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心静”二字,自然想起小学学过的一篇文章《小猫钓鱼》,小猫一开始很纳闷,鱼儿总不上钩,原来是自己三心二意种下的“恶果”,没有把心思放在垂钓这件事上,心,总静不下来。猫妈妈一番教诲后,小猫成功地钓上鱼儿。至今,这故事还时不时鞭策着我。
水静至明,火静至朗,心静至聪……
静,是打开心结的闸阀,它可以使人们心情豁达,能够让人清晰洞察纷繁的人情世故,发现社会美的一面。
静,是一种淡然的美,它带你领略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静,是人们斩获新突破、新进展的力量源泉,它能把思想中的杂念和“污垢”清扫于脑门之外,它赋予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用说,心静的对立面是浮躁。浮躁是当下青年一贯爱犯的“弊病”,心情浮躁的人好比一只漂泊在汪洋里的小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浮躁,它往往会给心静造成严重的阻挠,左右人们的心情,甚至会成为大家通往成功彼岸的“绊脚石”。现实中,大家不难发现一些作风不实、心情浮躁的干部。譬如,就拿干部驻村工作来说,一小部分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机关单位,单位派其驻村,去体验农村工作或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他们,根本静不下心来工作,总觉得很憋屈,吃不得苦,又不愿埋头苦干实干,不但没做出成绩,还怨气连篇。
有的人说,就凭一名普通干部的能力就想把一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这话有点道理,但不全对。无论做任何事,但凡我们静下心去做,是会出成绩的。在网上,常常会看到一些驻村干部工作开展得很出色的例子,有的驻村干部成为了群众收集致富信息的“快递员”、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案员”,空巢老人的“倾述对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师”等等,这些看上去都很简单,似乎每一位驻村干部都能做,但有些干部却做不到,这源于没有用心去做。静不下心来,一切都是空谈。
心静,并不是一种呆滞、刻板、不运动,它是思考时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是一种蓄积正能量的过程。现在的社会,人们往往会感到嘈杂、喧嚣、焦虑,总觉得要谋求一片安心之地好困难。心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
唯有保持心静的人,才会活得轻松和洒脱,也成为了众人中的“智者”。这群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放慢前进的脚步,静下心来思考,我该怎么做?
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思想家、画家、音乐家、科学家,他们之所以能成功,会取得新的成绩、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源于一颗平静之心。唯有心静,他们才能萌生“打破常规”的动力。贝多芬耳聋之后,他没有失落、没有感到惶恐,从容地在他的“静”的世界里,顶住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压力,完成了一首首音乐巨作。徐悲鸿在法国留学的时候,曾经被外国人嘲笑,说他成不了大器,这样的讥讽激发了他创作的斗志,于是他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和琢磨,怎样才能让画更有灵性,不断地加倍努力学习绘画,最终成为了一名画坛巨匠。
年轻人,心不能静下来,一方面源于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虚荣心在作祟。工作中,唯有做到心静,大家自然能够斩获新的突破和进展。
(作者单位:贵州玉屏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