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开放入境限制,名校教育“適正校”欢迎新生

(2021-11-30 09:22:36)
标签:

日本

中国

留学生

入境

http://picture01.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2111/30/K1637717628368.png?567x328

115日,日本政府官宣将开放留学入境,沉寂了11个月的留学生们开始逐批入境日本,开启“货真价实”的留日生活。据悉,截至202110月,日本已经积压了37万等待入境的人员,其中海外留学生占15万人,入境限制的解除无疑让海外留学生们初见曙光、燃起希望。

在此之前,大部分留学生按照大学及日语学校的要求,坚持居家上网课。但是持续的网络教学让中国留日学生的留学体验大打折扣,学生和家长的心态也备受煎熬。一位准入境留学生告诉记者:“网课虽然打破的是空间的限制,但是也打破了我对留学的实感体验,网络交流并不能让我真正了解日本的社会人文和风土人情。”另一位上网课留学生的家长跟本报提到:“我们选择让孩子留学日本,为的是能培养他独立自主的人格,更好的融入社会,但是现状却是花着同样的学费在家继续当小皇帝。”因此,日本缓和入境对中国留学生利好明显的同时,也缓解了家长们的紧张心情。

http://picture01.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2111/30/A1637717548843.png?567x393

记者从日本出入境管理局的官网上了解到,目前手持202011日至331日下发的在留资格者,有望今年11月份入境(即20204月生可在11月入境);手持202011日至930日下发的在留资格者,有望今年12月份入境(即20204月生、7月生、10月生可在12月入境);手持202011日至2021331日下发的在留资格者,有望20221月份入境(即20211月生、4月生;20204月生、7月生、10月生可在明年1月入境)。其他留学生,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至20222月后入境。

http://picture01.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2111/30/A1637717548848.png?485x126

目前,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对准许接受留学生的机构也有明确的规定。记者从日本最大留学生升学机构名校教育集团的负责人口中了解到:“目前,只要被认定为‘適正校’的教育机构才能接受留学生。”所谓“適正校”是指截至上年度1月末,“不法滞留者”等五种在籍者人数占比小于5%的优良教育机构。因此“適正校”这一资格可以作为留学生及家长择校的最好标准。名校教育集团旗下四所语言学校——名校教育日本語学校、東京外国語学院、東京巣鴨国際学院、国際善隣学院及三所专门学校——学校法人白荻学院ファッションビジネスカレッジ東京、専門学校アニメ?アーティスト?アカデミー、専門学校東京経理綜合学院均被认定为“適正校”,符合优良教育机构的资格。

http://picture01.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2111/30/K1637717628380.png?567x463

记者还从名校教育集团获取了最新的留学生入境隔离政策。新入境的留学生(包括语言学校生和正规大学生),将在机构和大学的行动管理下进行最短10天的隔离。隔离期间,留学生需要避免乘坐一切公共交通,严禁外出聚餐。

http://picture01.52hrttpic.com/image/infoImage/202111/30/A1637717548852.png?567x274

2020年新冠疫情在世界大范围爆发以来,包含留学在内的国际交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名校教育集团董事长魏大比面对入境限制解除政策指出,多年来,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始终领跑世界各国,此次疫情导致的双境关闭,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日中教育交流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考验。魏大比还提到,入境限制虽然开放,但是日本的疫情防控工作仍在持续进行,希望入境日本的学生们可以好好配合教育机构的隔离工作,在期间内做好个人防控,以备今后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线下学习生活中。

日本开放入境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日本华侨报》与名校教育集团共同期待留学生们平安入境,更预祝大家都能在日本完成优质的学业,勇追自己的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