;或以合资入股的形式变相转移划拨土地的使用权等。由于此类合同的真实目的违法,并且会对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三)项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效。

  情景再现中,王某与张某签订的奥迪车买卖合同,表面合法,但实际上,王某却是想以此剥夺李某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权,确属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由于该合同严重损害了李某的合法利益。因此,应该认定为无效。

  第二,当事人可以采取的维权方式。

  当合同当事人发现对方是以合法形式拖盖非法目的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按照双方的协议向约定的伸裁机关申请仲裁,主张该合同无效。自己因此而遭受损失的,还可以在诉讼或仲裁中要求对方给于损害赔偿。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子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存在恶意串通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当事人因此而取得的财产应当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相应的集体或者第三人。

  情景再现中,人民法院认定该合同无效后,就可以要求张某返还奥迪车,王某和李某也应当将各自取得的车款返还给张某随后,再对该奥迪车重新进行分割,即王某可以取得该车所有权但必须给予李某该车一半的价款。由于李某并未因此而遭受实际损失,故王某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诉讼解密或风险提示

  结合情景再现,我们建议纠纷当事人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此类合同中,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产生其他纠纷并诉诸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即使双方当事人都不主张该合同无效,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也会主动认定该合同无效,并要求双方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纠纷一方当事人以另一方当事人存在以合法形式拖盖非法目的的情况为由,主张该合同无效的,其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当向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送达通知书。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的次日起3日内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做出答复。

  聆听更多法商小课程可以关注“红磊法商学院”公众号!

  相关法律问题咨询电话:13466674316(郜律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