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矿重组原因探析
(2009-09-03 13:43:33)
标签:
山西政府煤窑煤炭资源市场经济体制山西煤矿杂谈 |
山西煤矿重组原因探析
从07年以来,山西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改造山西煤矿结构,将一些产量小、效益低的煤矿取缔,再进一步合并重组为以7家国企为主的新型模式。煤炭工业厅专门就此问题发布了《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其核心内容是简化审批环节,加快煤炭企业兼并中的煤矿改造项目及审批验收等过程。而国家安监总局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意在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矿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整合改造小煤矿,通过资源和产权联结,把更多的小煤矿纳入大型煤矿企业控制管理体系。
此次山西重拳改造,讲求力度和效率,讲求一针见血。在此之前,丰富的煤炭资源为这个大省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煤炭资源的过度挖掘直接使一些高产地区地面被挖空,导致大面积塌陷,大量粉尘弥漫在空气中,环境质量非常恶劣。与此同时,矿难事故屡见报端,黑煤窑、瓦斯爆炸的新闻层出不穷,矿工的安全和基本生活是无人保障的。另外,煤炭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不能使所有人都富起来,贫富分化的现象还是很严重。一些借助挖煤而暴富的“煤老板”并没有将金钱用于回报社会或者其他有益用途,而是大肆挥霍,铺张浪费,毁坏了山西人在外的形象。
非法的小煤窑技术水平差,回采率极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在将采得的煤投入市场时,因为竞争力弱而采取压低价格的方法。使山西煤业长期面临产量高、效益差的困境。这些非法煤窑开采出的煤炭质量不高,影响山西出产煤炭的整体水平。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影响,需求萎缩,价格下降,产业面临重组的迫切要求。山西政府抓住这次机遇,与国家政策同步运行,大力打击黑煤窑,改革并购形成新的“5+2”模式。
此次转型,山西政府提出了“六大思路”,一是产业结构转型,由单一支柱产业结构向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二是增长方式转型,由粗放式、被动型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稳健式增长转变;三是发展动力转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四是经济环境转型,由低水平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五是体制机制转型,由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六是社会全面转型,由偏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可见,山西政府认清了小煤窑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打击更准,效果也就更好。
山西的资源不仅仅是一省的财富,同时也是全国的财富乃至世界的财富,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落实好国家及政府的有关措施,正确应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切实有效地将重组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