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本中国疫情都市变化 |
http://photo.jnocnews.co.jp/upfile/news/202102/202129235639.jpg
就业机会、资源、人脉、视野……古往今来,大城市一直较之中小城市拥有这些令人向往的优势。在经济产业难逃“瓶颈”、人口持续减少的日本,近年来天平严重倾斜,造成了人口向东京这种国际大都市过度集中的城市“一极化”现象,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翻身”无望,持续加剧着日本城市布局的失衡。
然而,疫情之下,这种“一边倒”的趋势也在遭受冲击。据日本总务省统计,2020年东京人口流失总数超过40万,和前一年同比增长4.7%,是有数据可查的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特别是,这种人口流失超过人口迁入的现象已经连续5个月,对于东京而言是近10年以来的异常之事。有媒体甚至称,在疫情的水面下,酝酿着一场城市“夺人大战”。笔者认为,这背后,有着多重的因素。
首先,疫情让大都市的就业不再光鲜。毫无疑问,就业成为疫情冲击下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从朝九晚五变为居家办公潮,依靠薪水过活的白领不得不撸起袖子干副业,曾经盆满钵满的旅游从业者守着空荡荡的景点,用喧嚣和嘈杂象征着繁荣的夜间服务业也因作为防疫“灰色地带”令人止步。大城市褪去光彩的就业形势、环境和前景也让更多年轻人开始思考,为何不到生活成本更低、接受外来冲击更少的中小城市去安居乐业呢。
其次,疫情让大都市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难遮短板。疫情发生以来,媒体高度聚焦各个大城市医疗体系的反应和保障力度。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医疗体系崩溃成为了大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饱受诟病的对象。“日式医疗保障”在某种程度上也走下神坛,成为众矢之的。相比之下,实施“国民全覆盖式医保”的政策下,日本中小城市在提供医疗等社会保障福利方面并不逊色于大城市,且环境宽松,时间和精力成本都更低。加之在疫情之中,以东京为首的大城市里养老院、医院等集团感染现象多发,也让越来越多的国民对大城市的生活打上了问号。
再次,疫情让大都市的“孤独感”更加凸显。人情冷漠恐怕是世界各国大都市的“通病”。近年来,“孤独死”已成为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日本社会一道独特的灰暗景象,在大城市中尤其如此。行走于路上的流浪汉,因生活压力深夜买醉的白领,熟睡于末班电车中的都市“打工人”,都成为城市孤独的一道缩影。更令人心酸的是,去年以来,都市中因疫情孤独猝死于街头的老人并不在少数,在令人唏嘘日本医护体系的同时,也深感都市的冷漠。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在吸引人口移居、定居和安居方面投入更大,也令越来越年轻人感到人情味的浓厚。精神如何安放,也成为日本人选择生活和发展之地的重要标准。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日本社会的优与劣。同时,它也是一味化学试剂,催化日本社会悄然发生着种种变化。是继续“进京赶考”,还是“安于小镇”,日本地方城市的争夺战或再掀高潮。